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与期权教程期货与期权概念的简单介绍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s)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历史概况商品期货交易的形成与基本概念期货交易的性质与功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期货的种类期货交易的运作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历史概况1.产生:由远期交易发展而来:远期交易的两个主要缺陷:(1)合约流转性差。由于对所交易商品的规格要求是根据双方具体情况达成的,并不具备普遍性,这给交易合约的流转造成困难,使得合约的流动性非常差。(2)合约履约不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远期交易最终能否履约主要依赖双方的信誉。而信誉状况的调查往往需较高的成本,因此,绝大多数交易集中于熟悉的客户群或信誉较好的大客户,中、小客户的远期交易往往不能得到保证,这也制约了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的发展。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历史概况1.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产生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标准化合约,实行保证金制度;1882年,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1883年,结算协会成立(此时还算不上规范严密的组织);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结算机构出现。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历史概况2.发展: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70年代以前的缓慢发展阶段。交易所大量出现、同时由于竞争激烈,交易所的集中和合并也大量出现、交易品种增多(农产品到工矿产品)、全部是商品期货交易。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历史概况2.发展:(2)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创新(金融期货、期权交易)发展阶段。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7种外汇期货合约,拉开了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序幕;1975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1982年,堪萨斯城市交易所的价值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正式上市。这些金融期货创新相继问世,有力地推动了期货市场的深入发展。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历史概况2.发展:(3)80年代以后的国际化发展阶段。a)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国际期货交易的政策日趋宽松;b)各个交易所都在努力拓展国际业务;c)出现了跨国界期货交易所的联合;d)各交易所品种交叉上市;e)交易、结算全面实施电子化。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历史概况我国期货交易发展概况。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商品期货交易的形成与基本概念:在商品从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到标准化期货合约交易的过程中,四项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远期合约的标准化;2.保证金制度;3.平仓制度;4.结算体系及制度。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性质:1.远期合约交易的性质:本质目的是促进商品的流通,仍属于现货交易,但又不同程度地反映反映了许多期货交易制度。2.期货交易的性质:交易的是一种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价格风险,本质上是回避价格风险。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的功能:1.套期保值功能;2.形成权威性价格(价格发现功能);3.成为现货商品价格的基准价格;4.合理利用各种闲置资金;5.促进经济国际化。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市场上投机的作用:1.投机的概念;2.吸引投机者的原因;3.投机的作用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市场同现货市场的关系:1.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的异同:2.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比较:3.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有着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价、现货价与持有成本:期货价格是远期现货价格的合理预期;期货价格是期望的远期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理论期货价格=现货价格+持有成本其中,持有成本=仓储费+保险费+利息+损耗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商品种类: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与期货期权。能成为期货交易品种的商品共性有:1.供求量大;2.以标准化;3.易储运;4.价格波动频繁。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上市品种介绍。1.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锌、天然橡胶、燃料油等;2.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豆粨、豆油、玉米;3.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小麦、白糖、PTA等。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商品期货交易的运作——期货交易的基本程序:期货交易的完成是通过期货交易所、结算所、经纪公司和交易者四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进行的。首先客户选择一个期货经纪公司,在该经纪公司办理开户手续。当客户与经纪公司的代理关系正式确立后,就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向经纪公司发出交易指令。经纪公司接到客户的交易定单后,须立即通知该公司驻交易所的出市代表,并记下定单上的内容,交给该公司收单部,出市代表根据客户的指令进行买卖交易。目前国内一般采用计算机自动撮合的交易方式。结算所每日结算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经纪公司。经纪公司同样向客户提供结算清单。若客户提出平仓要求,过程同前,最后由出市代表将原持仓合约进行对冲(平仓),经纪公司将平仓后的报表送给客户。若客户不平仓,则实行逐日盯市制度,按当天结算价结算帐面盈利时,经纪公司补交盈利差额给客户。如果帐面亏损时,客户须补交亏损差额。直到客户平仓时,再结算实际盈亏额。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商品期货交易的运作——进入期货市场:1.选择经纪公司和经纪人:A资本雄厚、信誉好;B通讯联络工具迅捷、先进、服务质量好;C能主动向客户提供各种详尽的市场信息;D主动向客户介绍有利的交易机会,且诚实可信、稳健谨慎,有良好的商业形象;E收取合理的履约保证金;F规定合理、优惠的佣金;G能为客户提供理想的经纪人。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2.开户:A客户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有与进行期货交易相适应的自有资金或者其他财产,能够承担期货交易风险;(3)有固定的住所;(4)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B开户的具体程序:(1)客户提供有关文件、证明材料。(2)向客户出具《风险揭示声明书》和《期货交易规则》,向客户说明期货交易的风险和期货交易的基本规则。在准确理解《风险揭示声明书》和《期货交易规则》的基础上,由客户在《风险揭示声明书》上签字、盖章。(3)期货经纪机构与客户双方共同签署《客户委托合同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正式形成委托关系。(4)期货经纪机构为客户提供专门帐户,供客户从事期货交易的资金往来,该帐户与期货经纪机构的自有资金帐户必须分开。客户必须在其帐户上存有足额保证金后,方可下单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2.开户:C入市交易准备:(1)心理上的准备。期货价格无时无刻不在波动,自然是判断正确的获利,判断失误的亏损。因此,入市前盈亏的心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2)知识上的准备。期货交易者应掌握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了解所参与交易的商品的交易规律,正确下达交易指令,使自己在期货市场上处于赢家地位。(3)市场信息上的准备。在期货市场这个完全由供求法则决定的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信息显得异常重要。谁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市场信息,谁就能在竞争激烈的期货交易中获胜。(4)拟定交易计划。为了将损失控制到最小,使盈利更大,就要有节制地进行交易,入市前有必要拟定一个交易计划,做为参加交易的行为准则。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商品期货交易的运作——期货交易业务流程:客户在初步接受了期货理论并熟知、掌握了基本的期货交易指令、操作技巧后,接下来就进入实际的交易过程。1.期货价格的形成方式:期货价格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口头公开叫价和计算机撮合两种方式。口头公开叫价方式又分两种,即连续竞价制(动盘)和一节一价制(静盘)。2.计算机撮合交易是根据口头公开叫价方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相对口头公开叫价来说具有准确、连续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期货交易都使用计算机撮合交易系统。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期货交易流程有以下几个步骤:1.指令下达方式包括当面委托方式、书面委托方式、电话委托方式、电脑自助方式。2.受令人有权利和义务审核客户的指令,包括保证金水平是否足够、指令是否超过有效期和指令内容是否齐全,从而确定指令的有效与无效。3.经纪公司的交易指令中心在接到交易单后,检查交易单有无疏漏后,以电话方式迅速传给经纪公司在交易所的出市代表。4.经纪公司的出市代表收到指令后以最快的速度将指令输入计算机内。5.指令中心将反馈回来的成交结果记录记入交易单按原程序返馈客户。6.原则上说,客户每一笔交易的最终确认是根据结算公司或交易所的结算部门的最终确认为准。7.客户每一笔交易都由经纪公司记录存档,且保存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8.客户每成交一手合约(买或卖),经纪公司都要收取一定的佣金。第一章期货交易导论商品期货交易的运作——实货交割:实货交割:指交易者按已到交割期的持仓合约的内容进行实货商品交(或收)的履约行为实货交割的意义:实货交割的形式:第二章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国外期货市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二、中国期货市场管理模式的形成和评价三、期货市场组织结构介绍第二章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一、国外期货市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美国1974年以前,美国期货市场都由交易所自我管理,交易所通过执行各种规则和发挥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有效实施自我管理。20世纪70年代期货交易品种扩大到金融产品后,由政府、期货业协会和交易所组成的三级监管模式逐步形成。1974年美国国会在原来《商品交易所法》的基础上通过了系统严密的《商品交易委员会法》,并成立了全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CFTC是美国期货市场最高权力和监管机构,它通过制定严密高效的法规贯彻实施国会通过的法律,宏观上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管理。1981年美国期货业协会(NFA)注册成立,协会会员遍及期货公司、咨询顾问、基金经理、结算银行、交易所、社会公众及有关商业机构,具有充分的广泛性。期货业协会代表着整个行业各方面的切身利益,真实反映着行业的呼声和要求。在美国三级监管模式中,在政府宏观管理下,交易所和期货业协会的自律管理至今一直发挥着市场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作用。第二章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一、国外期货市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英国英国也是世界上期货市场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现代期货市场监管经验的影响下,英国也建立了以行业自律管理为中心的三级管理模式。英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最高机构是证券投资委员会(SIB),自律管理机构是证券期货业协会和期货期权协会。在1996年“住友事件”以前,英国期货市场一直靠行业自律管理,政府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和采取非直接手段对期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住友事件”以后加强了政府监管力度,但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仍然是英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核心力量。第二章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一、国外期货市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日本日本期货市场也采取三级管理模式,但每一级的大小和作用与欧美国家差别较大。日本政府对期货市场的管理较为严格,但没有设立全国统一的期货市场管理机构,而是由农林水产省管理农产品期货,通商省管理工业品期货,大藏省管理金融期货。日本没有全国性期货业协会,靠各行业期货民间组织发挥期货业协会的职能。日本“三省归口管理”的政府监管体制有利于明确职责,对口管理,但行业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协调性差,影响国家政策的统一执行,特别是政府部门的直接管理,经常使交易所的法规制度被政府行政命令所取代,致使交易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交易所发展缺少应有的活力。第二章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一、国外期货市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近十年来,世界期货市场国际化、一体化步伐加快,成功的期货市场监管模式也呈现出趋同性:其一,从监管体制看,三级监管模式已被各国普遍认可。这种分层化监管,有助于环环相扣,层层控制,互相制衡,分散风险,有利于不同层次借助于市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对市场综合监管。其二,从监管重点看,大多都把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作为期货市场监管的基础和核心力量,尊重市场规律,保证监管的市场化和灵活性。其三,从监管的手段看,各国都强调政府要从宏观上对市场进行法制化管理,保证期货市场发展的有序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其四,从发展角度看,各国都在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总结监管经验教训,分析检查各自监管模式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对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