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pter1.生產管理系統概論ProductionOperationManagement2Chap1.生產管理系統概論本章節大綱:生產系統介紹生產型態生產管理系統的歷史回顧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類別與特性一般公司組織架構生管部門組織與職責生產力與競爭力現今生產管理的課題BPR觀念簡介3生產之意義:1.凡是變更物體的形狀、位置、時間、產權而增加效用的行為。2.不僅指有形產品的製造,還指無形勞務的提供。3.對社會創造效用的活動。生產的四種類型:1.一級產業:農、林、漁、牧、礦。2.二級產業:製造業(有形的東西)。3.三級產業:服務業(無形的服務)。4.四級產業:資訊產業(知識)。生產系統介紹-(I)4生產系統介紹-(II)何謂生產系統?一個生產系統可以想像成一套組合機件,其功能是透過所謂的轉換過程把一組投入換成某些所要的產出。投入原物料設備資金人員能源相關資訊轉換或製造程序製造加工流程或服務作業流程產出產品或服務決策決策回饋回饋回饋決策交期、數量、規格….生產管理者5生產系統-釋例說明生產系統實作說明生產系統投入轉換產出回饋與控制(1)汽車裝配工廠人工、能源、機器人、裝配零件焊接裝配噴漆汽車人工成本生產數量產品品質(2)醫院病人、醫護人員、病床、藥物、醫療設備手術、藥物管理、診療健康的人、醫學研究成果藥物反應手術的併發症(3)農家土地、設備、種子、肥料、人力播種噴灑水果、蔬菜、稻米每英畆產量產品品質等級(4)郵局人力、郵物分發設備、交通工具運送郵件交送平均送達時間郵件損壞6管理之意義:藉由他人的力量來完成工作之行為,而其主要的工作即在決定控制生產系統之方法管理的功能:規劃(Plan):設定良好的目標,且對未來的各項行動方案,加以分析選擇的過程。組織(Organize):對機構的資源加以調配,運用的過程。用人(Staffing):生產系統人員之甄選、訓練與聘用。領導(Lead):影響他人,使其趨於既定的目標。控制(Control):確保目標達成使用的導正手段。生產系統介紹-(III)7生產系統介紹-管理循環生產組織執行規劃之組織生產規劃目標及方針之設定生產用人生產系統人員之選、訓練與聘用生產領導下達命令、工作指派與激勵生產控制衡量工作績效檢討與改進問題之剖析、目的之確認、目標限制條件之設定、方案之發展、資料蒐集、分析與評估、方案之最後決定。工作方法之決定、進度安排、執行部門人員之指派、設備及物料之整備。新進人員之招募與訓練、工作人員之考績與獎懲、工作人員之升遷與辭職事宜。實施計劃之人員訓練、協調與激勵、命令傳達。實施起始時間之控制、實施過程之協助、實施過程之控制。8生產系統介紹-(IV)何謂生產管理?生產管理為處理有關生產過程之決策,並期求以最低之成本,依照規定,適時提供適量之產品或服務。生產管理一般涉及兩個活動領域:系統之設計與修正系統設計:包括產品設計、生產程序設計、機器人工之選擇、設備佈置、工作方法及營運與控制系統之設計。系統修正:由於新產品、新製造程序、技術突破、需求之改變、新管理技術、營運及控制系統失敗而修正生產系統。系統之計劃與控制包括需求預測與控制、生產水準之設定、生產時序安排、存貨管理及品質成本之控制。9生產系統介紹-(V)生產要素及生產管理原則及主要領域:生產的四要素:品質、成本、時間、數量生產管理之原則:專門化(Specialization)、簡單化(Simplification)標準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生產管理的二大領域:生產計劃:產品設計(Design)、製造途程規劃(Routing)、製造日程安排(Scheduling)生產管制:工作指派(Dispatching)、工作跟催(Following)10依顧客訂貨方式可區分為:存貨方式:存貨方式是廠商為供應市場之需要,預先依某些規格生產產品,儲存於公司倉庫或中間商之倉庫,以便顧客訂購時能儘早供應,多屬於一般消費用品,如:電視機、汽車、成衣、藥品、化粧品、飲料等皆是。訂貨方式:訂貨生產每次訂貨量多寡不一,有些訂單大到可採連續生產方式,有些則少至一件,與存貨生產之主要差別在於規格不定,訂購數量及時間較難預測。生產型態11生產型態(續)依機器設備使用時間之長短及重複生產之程度可區分為:連續性生產:在機器設備整備後,生產數個月一直沒有改變,此為連續生產,如:中鋼。間斷性生產:在生產作業開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再改變生產,即為間斷性生產。兩者的差別主要:開始作業至下次工作準備改變之時間長短專案性生產:專案生產經常是單一的,或少數幾個,其產品往往含無數之零件,須耗數月的時間及很大的金額。12生產管理系統-歷史回顧西元年觀念或方法創始人或推廣人1911191119131914191719311927-33193419401947•科學管理的原則,把時間研究和工作研究的觀念公式化。•動作研究,工業心理的基本觀念•移動的生產線•活動規劃圖•存貨控制的經濟批量模型之應用•品質控制的抽樣檢驗與統計圖表•Hawthorne研究對工人動機的新觀念•工作分析的活動抽樣•複雜的系統問題之小組工作方法•線性規劃的單形法•FreddrickW.Taylor(美國)•Frank&LillianGilbreth(美國)•HenryFord(美國)•HenryL.Gantt(美國)•F.W.Harris(美國)•WalterShewhat,H.F.Clodge.H.G.Roming(美國)•EltonMayo(美國)•L.H.C.Tipeet(美國)•作業研究小組(英國)•GeorgeB.Dantzig(美國)13西元年觀念或方法創始人或推廣人1950-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OR方法的大力發展,如模擬、等候線理論、決策理論、數學規劃、電腦硬體和軟體、PERT和CPM的專案排程方法。•處理日常問題,如店面規劃、存貨、佈置、預測、目標管理、MRP快速成長問題的各種電腦軟體的發展。•以製造功能為競爭武器的製造策略規範。•JIT、JQC和工廠自動化(CIM、FMS、CAD/CAM機器人等)的廣泛使用。•服務品質和各生產力、大量生產服務業的推廣。•TQM、企業流程再造、電子化企業、供應鏈管理•美國和西歐•美國和西歐的電腦商、研究者和使用者•JosephOrlicky和OliverWight(美國)•Toyota汽車公司的Tai-ichiOhno(日本)•W.E.Deming,J.M.Juran(美國)、工程訓練教學單位、麥當勞飯店、餐廳•國家標準局、品質學會(美國)MichaelHammer和顧問公司(美國)SAP(德國)、Oracle(美國)生產管理系統-歷史回顧(續)14製造業之類別與特性15服務業所提供的產品包括有形的實體產品與無形的服務要素。服務業的特性:服務是無形的(intangible)。服務的產生通常是易逝的(perishable)。服務的產生常有異質性(heterogeneity)。服務的產生與消費同時發生。服務業的產品重心較偏無形的服務。服務的產生包括前場(frontoffice)與後場(backroom)服務。服務業乃透過多店作業(multisiteoperation)來追求規模經濟。服務業之類別與特性16製造業與服務業之區別項目製造業服務業1.產出本身2.產出的儲存性3.產出的一致性4.顧客的參與程度5.對勞力的依賴程度6.前場/後場服務的比例7.規模經濟的達成有形的高高高低低產量的擴增無形的低低低高高多店作業17一般公司之組織架構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財務人事會計總務銷售工廠(廠長)技術部(設計與生技)國外國內生管課品管課生產一線生產二線生產三線18生產部門之組織與職責-(I)生產管制部門大日程計劃人員生產排程人員原物料及配件採購稽催人員小日程派工稽催人員出貨管制人員生產部門組織19生產部門之職責:生產足量的產品(服務)且適時滿足顧客的需求,亦即要求可靠性(dependability)。1.預測產品或服務的未來需求2.將產品的需求預測轉換成對各種生產要素的需求3.獲取所需的生產要素4.利用生產要素生產產品。儘量以最低的成本(或高效率)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1.尋求最經濟的工作方法2.建立工作標準3.激勵員工運用最有效的工作來達成工作標準。生產部門之組織與職責-(II)20生產部門之職責:使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令人滿意1.設定適當的產品規格2.維持達成品質要求的環境3.設計檢驗程序4.應用控制產出品質的方法要確保產品/製程的彈性1.預測需求型態2.擬定機器、製程、產品、數量、擴充等之彈性程度生產部門之組織與職責-(II)21生產力與競爭力競爭力:市場上的相關地位生產力:以每投入的產出衡量一個有競爭力的路徑圖22生產力的衡量-(I)有關企業層次生產力的衡量,不同學者提出不同的衡量方法。共計有四種:1.財務法:由Davis與Gold(1995)提出營運利潤/營運資產=營運比例2.效用法:由Stewart所提出,專門用來衡量組織目標的達成度,作法類似目標管理。通常由較高層主管決定。3.單位成本法:係衡量事業部、工廠或部門等單位,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與製造費用等支出上的效率與效果。4.總體導向法:此法係以企業的總體產出與總體投入之比例,作為衡量生產力的依據,當然亦需考慮不同期投入產出等價格的調整。23生產力的衡量-(II)1.最廣義的定義:生產力=產出/投入解答:a.生產力=安裝地毯的面積/總人工小時=720平方米/(4工人*8小時/人工)=720/32=22.5平方米/每小時b.生產力=生產工件數/總生產小時=200件/2小時=100件/小時Ex:a.四位工人花了8小時來安裝720平方米的地毯。b.一部沖床在2小時沖出200片圓形塊。242.偏生產力=產出/勞工或產出/資本產出/物料或產出/能源係指單一生產/作業投入之比例,所能創造的產出值。3.總要素生產力=生產總值/(勞動投入+資本投入)4.總生產力=生產總值/(勞動投入+材料投入+資本投入+能源投入+其它投入)此一指標主要用衡量生產/作業系統的主管之績效。5.系統生產力=(營業收入+非營業收入)/(勞動投入+材料投入+資本投入+能源投入+其它投入)此一指標可用於企業的總經理之績效。生產力的衡量-(III)25解答:a.材料生產力=產出(總金額)/物料投入(總金額)=210*100/1000=21000/1000=21b.總生產力=210*100/(5000+4000+1000+2000)=21000/12000=1.75生產力的衡量-範例(1)Ex:假設生產A產品210,每件賣100元,機器成本為5000元,人工成本為4000元,材料為1000元,製造費用為2000元,則其材料之偏生產力為何?該公司之總生產力為何?26解答:a.總生產力=總產出/總投入=13,50015,193=0.89b.總要素生產力=總產出/人力+物料=13,500/(3,000+153)=13,500/(3,153)=3.17c.偏生產力=總產出/能源=13,500/540=25生產力的衡量-範例(2)產出:完成品10,000投入:人力3,000半完成品2,500物料153股利1,000資本10,000債券能量540其它收入其他支出1,500總產出$13,500總投入$15,19327生產力衡量所遭遇到的問題常遇到的四個問題:量化的問題:對於無形的投入與產出,如廠長下班時間在家裡思考問題、員工向心力及士氣的提升等,都很難量化。重複計算:例如有一材料購買入時,成本為5元,經過A、B、C不同加工站後的價值分別為6、8、11元,若採三者相加得出其總附加價值為25元時,即了重複計算的問題。(部門的附加價值應=(6-5)+(8-6)+(11-8)=6元)。非有意義副產品價值的估算問題:對於非有意義的副產品,如加工鐵屑、食品殘渣等,有價值認定不易的問題。調整因子的不易確定:當企業進行跨期比較時,需注意需在同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