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总结岳阳楼记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概括《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课文第一段,简要记叙作记的缘由、背景,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四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竞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第五段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二、文体常识。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三、作者作品《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四、字音字形滕(ténɡ)谪(zhé)守日星隐曜(yào)浩浩汤汤(shānɡ)淫雨(yín)薄雾冥冥(bómínɡ)偕(xié)樯倾楫摧(qiánɡjí)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神怡(yí)宠辱xié(偕)忘朝huī(晖)薄暮míngmíng(冥冥)皓(hào)月属(zhǔ)予作文樯倾楫摧(qiángqīngjícuī)五.词语汇总(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二)一词多义。1.和:政通人和(和乐形容词)春和景明(和煦形容词)2.通:政通人和(顺利形容词)北通巫峡(通向动词)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动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名词)4.空:浊浪排空(天空名词)长烟一空(消散动词)5.一:一碧万顷(一数量词)长烟一空(全、都副词)6.极:南极潇湘(尽,直通动词)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副词)此乐何极(穷尽动词)7.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动词)会宾客大宴(适逢,副词)8.国:去国怀乡国都,名词死国可乎国家,名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名词9.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副词或以为亡有人,代词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副词10.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连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连词)(四)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2.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细小。)3.去国怀乡(古义:国都;今义:国家)4.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五)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的长官2.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3.北通巫峡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六)流传至今的成语:百废待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即“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3.倒装句(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为后置状语,应在“刻”字的前面,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2)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为前置宾语,应在“与”的后面,即“微斯人,吾与谁归”。)七、名句集锦(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八、文章主旨《岳阳楼记》通过对迁客骚人登岳阳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九、补充资料。中国四大文化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一)山西: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湖北: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三)湖南:岳阳楼;《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江西:滕王阁;《滕王阁序》(唐)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五)唐代名人笔下的岳阳楼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3.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六)关于岳阳楼的对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醉翁亭记要点梳理一、课文要点概括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全文四个自然段。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二、文体常识。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三、作者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四、字音字形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潺.潺(chán)僧.(sēng)辄.(zhé)晦.明(huì)霏.(fēi)瞑.(míng)伛偻..(yǔlǚ)携.(xié)洌.(liè)肴.(yáo)蔌.(sù)觥筹..(gōngchóu)阴翳.(yì)弈.(yì)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xuè)朝暮..(zhāomù)酣.(hān)颓.然(tuí)五.词语汇总(一)古今异义①意古义:情趣。例:醉翁之意.不在酒。今义:意思或愿望。②去古义:离开。例:游人去.而禽鸟类也。今义:到、往。③射古义: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例:射.者中今义:射箭。(二)一词多义。①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趣)②名名.之者谁(命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③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④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每有会意.(意旨)此中有真意.(心思)⑤高而年又最高.(大)风霜高.洁(高爽)⑥宴太守宴.也(宴请)宴.酣之乐(宴会)⑦出水落而石出.者(显露)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⑧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云归.而岩穴暝(归聚)⑨乎在乎.山水之间也(于)颓然乎.其间者(在)⑩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溪深而.鱼肥(表并列)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三)词类活用①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③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④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⑤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⑥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称呼)(四)流传至今的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望之蔚然而神秀者,琅琊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四时也。……滁人游也……太守宴也……苍颜白发……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太守也.。2.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3.倒装句(1)定语后置: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状语后置: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③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七、名句集锦(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八、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练而流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绪的旷达胸襟,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湖心亭看雪要点梳理二、课文内容概括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二、作者作品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史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