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生产的本质运用材料(Material)、机械设备(Machine)、人(Man)、结合作业方法(Method),使用相关检测手段(Measure),在适宜的环境(Environment)下,达成品质(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谓之生产。运用“5M1E”达成“Q、C、D”的活动—生产生产的型态一、预估生产型(存货型)为因应一个由不特定顾客所构成的市场需求,对产品的式样、品质、规格等先做预估,再从事生产的型态。如食品、服装、汽车、家电等行业。预估生产除作业度安定、成本较低外,还具有如下特征:1、依销售预测来进行计划生产,且大都为大量生产;2、产品的设计在一定时间内是定型的;3、使用的机械设备大都为专机、单能机;4、工厂布置基本依产品类型来进行;5、产品的单位制造周期较短;6、采用流程作业方式,作业细分化,对员工的作业熟练程度要求不很高;7、所需的材料,可依生产计划做相当有计划的采购。二、订货生产型每次生产时,都依客户所要求的式样、品质、规格等进行组织与安排的生产类型。典型的如:造船、土建工程等。一般地说,订货生产多为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所以工作量不稳定,作业程序变更频繁,机械运转率较低,作业度容易改变。但由于是接到订单才生产,故能做健康的经营。订货生产具有如下特征:1、依照订货进行生产,基本上是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2、接受订单后才进行设计或生产组织;3、使用的机械设备多广泛通用的机械;4、工厂布置大都依机种别或产品固定型来进行;5、产品的制造周期较长;6、对员工的作业熟练程度要求高;7、所需的材料除部分通用品/标准品外,需要每次订购。三、混合生产型因应产品多品种化、规格个别化(少批量多品种)要求及交货期短要求,防止高成本而将共同的零配件或半成品、材料做预估生产。企业生产计划•是关于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它所反映的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方面的指标、生产进度及相应的布置,它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方案。生产计划工作,是指生产计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它将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工作,完成生产计划的确定。•它的经济活动要素主要包括人、物资、设备、资金(体现为生产能力)和信息。这些要素一方面分布在企业的所有部门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每时每刻处于变动之中,所以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体系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活动。生产计划的内涵一方面:为满足客户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质、成本”而计划;一方面: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的三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备”的适切准备、分配及使用的计划。生产计划的任务1、要保证交货日期与生产量;2、使企业维持同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负荷)及适当开工率;3、作为物料采购的基准依据;4、将重要的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维持在适当水平;5、对长期的增产计划,作人员与机械设备补充的安排。生产计划的用途1、物料需求计划的依据;2、产能需求计划的依据;3、其他相关计划的制定依据。生产计划的内容1、生产什么东西—产品名称、零件名称;2、生产多少—数量或重量;3、在哪里生产—部门、单位;4、要求什么时候完成—期间、交期;生产计划应满足的条件1、计划应是综合考虑各有关因素的结果;2、必须是有能力基础的生产计划;3、计划的粗细必须符合活动的内容;4、计划的下达必须在必要的时期。个别订货生产型生产计划个别订货生产的特征:1、个别订货生产是按客户的订单,展开设计生产的形态,其工作的性质,依客户要求的品种、规格、交期、价格而定;2、通常客户对交期的要求严,且每次下的订单同以前完全一样的产品不多,虽非完全是新产品,但都可能有新的设计,大小、尺寸、形状多少有所改变;3、物料采购的前置时间较长;4、订单量多少不一,工作负荷变动大,外包的情形多。生产异常对策生产异常对策所谓的生产异常,是指因订单变更、交期变更及制造异常、机械故障等因素造成产品品质、数量、交期脱离原先计划预定等现象。生产异常的掌握①建立异常情况及时呈报机制;②由生产实绩与计划预定对比来了解掌握;③设定异常水准以判断是否异常;④运用目视管理以迅速获得异常信息;⑤设定异常表单以利异常报告机制运作;⑥会议检讨,以使异常问题凸显;⑦定期对生产资讯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潜在的异常。生产异常的反应①订单内容不明确或订单内容变更应及时反应或修正;②交期安排或排期异常应以联络单等及时反馈至销售或生产管理部门;③生产指令变更应以生产变更通知及时提出修正;④生产中的异常已影响品质、品质或达成率时,应立即发出异常报告;⑤其他异常,如故障、待料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时,应立即发出生产异常报告。生产进度异常因应对策表异常项目异常现象因应对策计划不当(应排未排)影响生产及交货1.报告/通知相关部门2.依交期管理制度处理应生产未生产影响生产进度1.生产看板反应2.发出异常报告通知相关部门3.应至少于排程日前3天具体反应应完成未完成应入库未入库影响出货1.生产看板反应2.发现时即刻反应补生产(尾数)影响出货1.查核在制品状况2.发出新的生产命令交货延期交期延误的原因探讨1、接单管理不良,紧急订单多;2、产品技术性变更频繁;3、物料计划不良;4、制程品质控制不良;5、设备维护保养欠缺;6、排程不佳;7、能力、负荷失调。交期延误的改善原则1、加强产销配合;2、完善设计/技术变更规范;3、妥善的制程安排;4、完善物料控制;5、完善品管制度;6、建立及实施生产绩效管理制度。交期延误的改善对策一、销售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销售部门的原因⑴频频变更订单/计划;⑵答应客户的交期随意,期限极为紧迫;⑶无法把握市场需求,无法订立明确的销售预定计划;⑷临时增加或急需即刻完成的订单多;⑸有时销售主管直接干涉生管运作,直接在现场指示作业。2、改善对策⑴用全局性、综合性的观点指导工作;⑵销售职能运作改善:◇定期召开产销协调会议,促进产销一体化;◇生管应定期编制现有的订货余额表、主要工程进度状况表、余力表及基准日程表提供给销售部门,以便于销售部门决定最适当的交货日期;◇加强销售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销售部门应编制3~6个月的需求预测表,为中期生产计划提供参考;◇对客户在中途提出订单更改要求,要有明确记录,并让客户确认。二、研发/设计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研发/设计部门的原因⑴出图计划拖后,后序工作的安排也跟着延迟;⑵图纸不齐全,使材料/零件的准备存在缺失,影响交期;⑶突然更改修订设计,导致生产混乱;⑷小量试制尚未完成,即开始批量投产。2、改善对策⑴编制设计工作的进度管理表,透过会议或日常督导进行进度控制;⑵质或量的内部能力不足时,应寻求其他途径;⑶当无法如期提供正式/齐全的设计图纸/资料时,可预先编制初期制程需要的图纸/资料,以便先准备材料等,防止制程延迟;⑷尽量避免中途对设计图纸/资料的更改、修订;⑸推进设计的标准化,共用零件的标准化、规格化,减少设计的工作量;⑹设计工作的分工,职责清晰、明确。三、采购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采购部门的原因⑴所采购的材料/零件,滞后入库;⑵材料品质不良/不均,加工麻烦;⑶物料计划不完善,需要的物料不够,不需要的物料库存一大堆;⑷外协的产品品质不良率高,数量不足。2、改善对策⑴进一步加强采购、外协管理,采用ABC分析,实行重点管理方式;⑵以统计方法调查供应商、外协厂商不良品发生状况,确定重点管制厂家;⑶对重点管理对象,采取具体有效地措施加以改善。四、生产部门的改善对策1、源自生产部门的原因⑴工序、负荷计划的不完备;⑵工序作业者和现场督导者之间,产生对立或沟通协调不畅,现场督导者管理能力不足;⑶工序间负荷与能力不平衡,中间半成品积压;⑷报告制度、日报系统不完善,因而无法掌握作业现场的实况;⑸人员管理不到位,纪律性差,缺勤率高;⑹工艺不成熟,品质管理欠缺,不良品多,致使进度落后;⑺设备/工具管理不良,致使效率降低;⑻作业的组织、配置不当;2、改善对策⑴合理作业配置,谋求提高现场督导者的管理能力;⑵确定外协/外包政策;⑶谋求缩短生产周期;⑷加强岗位/工序作业的规范化,制订作业指导书,确保作业品质;⑸加强教育训练,提高沟通能力及增强沟通技巧,提高作业者的工作意愿。JIT生产采用拉动式的生产方式,根据订单的增减情况随时对生产计划做出修订,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在4月29日制定的5月生产计划中,按照箭头所指示的顺序进行产品的生产。但是,由于在5月2日接到客户的通知,原来5月3日要出货的产品C暂时不要出货。这时候企业就应该改变原订的生产计划,优先生产5月4号需要出货的产品A•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企业的接单部门没有及时与其它部门进行沟通,没有明确交货期,最后由于产品交货的延误而导致客户的投诉。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JIT方式通过其自身的游戏规则来保证准时交货。如表2-4,市场部将搜集到的生产情报制成表格,请各个相关部门根据各自部门的状况进行评审,返回评审结果。通过这样的评审,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发现问题,从而确保准时交货设定合理的最小库存量•企业的库存就像透明的茶杯一样,茶水到一定下限的时候就开始注水,到达一定上限的时候就停止注水。在JIT生产方式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上限和下限,确保合理的最小库存量。•流通库存与生产的关系控制•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库存应该随着订单的增加或减少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库存在安全范围之内。如图2-5所示,如果在8月末发现9月份第1周的订单比预计多,那么9月第1周就需要增产;如果在10月第2周发现11月第2周订单减少,那么就需要减产。供应链下的生产计划•供应链系统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基础,一般来说,它包括有销售及分销子系统、采购及外协子系统、物流及库存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及执行子系统、设备维护子系统和质量管理子系统。其中,生产计划及执行系统处于整个供应链的核心,其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跳出以某个企业物料需求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界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并与供应商在经营上协调一致,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以面向客户的需求驱动面向客户的生产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单个企业上下游企业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内部资源的优化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资源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之间为信息孤岛)全方位信息共享考虑约束少能力、物料、需求、运输资源、资金考虑约束多(信息)计划与需求偏离大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控制权指令性协商机制线性反馈机制沿着企业内部传递由底层向高层的反馈网络化管理沿着供应链上的不同节点传递传统与供应链方法•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2.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3.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4.计划运行环境的差异(不确定性、动态性)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估计过多库存积压,相反引起客户服务水平的降低采购的提前期较长国际采购完成,而且物料价值高国际采购的提前期为两个月安全库存计算的不准确市场变化大,预测不准确采购与部门的沟通生产与销售部门的矛盾市场部门往往偏重于其要实现的销售目标,不能准确反映市场需求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环节的不确定性合理设计安全库存加强采购与计划部门沟通生产计划与采购的供应链方法克服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供应商方面制造过程方面客户需求方面改进预测准确性(POS数据,生产计划制定)改进质量一致性(减少波动/平衡生产)降低成本(信息替代实际库存)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业务伙伴互联互通是供应链的基础最基本的解决方案:信息共享在时间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产品标准化之前产品标准化之后定制点定制点供应链管理的几种方法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制造、本地化分销本地化、分销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几种方法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供应链管理的几种方法立丰公司韩国买纱台湾纺织染色日本拉链中国制造泰国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