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介绍在前面的章节中都假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要素流动是除了国际贸易外各国经济交往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本章主要介绍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基本情况,这两种要素的国际流动对两国贸易、生产、消费和福利的影响第一节国际劳动力流动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移民和外籍劳工两种。“移民”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外籍劳工”只是在别国临时工作。从流动的性质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多数是永久性移民,到日本、欧洲、或中东国家的,多是外籍劳工。从流动的方向看,基本上是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口相对少的国家,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资高的经济发达国家。二、人类历史的三次人口迁徙据历史学家考察,世界人口迁移大约在4万年以前就开始了。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此后,世界人口主要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迁移浪潮。1、第一次人口迁徙第一次浪潮从15世纪初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人口向新大陆的大规模迁移,包括大量的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据估计,被拐运到南北美洲的非洲人口有3500万到4000万,不过实际到达目的地的只有大约1000万人,大部分人在途中死亡。这些非洲奴隶主要分布在巴西(365万)、加勒比海的英法荷丹殖民地(380万)、西属美洲(155万)和英属北美州(40万)。2、第二次迁徙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由欧洲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扩张引发,生产率的增长和医学的进步导致这一时期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快速增加的人口压力需要通过人口向外迁移来缓解。在19世纪20年代,仅有14.5万人离开欧洲,而到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已高达900万,每年有近100万移民。3、第三次迁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了人口迁移的第三次浪潮。躲避战争的难民、战败国被遣返战俘和平民以及许多民族国家的新建与独立,在欧洲和亚洲引发了两个庞大的人口迁移流。三、当前国际劳动力移动的现状随着商品、资本流动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劳动力也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开始进入全球流动阶段。劳动力流动全球化首先变现为全球移民数量的增加。如下图1所示,1975年,国际移民总数为7990.8万人,占全球总人口数的2.15%;1985年,全球移民总数增加至10246.4万人,占全球总人口比重达到2.3%;2000年,全球移民数量进一步增加至17568.5万人,占全球人口比重达到2.9%;2005年,全球共有移民18969.3万人,国际移民数量占全球人口比例增加至2.95%。在此背景下,劳动力流动全球化呈现出以下特点。图1国际移民情况(1975-2005年)050,000,000100,000,000150,000,000200,000,000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00.511.522.533.5国际移民总数[人]国际移民占总人口比例[%]1、国际劳动力主要从发展中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的展开,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人移动自由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竞争力,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普遍存在着劳工大量短缺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人口下降和老龄化造成了劳工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地位低、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因此,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劳动力流动自由化是一个双赢的问题。这一共识为劳动力流动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表8-1全球最大的10个劳务汇款输出国(按2006年汇款额排名)年份199520002006汇款金额(百万美元)美国221813096142794沙特阿拉伯165941539014318瑞士10114759113871德国11270776112345俄罗斯3939110111438西班牙868205911004卢森堡——27207533荷兰280231226662意大利182425825815马来西亚13295995527合计7092173886131307表8-2外国劳动力存量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1980-2004年)单位:%年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1980————5.8——0.1————1985————5.50.70.13.1——199018.66.16.41.20.13.29.2199519.06.28.61.60.13.310.6200019.55.98.44.10.24.013.0200119.66.08.63.80.24.413.92002——5.9——————4.714.02003————————————14.22004————————————14.4表8-3全球最大的10个劳务汇款接受国(按2006年汇款额排名)单位:百万美元199520002006年份金额占GDP比重(%)金额占GDP比重(%)金额占GDP比重(%)印度62231.7128902.8257002.9墨西哥43681.575251.3247323.0中国10530.162440.5224920.8菲律宾53607.262128.31492312.8孟加拉国12022.919684.054858.0巴基斯坦17122.110751.454003.7摩洛哥19705.321615.850487.7埃及32264.728522.950174.6黎巴嫩122511.215829.5492422.3越南————————48008.3合计26339——42509——118521——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转移,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人员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在不断增加,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劳动力结构的差异,不同质的劳动力对流现象也十分普遍。可以预见,今后国际劳动力的流动将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劳务输出国和劳务输入国概念可能会失去严格意义。2、劳动力流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劳务合作空间广阔从存量上看,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活跃在各国的外籍劳工达8090万;从流量上看,目前全球每年流动劳务约3000-3500万人,比20世纪80年代初的2000万人增加了50%以上;从劳务政策上看,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受人口增长率低和劳动力成本高的影响,需要外来的低成本劳动力,因此,各国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会逐步放松。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依存度的增加和交通运输的改善,也加速了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图2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动与进出口关系(1990年与2005年)0102030405019902005年份流入量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进口额占GDP比重(%)发达经济体劳动力流入发达经济体商品与服务进口0102030405019902005年份流出量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出发展中经济体商品与服务出口3、普通型劳动力的流动趋缓,技术型劳务限制放宽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保护主义政策,主要是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不会有太大改观,技术型劳务会日益成为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主力。由于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更为严重。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引进的外籍劳务中,60%以上是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德国这一比例达到70%。另据OECD报告,OECD国家引入的外籍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都超过了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仅为10%左右。4、服务业劳务需求明显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社区及公共服务行业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例如,韩国的餐饮、宾馆清洁、社会福利和家政服务等行业缺员达50%;英国、香港短缺家政服务人员和厨师等;金融、保险、广告、旅游和咨询服务等也是需求旺盛的行业。因此,今后外籍劳务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机会将会增加。同时,由于低生育率和健康长寿,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老龄人口的比例迅速增长,为老人服务的医疗保健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医护人员的短缺也会越来越严重。美国2003年护士空缺达到15%,沙特雇佣了近10万名外籍医护人员。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开放了外籍医护人员市场。各国经济的增长和引进劳务政策的放宽,为国际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提供了机遇。四、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原因国际劳工迁徙既有非经济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当然,非经济因素人口政治压力、民族传统、宗教信仰、自然灾害及战争等会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劳动力的国际移动。许多发生在19世纪以及更早年代的国际移民是出于逃避欧洲的政治、宗教的迫害。然而,大多数的国际劳工迁徙,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由于受到国外高收入的美好前景的吸引,即更多的是经济原因。劳动力国际流动在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有:1、劳动力移动的收益与成本比较这是劳动力迁移的最直接原因。劳动力移动的直接收益表现为移动后实际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环境、水平的改善。劳动力移动的成本是指为迁移而付出的全部代价。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费用和其他货币支出,迁移期间的工资和其他收入损失,为迁移而付出的其他非货币支出或牺牲,如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如果劳动力移动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就构成了劳动力移动的现实基础。2、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劳动力移动的重要促成因素处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高涨时,生产扩张,劳动力需要强烈,实际工资率将上升,因而吸引国外劳动力流入;反之,将推动国内劳动力外流。3、劳动力禀赋状况是劳动力移动的深层原因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实际工资率相对较低,将引起国内劳动力外流;反之,将吸引国外劳动力迁入。由于劳动力禀赋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形成了劳动力流动的基本走向。如地广人稀的中东国家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其他亚洲国家的劳动力流入的集中地之一。五、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国家:本国和外国要素:土地和劳动产品:一种劳动的边际产出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开放劳动力市场之后(1)劳动力由本国向外国流动。(2)整个世界的商品生产增加为围成的面积所代表。(3)实际工资率趋同。(4)原先在本国的工人获取更高工资,而原先在外国的工人获取更低工资。(5)外国地主获利而本国地主受损。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工资的影响这一过程应该直到两国工资水平相等,但是现实中由于移民成本(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离乡背井的痛苦,种族歧视),工资水平可能要保持一定差距。六、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益变动我们假设墨西哥代表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人均收入低;美国则代表资本充裕的高收入国家。在允许国际间劳动力流动之前,墨西哥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的比较优势,出口大米,进口钢铁。美国则相反,有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比较优势,出口钢铁,进口大米。如果我们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墨西哥就会向美国移民从而造成墨西哥劳动力减少。图3表示的是墨美两国的劳动力市场。横坐标表示劳动力数量,可以是人数,也可以是劳动时间;纵坐标是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SL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工资越高愿意工作的人越多或时间越长,反之则减少。DL是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劳动力的需求由厂商决定。一般来说,工资越高,厂商愿意并有能力雇佣的人数就越少,而工资低时,厂商的需求量就增加。图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益变动1、理论上的工资相等这种移民的结果是:墨西哥工人的工资上升了,美国的工资下降了。当两国的工资一样时,墨西哥劳工也就没有了高工资的引诱和刺激而不移居美国了。至此,劳动力的流动才会停下来,两国的劳动力市场才会稳定下来。这一点,又与“要素价格相等”理论所预测的结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