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生产力在社会发展动力体系中的地位•第二节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第三节发展先进生产力第一节生产力在社会发展动力体系中的地位•一、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一、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自然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由此产生了人的需要向劳动的转化。需要与劳动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矛盾即生产劳动中人与物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生长点和突破口。•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根源和最初动力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演进,同一社会形态不同阶段的区分和发展,最后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是就其归根到底的意义而言的。•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并不同于纯粹的经济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加快生产力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出路。三、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社会发展的多重标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其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其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前提条件;–其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对“生产力标准”应准确而全面地理解,不能将其绝对化。–生产力标准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不是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客体标准与主体标准的统一(即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生产力标准是生产力的现实水平与发展速度的统一。•确立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发展是硬道理。•强调生产力标准并不是主张“经济决定论”。第二节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与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通过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来促进社会发展。•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实质。•科技革命是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在更高基础上的融合和统一。•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性质、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技术决定论”评价。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科学技术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三、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与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生产力跨越发展本质上是一种超常规发展,其基本内涵是:发展起点的提高、发展速度的提升、发展阶段的跨越。•跨越不是就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而言的,而是就某一国家、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来讲的。•跨越的内在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跳跃性发展和科技革命引起的重大变革•跨越的前提、条件:经济交往普遍化或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生产力跨越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学技术自主创新对于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作用在于:–提高发展的起点;–缩短发展的进程;–超越某些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的速度。•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模仿、学习的关系。•实现科学技术自主创新必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型国家。第三节发展先进生产力•一、社会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一、社会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生产力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先进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先导性–创新性–革命性等•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先进生产力是相对的、历史的范畴。•社会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尤其是生产工具——“社会人的生产器官”不断改进的历史。•新社会制度战胜旧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关系的调整•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满足的基本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要求;–二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所需前提、条件的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预老当益壮丰历史发展的方向。•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三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体制改革、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要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在生产关系方面作出这样的调整:–建立合理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确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经济运行方式。•最合理的生产关系是最适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力并不是纯粹的客体生产力,而是包括主体生产力在内的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尤为重要。•人的素质是指构成人的各种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的各种属性、特性在人身上的具体实现。•人的素质的分类和结构。•各种素质在素质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人的素质的基本特性。•要使人口资源变为人才资源或人力资源,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等•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条件和途径?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在不同时代,人与自然关系有不同表现形式。•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资源、环境、人口问题的出现,凸显了可持续发展。•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还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今天的人类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控制人口合理增长,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离不开社会问题的解决。推进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关系;•发展的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