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概论课题:生产管理学科性质:属应用性的边缘性的软科学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管理无处不在;毕业后流向;职业发展;跨学科的知识。总学时:36教学内容:(进度计划)几点要求:端正态度;听好课;注重理解;注重平时成绩;多沟通。第一章企业生产管理概论第一节:现代企业概述一、企业的概念企业: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求并获得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成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的定义)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一般概念)二、现代企业的特征1企业的职业特征即企业是从事商品或劳务生产和经营的基本经济组织。企业的这一特征,表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主要进行的是什么活动,发挥什么作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等。2企业的行为特征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这一特征,是判断经济组织能否成为真正企业形态的重要标志。3企业的人格特征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企业的人格特征规定了企业必须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4企业的目标特征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其中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三、企业的发展以工业企业为例——家庭手工业→个体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社会化机器大工业四、企业的类型1、分类的标准(所有制、规模、资源密集程度、资产构成形式……)2、企业类别(按不同经营方向与技术基础分)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如,种植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如,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如,建筑公司)邮政电信企业(如,电信、联通)商业企业(如,百货公司)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金融企业(不仅限于银行,还有保险、证券公司等)等等3.按生产的重复性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分(1)单件生产。指车间及其各生产环节(工段、生产小组、工作地)在一定时期内很少重复制造同种产品的生产类型。它的特点是车间负责生产的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很少,其稳定性和重复性很低,生产的品种往往不重复制造,或者不定期地少量重复;不采用专用设备及工艺装备;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更高。(2)成批生产。指车间及其各生产环节(工段、生产小组、工作地)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轮番制造多种产品的生产类型。它的特点是制造的产品品种较多,各种产品的数量不等,生产条件一般较为稳定,各个工作地都担负较多的工序,各种产品成批轮番地进行生产;轮换品种时,需对设备、工装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要求;随着工作地负担的零件的不断变化,其承担的工序也需不断变化。(3)大量生产。指车间及其各生产环节(工段、生产小组、工作地)在较长时期内固定地大量制造同种产品的生产类型。它的特点是制造的产品品种少,同种产品的产量大,生产条件稳定,各个工作地都是固定地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在大量生产条件下,可以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器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人操作简易,可实现工序作业标准化,工人技术熟练;工序划分较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高,便于组纵流水生产和自动化生产大量生产的经济效果一般较高。五、企业的构成要素人、财、物、信息企业转换系统企业转换系统生产要素输入输出生产过程产品顾客企业系统外部信息反馈内部信息反馈外部环境第二节管理科学发展简介一、史前积累1我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3资本主义早期的企业管理实践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的依据: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二、科学管理理论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代表人物: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1.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泰勒对当时的劳资对抗与效率低下的现象进行分析,他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①首先是工人抱有错误的观念,怕提高效率会导致失业的增加;②管理体制上有缺陷,使工人“磨洋工”;③劳动方法不科学,造成事倍功半。科学管理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使劳资两利。泰勒制的主要内容:(1)工人操作问题:主张操作方法标准化,反对凭经验操作;主张经研究后规定出各种作业的操作程序和工作量标准。(2)工人的选择与培训:选择——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管理的责任在于为每项工作选择最适合做这项工作的人。培训——认为要对工人进行系统的、终身的培训。(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主张管理专业化,认为计划与执行要分开。(5)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合作(6)主张例外原理。等对泰勒制的评价:贡献: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管理科学基础,被后人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局限性:涉及的范围狭窄忽视某些社会因素的作用把工人看成机器把人看作“经济人”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法国的法约尔1916年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概括了企业经营的六种活动:(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14条管理规则:①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命令的统一性;⑤指挥的统一性;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公正合理的报酬;⑧集权;⑨等级条例;⑩秩序;⑾公平;⑿保持职工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团结或集体精神。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他的贡献在于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独立的研究,特别是对管理组织和管理过程的职能的划分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且经久不衰。——现代经营管理之父3.韦伯的组织理论德国的韦伯提出“理想官僚制”体系理论,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描述了三种不同组织形态:(1)神受的组织----神受的权力(2)传统的组织----传统的权力(3)合理-法律化的组织----合理-合法的权力这里的官僚制不含贬义,而是一种通公职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进行管理是体制。他认为官僚组织的形式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因为这种组织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韦伯认为,合理合法的权力才是企业和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也是管理大型企业的理想的组织形式。——现代组织管理之父三、近代管理(1)行为科学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了一种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的理论。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它的内容: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所以在早期称之为人际关系理论。(引进社会学和心理学到管理学中)。代表人物:美国的梅奥、马斯洛和赫兹伯格自20世纪40-50年代行为科学主要研究四个方面内容:①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②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③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和人际关系问题④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2)现代管理理论(管理丛林阶段)①美国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②美国卡内基、西蒙等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就是决策(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③系统管理学派:喀斯特等认为从系统的观点管理企业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总目标?分目标)④经验主义学派:美国的德鲁克、戴尔;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⑤权变理论学派:70年代的经济管理理论学派。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所谓“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⑥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美国伯法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型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通过计算机技术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等等。四、当代管理简介当代的主要管理理论:(1)目标管理(2)人本管理(3)战略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5)企业文化(6)企业再造(7)学习型组织等第三节企业生产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管理是一种程序,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挥等职能完成既定目标。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等管理:为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人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及参与要素,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含义:目标;主体;客体;综合的动态过程。作用:实现个体无法完成的目标;整合集体力量,实现1+12;(释“系统”)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士气、凝聚力量等等。二、企业管理的概念企业管理:根据一定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取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管理的任务: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并不断改善社会关系三、企业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四、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活动存在着基本的客观规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探索,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中客观规律的理论和一般方法管理的艺术性:管理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要因地、因时制宜,有所创造五、企业管理的职能1916年法约尔提出管理的5项职能:计划: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组织:落实任务,组织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指挥:对各层各类人员的领导或指导。协调:促进协作,搞好衔接,消除矛盾。控制:监督检查纠正,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这些职能都是围绕组织的目标展开的活动,用一句话概括:计划出意图,组织成实体,指挥凝力量,协调改(善)环境,控制保方向,最终目的是出效益。六、生产管理的涵义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就开始了生产管理的实践。1.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称。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运作设施的地点选择、运作设施的布置、服务交付的系统设计和工作的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是指在现行的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进一步讨论,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管理:指对企业整个生产系统的管理狭义的生产管理: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2.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生产与运作系统。生产与运作过程是一个“投入一变换一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过程。所谓生产与运作系统,是指使上述的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它的构成与变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对应,也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物质系统是一个实体系统,主要由各种设施、机械、运输工具、仓库、信息传递媒介等组成。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系统,以及物质系统的设计、配置等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收集、传递、控制和反馈。3.生产管理内容(1)生产战略制定生产战略决定产出什么,如何组合各种不同的产出品种,为此需要投入什么,如何优化配置所需要投入的资源要素,如何设计生产组织方式,如何确立竞争优势等等。(2)生产系统(设计)构建管理包括设施选择、生产规模与技术层次决策、设施建设、设备选择与购置、生产与运作系统总平面布置、车间及工作地布置等。(3)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计划编制,如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计划组织,如组织制造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计划控制,如以计划为标准,控制实际生产进度和库存。4。生产管理的目标高效、低耗、灵活、清洁、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服务。5。生产管理的地位首先表现为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从企业管理系统分层来看,生产管理处于经营决策(领导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