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eanProductionSystem:ACompetitiveProductionMode21、TheoriesoftheFirmandModesofProduction1.AgeofCraftProduction-1(1)characterisedinsmallbatchesbyskilledgeneralists(Craftsmen).(2)Workwasnotveryspecialised.(3)Productionrunswasverysmall.(4)Asindustrialtechnologychangedandurbansocietygrew,craftproductioncouldneitherproducegoodsfastenoughnorconsistentquality。31、TheoriesoftheFirmandModesofProduction1.AgeofCraftProduction-2泰勒(FrederickW.Taylor):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FatherofScientificManagement),是一位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在工廠管理技術上有重大貢獻的人。(1)他的革命性主張強調現場作業及生產效率的改變。(2)他強調改善工作環境、方法、設備的重要性,並期望工人們能好無疑問地接受所有有關生產作業的安排。(3)強調「建立標準工時」,工人們就像是機器(HumanMachines)不斷地為提升生產效率而努力,而決策的依據被由工人身上徹底的移至工廠的計畫單位。在福利、薪資沒有隨生產力提升相對增加的公司,引起員工不滿。(4)泰勒的生產管理哲學影響非常深遠。41、TheoriesoftheFirmandModesofProduction2、AgeofMassProduction:Fordism(福特式)ProductionSystem(1)福特汽車公司承襲了泰勒式(Taylorism)生產系統,以大量生產(MassProduction)方式生產汽車,讓每單位產品的成本最小化。(2)泰勒式和福特式生產模式直到1973年石油危機發生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1973年,全球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呈現了一片經濟成長低迷的景象。消費者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的變化。最明顯的改變為:(1)全球許多國家的經濟起飛,國民所得提升,購買力增強。(2)主宰市場消費不再只是製造商主導的局面,消費者也扮演了愈來愈重要的角色。(3)因此,製造業的最重要競爭因素不只是“價格”(Price),“品質”(Quality)亦成了關鍵要素。5(3)製造商必須要能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及更消費者導向的產品。(4)重視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追求具有競爭的產品價格並未失去它的重要性,而是單單在價格上的競爭不再是製造業者唯一可行的商業競爭策略。其他「非價格的競爭因素」(non-pricecompetitivefactors)變得同等的重要。(5)全球市場自1973年起,已明顯地變得更國際化(global)、更動態(dynamic)及更消費者導向(customer-oriented)。當時歐美日主要工業發展國已紛紛將著重勞力與原料的產業外移至其他國家進行生產。(台灣許多輕工業區此時亦如紛紛設立,台灣因為地緣及與日本的歷史因素,許多日籍廠商在台設廠)。1、TheoriesoftheFirmandModesofProduction6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1/2LeanProduction生產哲學的形成,主要來自於日本的汽車產業,茲分述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如下:(1)美國車廠在日本設廠1925年,美國福特汽車(FordMotors)史無前例地在日本橫濱(Yokohama)建立子公司生產汽車。接著,美國其他大車廠(如:通用GeneralMotors、克萊斯勒Chrysler)也陸續在日本本土設廠。這些車廠為求零件組件成本的降低,多半就地生產或尋求日本本土車廠的合作,這對當時生產力和品質均略遜一籌的日本車廠而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和改進的機會。(2)韓戰的影響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汽車產業一方面受到「同盟國」的約束,一方面受大戰的影響,多呈現一片蕭條的景況。直到1950年韓戰(KoreanWar)爆發後,一些日本汽車廠(如TOYATA、NISSANetc)才被允許擴大產出規模。為了在要有效地提供戰爭所需的物資,美國必須進一步確保由日本廠商提供的物質在規格及品質方面和西方國家的一致。美國在這個時候造成一個或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鼓勵和幫助了日本產業在統計品質管制(SPC)上的發展。7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2/2(3)1973年,全球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呈現了一片經濟成長低迷的景象。泰勒式和福特式生產模式直到1973年石油危機發生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4)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致力於產業及社會的重建與復甦,在1950~60年代許多著名的美國品管及工業生產專家紛受邀至日本進行講學或現場輔導工作,最著名的有:戴明(Deming)、朱蘭(JosephJuran)等人。[見ppt8~13](5)1990年日本車廠汽車銷售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日本汽車產銷量在1980年代後期已逐漸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翹楚。到了1990,日本汽車業者全球汽車市場佔有率高達34.51%(9,947,972輛),這尚未包括日本業者在他國組裝的汽車數量(如:和台灣業界合作的國瑞汽車、三陽汽車(原合作母廠為日本HONDA車廠,2002年後為韓國現代車廠)、裕隆汽車等)。日本汽車製造因此對北美及歐洲業者構成了極大的競爭壓力。(6)日本員工與管理階層在合作找出解答和達成成果上的成效較佳(or所謂的日本的民族性)。(7)精實生產系統的源起及各國對精實生產系統投入的研究:【見ppt14~】8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1/61、EdwardsWilliamDeming(戴明)出生:1900年生於美國愛荷華州求學:1921年自懷俄明大學(Univ.ofWyoming)畢業、後前往科羅拉多大學進修,並於1925年修得數學與物理碩士,於1928年取得耶魯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貢獻:第一階段~對美國初期SQC推行的貢獻:戴明博士在美國政府服務期間,為了美國人口調查而開發新的抽樣法,並證明統計方法不但可應用於工業而在商業上亦有用。第二階段~對日本的品管貢獻:(1)貢獻日本品管近40年:戴明博士自1950年起到日本指導品管,時間近四十年,若說日本產業的品管由戴明博士帶動起來一點也不為過。戴明博士在日本也教統計方法,但他很快發覺光教統計品管恐會犯了以前美國企業界見樹不見林的錯誤,故他改向企業的經營者灌輸品質經營的理念及重要性,日本早期的經營者幾乎都見過戴明並受教於他,並實踐戴明博士的品質經營理念,奠定了日本TQC或CWQC的基礎。(2)戴明博士被譽為日本品管之父:輔導日本企業品管時曾預言,日本在五年內產品將雄霸世界市場,果然不出其所料,日本許多產品品質很快地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日本企業界對戴明博士懷有最崇高敬意,尊稱他為為日本品管之父。9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2/6(3)、設立DemingPrize:日本於1951年設立DemingPrize(戴明獎)以紀念戴明博士對日本企業在品質管理上的貢獻。第三階段~對美國及全世界推行TQM的貢獻:(1)驚醒美國人:由於戴明博士對日本指導品管的成功,讓美國人驚醒原來日本工商經營成功的背後竟然是美國人居功厥偉,故開始對戴明博士另眼看待。(2)1980年6月24日美國廣播公司(NBC)播放舉世聞名的“日本能,為甚麼我們不能”(IfJapanCan,WhyCan‘tWe?),使戴明博士在美國聲名大噪。(3)戴明博士立下TQM的基礎:戴明博士在美國及各國積極講授他的品質經營理念,著名的戴明14個管理原則(Deming’s14Points)讓美國一些大公司,如:福特或AT&T收到實質效果。事實上戴明博士的品質14點管理原則就是美國在1980年代開始盛行迄今的TQM及日本的CWQC的基礎。所有全面品質經營所包涵的重點,幾乎都可以在戴明博士的14點裡面找到類似或相同的詮釋。目前在美國及英國都已成立有DemingInstitute,其所宣稱的基本精神也就是TQM的精神。10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3/6戴明博士最重要的論點1:戴明循環(PDCAManagementCycle)「PDCA管理循環」最早由Shewhart於1930年提出,Deming於1950年到日本講學時發表並提倡,故稱為「ShewhartCycle」或「DemingCycle」。Plan:建立一個與期望結果一致的目標或是流程或者是改進目標與流程的完整性與正確性。Do:施行所建立的Plan。Check:檢查Do的程序和達到之成效,與預期目標的差距。Act:分析達成目標與預定目標不同之原因。每一個原因都可能是P-D-C-A中的一個步驟或多個步驟所造成,並決定那一個環節所進行的修正可以縮小達成目標與預期目標之差距。並計對其變更之部分去修正Plan,直到所有的成效都達到改善為止。PDCAMgtCyclePDCA11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4/6戴明博士最重要的論點2:14個管理原則(Deming’s14Points)1.改善要有目標企業組織必須有長期的品質目標,並藉以提高產品與服務的品質。2.採用新觀念企業組織應採用新的經營哲學與理念,並透過溝通、管理與制度運作,建立所有員工對品質的共識。3.停止靠檢驗達成品質最終檢驗無法提升品質,改善品質應最根本做起。4.廢除最低價競標制度慎選供應商,購買高品質材料與零組件,而非以價格作為選商基礎。5.持續改善持續不斷地改善生產與服務系統。6.建立職訓制度不斷地對於工實施教育訓練,促使其作對的事情。7.建立領導體系管理者應建立領導風格,致力於消除妨礙生產效率的各種有形與無形的因素。8.掃除恐懼管理者協助員工面對問題,排除恐懼。不應該讓員工單獨面對問題。9.破除部門間的藩籬管理者應建立部門間的溝通管道,掃除部門間障礙,為改善品質而努力。10.避免過多的口號管理者應對改善品質身體力行,而不是一直向員工喊口號、訓誡或訂目標。11.廢除數字及目標,代之領導要以優秀的領導達成工作要求,而不是以數字或目標。12.鼓勵員工讚揚員工的工作績效,使他們以工作為榮。13.教育訓練擬定教育訓練與自我改進計畫。14.致力轉型企業組織內每個人都應參與品質活動,並促成其工作態度的轉變。12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5/62、朱蘭(JosephJuran)1904生於羅馬尼亞,1912年隨家人移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力工程學系畢業,朱蘭一生從事過品質管理顧問、大學教授以及作家等多個職業。多次至日本講學。曾獲得多個國家的產官學各項大獎,包括日本天皇為表彰他「……對於日本品質管制的發展以及促進日美友誼所做的貢獻」而授予的「二等瑞寶勳章」。2008年辭世,享年104歲。(1)世界品質運動的領導先驅:從全面品質管理到六標準差,20世紀與21世紀的許多品質運動都是以朱蘭的研究論述為基礎。朱蘭被公認為世界品質運動的領導先驅。他發明、倡導品質管理制度、品質工具、使品質改善變成標準實務,進而使品質運動推廣至全球各地。(2)朱蘭的《品質控制手冊》(JuranQualityControlHandbook):闡述了企業應如何在製造和銷售產品過程中進行品質管理。本書最初於1951年出版,之後至少再版5次。朱蘭的品質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企業表現好壞主要與管理階層有關、品質可以給企業帶來重大經濟利益、品質屬於管理範疇、保證品質需制訂涉及全公司範圍的系統方法等。此書被品質領域的專業人員奉為聖經。13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6/6(3)品質三部曲(QualityTrilogy):朱蘭擷取財務管理中的「預算管制」、「成本管制」,以及「成本降低和利潤改進」的作法,提出了「品質三部曲」的觀念,即提出品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