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方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一、有梁楼盖板(一)、概念。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如图:(二)、标注。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1、板块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B、标注规则(1)、板结构平面坐标方向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2)、板块编号(3)、板厚注写。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4)、板贯通纵筋。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B:XΦxx@xxx;YΦxx@xxxT:XΦxx@xxx;YΦxx@xxx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④、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h=150/100B:Xc&YcΦ8@200);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示例解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和直径12的三级钢,且两种直径的钢筋隔一布一,两种直径钢筋之间间距100。Y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且间距为110。C、标准格式第一行:楼板代码及编号板厚;第二行:下部贯通纵筋;第三行:上部贯通纵筋;2、板支座原位标注A、标注内容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及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标注规则(1)、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①、位置。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②、配筋。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梁悬挑部位),垂直于板支座(梁或墙)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当该筋通长设置在悬挑板或短跨板上部时,实线段应画至对边或贯通短跨),以该线段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内,一跨不注),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悬挑端,具体格式为: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如:①Φ18@150(2A),此外还如图:③、长度。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当中间支座延伸长度为对称配置时,可在支座一侧标注其长度,另一侧不注;为非对称布置时,应分别在支座的两侧线段下标注,如图:④、对于线段画至对边的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如图:⑤、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状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分布”四字,如图:(2)、悬挑板。①、延伸悬挑板。如图:②、纯悬挑板。如图:(3)、在板平面布置图中,不同部位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及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对其它相同者,则仅需在代表钢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及按本条规则注写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即可,如:(4)、当板的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但需要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问距采取“隔一布一”的方式配置。具体为:①、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的间距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二分之一,当设定贯通纵筋截面积为纵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径,如图:②、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的间距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二分之一,当设定贯通纵筋截面积大于或小于纵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如图:B、标注格式粗实线以上或左: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粗实线以下或右: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3、其它本规定关于有梁楼盖的板平法制图规则同样适用于梁板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以及有梁地下室的楼板平法施工图设计。其中设计应遵守规范对不同结构的相应规定,施工应注意采用相应结构的标准构造。4、图例二、无梁楼盖板(一)、概念楼板直接支撑在柱子上,而不设主次梁,楼面荷载直接通过柱子传递给基础的结构形式。(二)、标注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是指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板带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1、板带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及板带宽和贯通钢筋。B、标注位置。集中标注应在板带贯通纵筋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注写。相同编号的板带可选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板带编号。C、标注规则(1)、板带编号。(2)、板带厚度及板带宽度。板带厚度标写为h=xxx,板带宽度注写为b=xxx。当无梁楼盖整体厚度和板带宽度已在图中注明时,此项可不注。(3)、贯通纵筋。贯通纵筋按板带下部和板带上部分别注写,分别以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和上部,当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必要时补绘配筋平面图。D、标注实例2、板带支座原位标注A、标注内容。板带支座原味标注的内容为: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钢筋。B、标注规则。①、以一段与板带同向的中粗实线段代表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②、对柱上板带,实线段贯穿柱上区域绘制,对跨中板带:实线段横贯柱网轴线绘制,在线段上注写钢筋编号(如①、②等)、配筋值及在线段的下方注写注写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伸出长度。当板带支座非贯通纵盘自支座中线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其伸出长度可仅在一侧标注,当配置在有悬挑端的边柱上时,该筯伸出到悬挑尽端,设计不注。当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定位位置。如图:③、不同部位的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相同者,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其余则在代表非贯通纵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④、当板带上部已配有贯通纵筋,但需增加配置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用“隔一布一”的方式配置。如图:C、标注格式。①、粗实线以上或左: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②、粗实线以下或右: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三、楼板相关构件。楼板相关构件类型及表示方法见下图。(一)、暗梁1、概念1、标注暗梁平面注写包括:暗梁集中标注、暗梁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施工图中在柱轴线画出中粗虚线表示暗梁。(1)、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暗梁集中标注包括暗梁编号、暗梁截面尺寸(箍筋外皮宽度×板厚)、暗梁箍筋、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四部分内容。B、标注规则。1)、暗梁编号2)、暗梁截面尺寸。用b×h(箍筋外皮宽度×板厚)表示。3)、暗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不相同时,则将肢数分注写在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后的括号内,具体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或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例:①、箍筋肢数相同时: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②、箍筋肢数不同时: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4)、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接连接的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①、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通长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具体格式为:通长筋+(架立筋)。例:2Φ22+(4Φ12):其中2Φ22为通长筋,4Φ12为架立筋。②、当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具体为: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例:3Φ22;3Φ20:表示上部配置3Φ22,下部配置3Φ20。C、标注格式第一行:①暗梁代号+②暗梁序号+(③梁跨④A或B)+⑤暗梁截面尺寸。第二行:⑥暗梁箍筋。第三行:⑦暗梁上部通长筋;暗梁下部通长筋。(2)、原位标注A、标注内容。暗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B、标注规则①、梁支座上部纵筋: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Φ25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根,下一排纵筋为2根。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具体格式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Φ25+2Φ22;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②、梁下部纵筋: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具体格式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例:梁支座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具体格式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Φ25+2Φ22;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当设置暗梁时,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标注方式同无梁楼盖的标注,柱上板带标注的配筋仅设置在暗梁之外的柱上板带范围内。暗梁中纵向钢筋的连接、锚固及支座上部纵筋的伸出长度等要求同轴线处柱上板带中纵向钢筋。C、标注格式①、梁上部标注梁支座上部纵筋;②、梁下部标注梁下部纵筋。(二)、纵筋加强带1.纵筋加强带JQD的一般引注2、当将纵筋加强带设置为暗梁形式时应注写箍筋。(三)、后浇带(四)、柱帽(五)、局部升降板局部升降板的板厚、壁厚和配筋在标注构造详图中取与所在的板块的板厚和配筋相同,设计不注;当采用不同板厚、壁厚和配筋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局部升降板升高与降低的高度在标注构造详图中限定为小于或等于300,当高度大于300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设计应注意局部升降板的下部与上部配筋均应设计为双向贯通纵筋。(六)、板开洞1、当矩形洞口边长和圆形洞口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时,且当洞边无集中荷载作用时,洞边补强钢筋可按标准构造的规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