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2、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3、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5、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6、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1)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提高(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增加)。●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Q)/(ΔP÷P)。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7、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8、供给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供给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s=(ΔQ÷Q)/(ΔP÷P)。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9、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出售量的相应变动。10、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变化的全部情况。11、影响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1)投入要素的成本(2)技术水平(3)厂商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2●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1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价格的计算:P145例13、供求法则:(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影响: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增加;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减少。(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影响: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主要表现为价格控制,即制定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的表现:(1)消费效用极大化(2)企业利润最大化(3)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2、达到帕累托最优会同时满足的条件:(1)交换最优(2)生产最优(3)交换和生产最优3、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1)外部性(2)垄断(3)公共物品(4)信息不完全4、正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即其他成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低于社会收益。5、负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负面影响,即其他成员因此而受到损失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高于社会收益。●无论是哪种外部性,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6、垄断形成的原因:(1)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2)专利制度(3)规模经济(4)准入制度●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7、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2)合并相关企业(3)明晰产权●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第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两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S-I=0,即储蓄(S)=投资(I)2、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三种不同核算方法:(1)从生产角度看: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2)从收入角度看:GDP=∑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3)从支出角度看:GDP=∑最终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从生产角度看,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在生产法核算GDP中,如果将折旧从GDP中扣除,得到的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DP)。3、GDP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GDP缩减指数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可以较准确的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如果实际GDP的水平超过潜在GDP,即GDP缺口为正值,表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此时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即经济过热。如果实际GDP的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存在失业,还可能出现通货紧缩,即经济过冷。4、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5、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耗减和对环境的破坏(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的变化(3)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1、宏观经济运行涉及的四个市场:(1)要素市场(2)产品市场(3)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4)国际市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2、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1)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消费叫引致消费。3、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支出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支配收入。4、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5、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1)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小于零,为自发储蓄。(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也增加。(3)储蓄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6、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7、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边际储蓄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储蓄倾向具有递增的趋势。●由于国民收入恒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所以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8、乘数:是指一定时期中,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所导致的数倍国民收入的变动。9、乘数的正反两方面效应:当投资或政府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4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反之,当投资或政府开支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10、主要的乘数有:(1)投资乘数(2)政府购买乘数(3)转移支付乘数(4)税收乘数(5)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11、货币的四种功能:(1)交易媒介(2)财富储藏(3)核算单位(4)延期支付12、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13、货币的三种需求:(1)交易性需求(2)预防性需求(3)投机性需求●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认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已无力再加以控制。14、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三个口径:(1)通货(2)货币(3)准货币16、我国现行货币划分的层次:(1)M0=流通中现金(2)M1=M0+活期存款(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中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M1为准货币。●基础货币(B)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C)之和,即B=R+C。●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B)之间的关系为:M=m×B。m表示货币乘数。●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IS-LM模型中,根据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作出的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根据储蓄S和投资I做出的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国民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在IS-LM模型中,通过利率把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第五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2)充分就业目标(3)稳定价格水平目标(4)平衡国际收支目标2、失业的四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如果在经济中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的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致的失业。5●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变动与GDP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3、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有:(1)税收(2)政府投资支出(3)政府消费支出(4)转移支付(5)财政信用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转移支付,从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收支方式,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收支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6、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有:(1)累进税收制度(2)转移支付(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7、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方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