1南京市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调研奖参评论文贴近青年实际需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共青团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陈岚就业再就业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提出了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要求。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重要职责,做好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共青团应该发挥优势,有所作为。一、当前青年就业再就业形势近年来,从中央、省市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劳动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帮助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和有就业愿望的人群掌握创业本领,增强就业能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应清醒看到,目前的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关部门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数量巨大,每年城镇需要安排2300万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约为1300万人,青年占到30%左右;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1000万人,青年占了绝大多数。另外,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向非农领域转移和进城务工的主要是青年。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走出校门,涌向市场,再加上本身存在的供求矛盾问题,青年就业问题给本已不堪重负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还容易诱发各类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2影响社会安定和谐。从我区情况看,秦淮是商贸旅游大区,餐饮娱乐、销售服务行业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行业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中青年占较大比例,平均文化程度较高,人员流动性较强。调查显示,我区企业员工年龄在21—35岁的从业人员占69%,36—50岁的占23%,大部分处于青壮年,正是最富创造力同时也是思想非常活跃的年龄段。调查发现,全区工作3年以内的青年员工有36%,工作5年以上的下降到18%,显示出员工工作年限与所占比例成反比趋势。青年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61%,但分布不均,餐饮、销售等服务业员工文化程度较低,民营科技企业员工文化程度较高。青年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富于创造性,是推动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做好我区劳动就业工作,特别是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关系到青年自身成长成才,关系到秦淮未来发展和社会和谐,共青团作为最密切联系广大青年的群团组织,负有服务青年就业再就业的重要职责。二、青年就业再就业难原因分析就业难是社会性难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体制机制的因素。就青年就业再就业难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需求相对减少。社会需求直接影响着青年的就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拉动了劳动力需求的逐年增加,但相对于每年新增的庞大劳动力群体而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社会劳动需求呈相对减少趋势。青年因为各方面因素制约,所受影响较大。首先,青年大多胸怀美好理想,却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企业录用后还要投入相当时间和成本对其进行培训,以适应岗位作需要,因此,企业更愿意考虑录用年富力强,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其次,青年比成人更容易自动离职。当他们发觉首次就业不理想时,很容易离职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自动离职的重复速度比社会提供就业机会速度快的情况下,离职率越高的人群失业程度也越高。再次,即使是在经济快速3发展时期,随着大量科技产品在工作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必然大幅度降低,更多的劳动力被空闲出来是必然的趋势,而在岗的员工中,成年的熟练工又比青年更具优势,因而,即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青年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就业渠道不畅。过去大中专学生毕业是分配工作,国家包办,许多青年学非所用,人才浪费现象严重。现在基本上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从积极的角度讲,这部分青年有了更多的就业自由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被从“保险柜”中推向了市场,要靠自己摸索就业渠道。对于大多数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而言,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许多青年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有效就业信息,在求职的过程中付出了较大代价,既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同时也使青年思想产生混乱,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就业渠道不畅通,青年无法获得足够的有效就业信息,也无法获得足够的就业指导,使得招聘会上不断出现数百人争夺一个就业岗位的现象,使青年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三是自身素质较低。随着产业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手段层出不穷,对员工的知识、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待业青年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青年群体,下岗青工多为知识老化,技能单一,适应能力弱的企业青工,由于缺乏学习能力,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其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很难有所作为,也很难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就业,这已成为下岗青年转轨、待业青年上岗难的最大障碍。四是经济基础薄弱。待业青年由于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想要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一没有资金,二没有经验,成功率较低;下岗青年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较短,在企业时工资水平不高,有的有一些积蓄,但结婚生子已花去了很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想要自主创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心有余而力不足。五是就业观念偏差。许多青年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还没有抛弃“天之骄子”的传统思维,“能考研的不工作,能去机关的不去企业,能去外企的4不去国企,能去国企的不去私企,能留在父母身边的不去外地”等传统就业观念在他们以及家长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己制约了自己的择业就业渠道,这几年的“考研热”、“考公务员热”就是明证。还有许多青年,本身素质也不高,但对工作却挑三拣四,脏活累活不愿干,技术活又干不了,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丧失了许多可能的就业机会。三、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从长远来看,解决青年就业再就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经济,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从共青团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再就业。(一)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首先,要引导青年抛弃就业偏见,正确进行职业定位。通过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引导青年抛弃传统的就业偏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以勤奋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凡是通过合法诚实劳动获得报酬的工作都要尊重”的正确就业观念,并指导自己正确地进行职业定位,一方面对劳动市场的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准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的价值,不断调整就业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其次,引导青年改变“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多年来,我们国家都是一岗一技,基本上是一次分配定终身,找到工作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市场经济实行的是双向选择,就业压力增大,企业生存也面临着危机和风险。因此,“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了,青年人必须有风险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随时准备面对下岗、失业、重新择业的考验。第三,引导青年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变“等饭碗”为“找饭碗”。择业的最高境界是创业。青年人应该勇敢地投身到创业的行业中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击浪。现在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的环境也比较优越,创业的机会也很多。青年人应该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变“等饭碗”为“找饭碗”,不等不靠,自主创业。5(二)抓好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青年“可就业指数”所谓“可就业性”,就是社会对个人的选择性和个人对社会的实用性。“可就业性”强的青年,“可就业指数”就高。要提升青年的可就业指数,就要提高青年的自身素质。团组织可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帮助青年提升“可就业指数”,顺利就业。教育培训可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知识与技术层面的;二是技巧层面的。知识与技术层面的培训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团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涌现的新产业和新技术,减少结构性失业的出现。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各类青年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培训的对象除了待业和下岗青年外,还应包括在岗和转岗青年。团组织还要帮助在岗青年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给他们补充新的能量,延长在岗时间,减少就业上岗后重新下岗现象。技巧层面的培训包括求职技巧,解决问题技巧以及工作环境内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技巧的培训。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愈来愈重要。目前很多公司和企业已采用团队或小组的模式运作,其职员重视与来自其他专业、文化背景及生活模式的组员或队友合作相处,加强青年技巧层面的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抓住就业机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还可以提高他们参加工作后的适应能力。同时,为了全面提升青年的可就业指数,还应努力为青年人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增加个人的职业成熟程度。(三)对青年进行创业辅导,鼓励青年自谋职业未来5年,全国新增劳动力将达到5000万个,而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岗位才200-300万个,青年就业僧多粥少。许多青年在接受完教育培训后可能仍然找不到就业岗位,自主创业就成为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为了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团组织除了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外,还应对青年进行创业辅导,以促进青年就业,降低创业失败所产生的资源浪费与社会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团组织应加大同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交流、协商与合作,在非公有制6中小企业中开展培养青年兴业领头人活动,把一部分有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确定为创业基地,为下岗青年提供培训、挂职锻炼、实地学习、业务咨询等服务,更多地挖掘适合下岗青年的就业岗位。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中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等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向下岗青年“送技术、送岗位”的“双送”活动,搭建青年企业家和下岗青年之间的用工平台,形成稳定的就业安置渠道。(四)开展青年就业中介服务,为青年就业再就业牵线搭桥青年人有了正确的就业观念,具备了就业的基本素质,有了就业的愿望和能力以后,还必须掌握准确的信息,否则,找工作就会带有盲目性。共青团要发挥组织系统覆盖面广的优势,在求职青年与用人单位中架起沟通桥梁,为需要就业的青年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团组织可依托互联网,建设由促进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以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为骨干,以青年就业服务站和各类青年服务阵地为结点的组织阵地网络。以“中国青年创业网”为主干,联结各级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信息网站,形成交互性强,受众面广,易于沟通的信息网络,建立网上工作阵地。(五)充分发挥共青团资源优势,建立就业互动网络,拓宽就业渠道。共青团组织有着广交朋友,互通有无的良好传统。在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上可以实现互动、互补,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培育和发展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青年就业市场,通过劳动力的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实现双方的沟通,以达到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安置就业的目的。共青团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建立青年岗位供求信息网、青年就业信息库、青年职业介绍网络等,利用新兴的现代化媒体,进行全方位人才信息服务,使得人才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更加方便快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社区居民需要得到便捷的服务和帮助越来越多,加上社区就业门路广,门坎低,不需要很高的文化和技能,也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比较适合青年开展社区服务业。共青团组织要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发展形势,不断寻求和探索下7岗失业青年再就业安置渠道,推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要组织青年参与社区服务业。引导各级团组织通过依托青年就业服务中心(站),组建“社区青年自护队”、“社区青年保洁服务队”、“社区青年维修服务队”,开办家电维修、保洁服务、快餐等服务网点和服务项目,在服务社区的同时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