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阅读参考书目•复习思考题和生产方式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Shanghai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第一章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产权理论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途径;引导学生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正确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教学重点: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第一章3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第一章4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表现形式: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中间环节。生产环节从两方面对分配、交换与消费环节起决定性的作用:(1)生产的结果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对象与数量;(2)生产的社会性质(即生产关系)的结果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分配、交换与消费对生产也有积极的反作用。存在原因:社会分工条件下人们生产的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因此就存在复杂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第一章5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四)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间的关系第一章6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第一章7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第一章8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第一章9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四)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间的关系1.交换影响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交换中对价值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微观单位可供分配的价值量,如企业的分配。2.交换影响消费交换通过影响可供分配的价值量而影响消费3.分配影响消费分配的结构影响着消费力,(收入分配均等化?还是拉大差距?不同分配结构对国民总消费力有不同的影响)积累和消费的结构影响着消费力(高积累低消费?还是相反?)第一章10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四)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第一章11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1.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关系是所有者?还是无产者?是支配他人?还是被支配?2.由基本生产方式决定的关系在分工中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是管理者还是直接生产者?第一章12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1.直接生产过程内部的交换关系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3.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第一章13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1.生产资料的分配关系即所有制的关系,所有制的结构问题(单一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2.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主要由所有制的关系所决定(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首先取决于所有制)第一章14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四)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人们在产品消费中的关系主要是指在消费结构、数量、方式、水平上体现的相互关系。第一章15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含义: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一个社会可以同时有多种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该社会的性质。第一章16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质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取经济利益,获取经济剩余第一章17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1、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四权的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体系。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可统一,可分离。可统一于一个经济主体中,典型的如自然经济;也可以分离于不同的经济主体中,典型的如股份公司。3、由于所有制的实质是获取经济剩余,所以当四权统一,则经济剩余统一归一经济主体所得;当四权分离,则经济剩余在不同的经济主体间进行分割。第一章18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四)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所有制---经济范畴,反映经济利益关系。所有权---法律范畴,指出对象的排他性。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区别联系第一章19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一)什么是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第一章20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二)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的属性。第一章21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三)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我们将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成为权能结构。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第一章22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案例:公有地悲剧设想生活在一个中世纪的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许多经济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卖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当我们的故事开始时,大部分时间里,羊在镇周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的被称为镇公有地。没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这块土地,允许所有的居民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镇公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镇上的每个人都是幸福的。随着时光流逝,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公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上放牧的羊如此之多,以至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由于公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为什么牧羊人让羊繁殖得如此之多,以至于毁坏了镇的公有地呢?第一章23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原因是社会与私人激励不同。避免草地破坏依靠牧羊人的集体行动。如果牧羊人可以共同行动,他们就应该使羊群繁殖减少到公有地可以承受的规模。但没有一个家庭有减少自己羊群规模的激励,因为每家的羊群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公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公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有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使羊的数量过多。案例:公有地悲剧第一章24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许可证,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公有资源。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果。案例:公有地悲剧第一章25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公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公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政府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人物品。案例:公有地悲剧第一章26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在整个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物种都遭受到了灭绝的威胁。当欧洲人第一次到达北美洲时,这个大陆上野牛的数量超过6000万头。但在19世纪期间猎杀野牛如此广泛,以至于到1900年在政府开始保护动物之前,这种动物只剩下400头左右了。在现在的一些非洲国家,由于偷猎者为取得象牙而捕杀大象,使大象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着这种威胁。例如,黄牛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一个人担心黄牛会很快绝种。实际上,对牛肉的大量需求看来保证了这种动物延续地繁衍。案例:为什么黄牛没有绝种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威胁到大象,而牛肉的商业价值是黄牛的护身符呢?第一章27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原因是大象是公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自由自在地漫步而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很少有保存大象种群的激励。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所有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极大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牧场上的牛群,因为他能从这种努力中得到利益。政府试图用两种方法解决大象的问题。一些国家,例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已经把猎杀大象并出售象牙作为违法行为。但这些法律一直很难得到实施,而且大象种群继续在减少。与此相比,另一些国家,例如博茨瓦纳、马拉维、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通过允许人们捕杀大象,但只能捕杀作为自己财产的大象而使大象成为私人物品。地主现在有保护自己土地上大象的激励,结果大象开始增加了。由于私有制和利润动机在起作用,非洲大象会在某一天也像黄牛一样安全地摆脱绝灭的厄运。案例:为什么黄牛没有绝种第一章28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