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产全球化第一节生产要素全球化第二节跨国公司一、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投资(FDI)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是资本的一种跨国运动形态。国际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绿地投资跨国并购投资方式的不同1.国际直接投资——股权投资,投资者对有关的海外经营性资产拥有有效控制权。绿地投资:即在东道国新创办企业,是指国际投资主体(例如: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法律建立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有两种形式:1、建立拥有全部控制权的独资企业;2、共同创办合资企业;跨国并购:是指国际投资主体(如跨国公司、跨国银行等)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并依照东道国的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目标企业)的全部资产所有权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的投资行为,是目前最普遍的投资方式。2.国际间接投资:指不以控股为目的的国际证券投资以及中长期的国际信贷。间接投资的特点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投资回收期较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发性和频繁性有部分固定收益,风险相对较小大部分的投资基金及风险投资机构就属于这类。说明(1):按照国际惯例实践的通行原则,有效控制权是指投资者实际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能力和在企业经营决策、管理中的实际地位。对企业的控制权一般与投资者对企业股份的拥有权相符,投资者拥有的股份比例越高,其控制权也就越大。出于统计的需要,有关国际组织、有关国家都对国际投资中构成直接投资所需拥有的最低所有权比例作了规定,以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投资。但是,解释都不完全相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所投资的企业中拥有25%或更多的股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的政策规定,拥有联合企业10%以上的所有权是合格的标准;美国认为,拥有企业10%以上的所有权是合格的标准。说明(2):关于有效控制权的界定(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开始到有较大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直接投资为主生产全球化处于低潮⑴.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国际直接投资的总趋势是规模不断扩大(2)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美日欧+部分发展中国家(3)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待FDI的政策发生转变,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就突出(4)国际直接投资倾向投资服务业20世纪50~60年代:初级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20世纪70~80年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80年代末90年代初: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美对外直接投资分布20001982Africa1%Canada10%OtherWesternHemisphere19%Europe52%Asia&Pacific16%MiddleEast1%Africa3%Canada21%OtherWesternHemisphere14%Europe45%Asia&Pacific15%MiddleEast2%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⑵.21世纪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形势(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随着世界经济的起伏而升降(2)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达国家以并购为主、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居多(3)制造业投资前景看好,金融、基础产业正在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产业转移的热点(4)研发领域、地区总部的FDI迅速增长(5)世界各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竞争激烈战后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1)技术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社会信息化(2)产业基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3)制度基础——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以及有利于FDI的制度安排(4)主观基础——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美国学者海默1960年提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在于该企业具有较东道国同类企业更为有利的垄断优势。企业的四种垄断优势:(1)产品市场的优势;(2)要素市场的优势;(3)规模经济的优势;(4)政府管理行为带来的优势。垄断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很难解释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近年来纷纷进行直接投资的行为,也无法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不断的现象,更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近来对外直接投资不断的现象。2.内部化理论英国巴克利和卡森1976年提出。中心内容: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公司在跨国直接投资活动中面临各种市场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从而实现最大化利润,公司将交易不经过外部市场而在公司所属各企业间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内部化市场。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其成本,企业必然采取内部化,当内部化超越了国界,便产生了跨国公司及跨国直接投资。该理论对企业为什么到国外投资以及投资的地理方向不能做出较好的解释。企业为什么不在国内投资,在国内实行内部化,国内生产,然后将产品出口,而是到国外去进行直接投资,而且在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实行内部化呢?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弗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指一个产品从研制开发、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新产品创新阶段: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在国内市场推出新产品。产品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并通过出口打进国际市场,无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基本定型,国内市场饱和,由垄断转向竞争,产品技术优势逐渐消失,成本价格因素作用日趋重要。为保持原有市场,企业被迫通过防御性FDI向国外市场就地提供产品。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趋于标准化,技术优势由价格优势取代。企业为大规模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转让其标准化技术。当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大量返销国内时,表明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即告结束,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已基本稳定。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1976年提出。折衷理论借鉴海默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融合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巴莱克和卡森等的内部化论,并引入区位理论,创立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转让三位一体的理论。理论的核心是:“OLI模式”,即决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有三个基本要素: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该理论是目前解释跨国直接投资最有影响的理论,具有“通论”之称。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解释发达国际间的互相直接投资、对三大优势关系缺乏分析等。且把一切对外直接投资都归结为投资者必然具备OLI三方面的优势,这种解释未免过于绝对化。二国际劳动力流动(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第二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欧洲的劳动力进入美国欧洲劳动力市场北美劳动力市场中东劳动力市场时期移民数量(万)年比率(每万人中所占比例)年度移民数量(万)年比率(每万人所占比例)1820~183015.212198159.7261831~184059.939198259.4261841~1850171.384198356241851~1860259.893198454.4231861~1870231.564198557241871~1880281.262198660.2251881~1890524.792198760.2251891~1900368.853198864.3261901~1910879.51041989109.1441911~1920573.6571990153.6611921~1930410.7351991182.7731931~194052.84199297.4381941~1950103.57199390.4351951~1960251.515199480.4311961~1970332.2171971~1980438.9201981~1990733.831资料来源:U.S.BureauoftheCensus,1992StatisticalAbstractoftheUnitedStates表9-1美国官方关于移民的记录(二).战后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最新趋势特点1.劳动力流动保持较快的增长、国际劳务合作空间广阔2.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3.流动基本格局未变,但已呈现分散性和对流性。4.服务业劳务需求明显增长5.劳动力国际流动更趋向国际化、法规化。(三).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及障碍.⑴.国际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根本因素:劳动力的价格差异即工资收入水平的差异。主要因素:国际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不平衡。决定性因素:各国政府对外籍劳动力流入的态度和政策。其他原因: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模式的变化、战争、政治变化、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对异国的偏好。⑵.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障碍经济因素:流动的成本对劳动力的限制。非经济因素:如陌生的社会环境,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远离家庭亲友和社会关系等。政策因素。(9.11事件)(四)全球各国、各跨国公司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全球范围内针对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国际金融、商贸、企业经营等人才的争夺全面展开,人才资源争夺战日益激烈。发达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对高科技人才引进的移民限制、不断增发“绿卡”,优质人才资源在全球的流动范围更大、频率也更高,人才资源在全球的流动已成为大趋势。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向发达国家流动频率加快。2010年我国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按省市区排名单位:人序号省市区名称派出人数年末在外人数1山东省47300101913其中:青岛市6393155592江苏省34576963363河南省32435562914广东省2478838455其中:深圳市01355湖北省22372294786福建省1918224240其中:厦门市580373947辽宁省1829141448其中:大连市11784196208吉林省15972665669上海市159102684710浙江省1344626261其中:宁波市16644257(五)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1.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劳动力和人才的全球流动具有溢出效应,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通过人的跨国转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形成新的全球文化。2.对劳动力流出国的影响可以获取一笔数量可观的汇款。移民能在国外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学到某些先进的技能和专业本领。移民在两国之间的纽带作用,会带动两国的经济交往。流出的劳动力整体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其流出会降低本国的劳动生产力,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后续发展。生产性人员的流出会使本国减少了课税对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国的财政收入。3.对劳动力流入国的影响劳动力的流入弥补了本国劳动力的短缺,特别是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引进,也节约了大量劳动力的教育费用。由于课税对象的增加,劳动力的流入使流入国的财政收入相应得到增加。通过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引入,可以带动本国技术的升级改造,有利于流入国经济的发展。增加流入国某些行业的就业压力,造成交通、住房等生活问题,有可能引发社会集团的摩擦与对抗,扰乱社会秩序。(三)国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让: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包括产品设计、生产方法、管理知识和知识诀窍等有偿地或无偿地从一国流向另一国,从一个企业流向另一个企业的活动。1.国际技术转让的分类国际技术转移以市场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非市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正式的技术转移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是否以市场为媒介是否把国际技术转移技术作为明确目标2.当代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特征国际技术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越来越大,领域不断拓宽,已由梯度式转移发展到跳跃式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发展不平衡,世界技术市场的分布十分集中。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技术产品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国际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