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我国养猪生产及猪肉消费基本状况1、生猪生产2001年全国生猪存栏4.57亿头出栏商品猪5.49亿头猪肉产量4184.5万吨猪肉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占到66.1%我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51.8%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量的46.8%。区域分布:长江中下游区(川、渝、鄂、湘、赣、苏、浙、皖)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华北区(冀、鲁、豫)占全国总产量的21.6%;东北区(辽、吉、黑)占全国总产量的6.3%;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占全国总产量的13.2%;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北区是全国猪肉的主产区和调出区,东北区的猪肉已由短缺转为自给有余,已成为养猪新区。年度存栏量(千头)出栏量(千头)猪肉产量(千吨)平均胴体重(千克/头)出栏率(%)每头存栏猪年产肉量(千克)89-91年361,621309,70522,85473.88663.22000年437,551556,31443,00377127,1495.42001年4574305493674184576.212399.0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中国畜牧业统计》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变化国家存栏量(千头)屠宰量(千头)猪肉产量(千吨)平均胴体重(千克/头)出栏率(%)全世界908,1041,173,65191,31477129,24亚洲535,55350,217中国437,551556,31443,00377127,14美国59,33797,9268,19187165,03加拿大12,24219,9631,98084163,07德国27,04944,3003,98087163,78法国14,63526,6002,36087181,76西班牙23,6822,918主要国家养猪生产水平(2000年)资料来源:FAOSTAT资料、《中国畜牧兽医》2002年五期猪年出栏头数年度50-90100-499500-29993000-999910000-5000050000以上合计猪场数(个,%)1999637,434154,65016,8142,36862912811,90778.519.02.10.30.10.0100.02000685,802165,46221,4372,86766913876,25078.318.92.40.30.10.0100.02001703,777193,45022,9562,79874716923,74476.220.92.50.30.10.0100.0规模化生产美国1999年全国50个州猪场数量为85760个猪年出栏头数地区50-90100-499500-29993000-999910000-5000050000以上规模化猪场的区域布局(%)京津沪2.56.47.217.225.99.1牧区3.01.82.01.50.70.0农区94.591.890.881.273.590.9其中:华北16.515.014.49.8.027.3东北20.116.69.57.35.70.0长江中下游43.143.642.835.730.18.2华南9.213.420.926.928.036.4西南5.53.23.21.81.19.1合计100100100100100100规模化生产区域布局2002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生猪累计出栏44069.7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3.82%。出栏猪超过1900万头的有:华北三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长江中下游五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华南二省:广西区、广东省;十个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66.73%出栏猪按数量排序:湖南省出栏猪4764.09万头;10.81%四川省出栏猪4651.19万头;10.55%河南省出栏猪3696.28万头;8.39%山东省出栏猪3022.93万头;6.86%河北省出栏猪2865.94万头;6.50%五个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43.11%2002年第三季度我国猪肉产量3313.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33%。本季度猪肉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15个省,分别为东北二省:吉林省、辽宁省;华北三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长江中下游六省: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华南二省:广西省、广东省;西部二省:云南省、贵州省。猪肉产量按数量排序及占全国产量比例:四川省342.55万吨;10.34%;湖南省309.67万吨;9.35%;河南省278.22万吨;8.40%;山东省232.66万吨;7.02%;河北省214.60万吨,6.48%;五个省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1.58%。2、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的比较猪肉比重%牛羊肉比重%禽肉比重%城镇居民消费61.717.820.5农村居民消费711118全国平均消费66.81419.2全国生产结构65.913.720.4中国虽然是产肉大国,但目前产业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表现为:肉类加工企业数量太多,技术装备落后,创新的能力和经济实力不强;排名前十位的肉类加工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在物流配送、保鲜包装、营销手段等方面,传统落后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经营体系,80%以上的产品通过集贸市场销售因此,冷链流通、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营销手段对中国肉类工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将是中国加入WTO后肉类行业最感兴趣的问题,肉类工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企业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加工企业组成企业集团,以求共同发展。当前食物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优质农产品比重偏低。二是城乡居民营养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城市居民因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迅速增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现象存在三是食品工业发展难以满足市场要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食品质量(卫生、加工、花色、风味等)需要提高和改善,食品工业产值不足农业产值的40%,加工食品消费量仅占食品消费量的30%,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四是食品质量,安全和卫生的隐患影响了食品的消费量,加剧了农产品过剩的局面。生产过程中不正确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所造成的食品原料中农残药残超标个别不法生产场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品以及动物病害的增多对食品原料质量的影响不可低估,影响食品质量,导致部分食物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二、养猪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世纪养猪生产面临的基本形势新世纪养猪业的发展必然从单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改革开放20余年,由于政策及投入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进展很快,现在已经基本摆脱短缺经济时代的物资匮乏的窘境。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农业数量增长方面的技术问题,今后10~15年,我们要力争初步解决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请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目前我国的农业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的数量问题依然存在,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破坏问题,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新世纪养猪生产面临的基本问题1、养猪生产者的利益随市场一波三折,无论种猪场或商品猪场,年度的经济利益极难预测,而同时,市场的猪肉及猪肉制品价格却一直比较稳定,实际的问题是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不平衡,这样的局面尽管表面上受到影响的是养猪企业,但却使这个行业的发展及技术进步受到制约(资金积累能力差),产业化发展缓慢,产品质量提高的成本加大,难以创造名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滞后(1998年猪肉出口的国家:丹麦84.14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30.6%,占本国产量的49.5%;荷兰41.09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的14.86%,占本国产量的24.%;美国35.7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的12.9%,而同期我国,出口仅仅2.99万吨,不足产量的0.1%)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中,分额极其有限,无法刺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这方面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鉴于目前我国及国际猪肉市场的实际需要:我国猪肉产量4000万吨,国内市场需要3700万吨,国际市场年度交易不足300万吨,因此发展外延性养猪企业基本没有生命力,作为养猪生产企业,需要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走效益型发展道路;(2)借鉴国内已经有的一些企业实行的繁养加销一体化模式,建立养殖、加工利益共同体的经济模式,谋求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优点⑴确保产品的原料质量和可追溯,为生产放心食品、品牌食品奠定基础,在满足加工企业要求的同时,养猪业(无论种猪或育肥猪)得到发展,这是紧密连接市场的模式;⑵一体化运作模式有利于加工企业专心致志地研制新产品满足市场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消费---猪肉制品的非餐桌消费⑶这种运作模式消除了养猪生产的市场和价格的风险,只有这样的一体化公司才可能实现利益的共同分享这样运作模式实质是明确养猪生产的产品(无论种猪或育肥猪)并非是终端消费产品,在供过于求的市场态势和我国农业劳动力队伍庞大的国情下的明智选择----双赢模式。这样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的生产风险:数量、质量及价格波动这样运作方式的实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⑴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整合现有的养猪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优化现有的生产资源,完全企业化运作;⑵在政府产业政策指导下(包括资金支持),新建(组合)包括养猪企业的食品企业集团;为了能够使这样的企业集团顺利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龙头加工企业必须强,强到完全可以主宰公司的顺利运行及对市场的占有及引导集团公司机制的完全市场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有效的管理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原则,适应居民营养改善的需要,建立以农业为基础,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坚持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各种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食物质量与安全卫生管理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坚持优化结构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优化食物与营养结构,预防营养性疾病,提高全民营养和健康水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全面提高食物发展的科技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食物与营养面临新的形势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明显增加;对食物安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二是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转型的时期,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否则,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可能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三是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国际食物与营养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我国食物与营养工作,以跟上世界发展步伐。2、疫病是养猪生产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当前这个问题异常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制约养猪生产(种猪及商品育肥猪)的发展。发生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在于:①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在实际上不适于猪的生存——高度的密集化、封闭、强度饲养——环境的恶化②猪只交流更加广泛,猪病只有猪与猪接触,才能传播或在一个地区流行;猪场的种猪交流频繁及频繁多渠道引种,引种猪只的检疫及引种后的隔离观察等环节的疏忽③猪病的多样化是生物界自然选择的结果,今天可能解决一种疾病,明天就可能出现新的疾病,生物的互相制约平衡尤为严重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养猪生产者面对疾病危害无所措手足,以至于产生对猪病的麻痹,最典型的说法是:那家猪场没有病!由于养猪生产的发展很快,养猪生产的利润水平已经很低,利润空间不大,疾病损失的就是猪场可能得到的利润。猪病的危害典型就是威胁母猪繁殖能力和仔猪的成活,养猪生产失败在起点!这些疫病主要危害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母猪的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猪,哺乳母猪及与断奶后仔猪的死亡,猪场对猪病十分重视,生产没有办法正常进行,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损问题的难度还在于,有的猪病尽管非常严重地影响生产的发展,但还没有特异性有效的控制方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