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生产组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界生产组织的变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组织是一个通过劳动力买卖组成的并通过复杂的分工和协调来从事交换而协作生产的社会实体。相对于一般组织而言,生产组织有如下特征:1、通过劳动力的买卖形成的;2、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3、生产组织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劳动过•程分工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管理活动分工。劳动过程分工和管理活动分工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演进体现着生产组织变迁的阶段性特征。生产组织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载体,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是其最终目标。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分工网络中具有特定分工形式的生产组织,追求更多价值增殖要求,一方面对内必须尽可能地在既定时间内缩短必要劳动,增加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对外必须将生产组织的私人的或局部劳动通过商品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证明这种包含在商品中全部劳动(包括其中的剩余劳动),是社会必要的劳动支出,才•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社会分工的商品经济中,个别生产组织的价值增殖是在与其他生产组织相互竞争过程中实现的。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要求生产组织在生产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缩短产品生产的个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产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支出,迫使生产组织不断地进行着节约生产中所使用的活劳动和进可能地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用活劳动的过程。•在一系列内外因素是作用下,世界主导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依次经历了手工工场制,机器工厂制,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一)从福特制到丰田制•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大工业,此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实行了福特制生产方式,将世界经济推向了新的增长阶段。福特方式的运行主要建立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绝对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其次,利用泰罗制,将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可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第三,寻找最佳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设计、生产、管理上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福特制的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生产和群众式消费提供了基础。•福特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扩散到欧洲和日本。1960年代,以丰田公司为首的日本制造业根据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日本企业的特点,将福特模式与弹性生产方式有机结合,改组为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在保留福特方式大规模生产优点的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其缺点。首先,它的工作组织打破了层层管理的模式,发挥人的积极性,所有职工都要关心生产方法、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在大型企业中,职员组成灵活的、自主管理的小组,•集体决定如何管理生产或他们负责的工作,设计与生产融合,设计师与生产者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组织形式要求工人有多种技能,并把工人当成企业的长期资产,不断投资进行培训。其次,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把生产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形成最有效的产出规模。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每个部分都实行零差错,要求企业供货商和顾客之间信息畅通、关系融洽,彼此之间可以做到“零库存”。第三,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与供货厂家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相互反馈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网络,从中享受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这种生产方式,吸收了美国的管理概念,•将美国的企业策略、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分析、经济计量、信息处理、现代广告等巧妙地与日本的群体意识、忠臣观念、终身雇佣制、重视长远利益等特点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独具日本特色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日本大企业在海外的扩张和日本工业的现代化。•但是,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看,丰田制只是福特制模式的改良,两者都属于追求规模(scale)经济效应和范围(scope)经济效应的垂直型结构,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以至售后服务,都是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完成。这个过程中,虽然许多产品具有多节点的价值链,但企业都是以全部价值链的整体来竞争,单一价值节点对竞争结果影响不甚明显,因为各个价•值节点还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因此,福特制典型的代表是汽车产业,而丰田制的典型代表还是汽车产业。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统的计算机代表企业IBM,奉行的也是福特制(部分包含丰田制)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售后服务以至融资租赁等垂直体系。而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西欧各国的计算机企业,都以对该模式的模仿来与IBM竞争。•1981年IBM推出兼容机后,个人电脑迅速发展,1985年其销量超过了以工业和科研用途为主大型机。随着微软和英特尔的结合,整个计算机产业迅速从垂直型结构走向水平型结构,市场的领导权从以IBM为代表•垂直一体化型企业转向水平分工,每个水平分工的参与者都专业经营总体链条中的一个价值节点(如硬盘、芯片、鼠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因此,从个人电脑诞生开始,计算机产业具备了不同于福特制的水平分工基础。•(二)温特制:当代全球经济的主导生产组织形式•1、温特制的含义。温特制是英文Wintelism的译称,中文也有称作温特(或温特尔)主义,温特(或温特尔)模式,以及温特(或温特尔)联盟等。这个词是由Windows(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和Intel(美国英特尔公司的中央处理器)合成而来。1997年迈克尔·布鲁斯(MichaelBorrus)等在《温特制和全球竞争的变化:未来的模式》中较早使用并详细解释了温特制。从狭义角度,温特制指的是美国微软和英特尔这两家公司在个•人电脑产业的垄断地位。迈克尔·布鲁斯观察到,20世纪90年代著名电脑公司IBM、东芝和康柏等电脑的广告中,几乎都强调“内置英特尔处理器和微软操作系统”,而不是自己品牌的特质。事实上,微软视窗软件与英特尔微处理器的结合,形成了电脑系统的基础结构。温特联盟实际掌握了个人电脑的技术标准,现今全球大约90%的个人电脑都是这样配置。从广义角度,温特制指的是信息时代的产业组织模式,是对大工业时代的福特制(Fordism)乃至丰田制(Toyotaism)的超越。过去这些生产方式是产品最终生产者在市场中进行垂直控制,而温特制则围绕产品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按照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形成标准控制下的产品零部件、模块生产与最终组合。2、温特制的特征。与福特制等垂直统治相比,温特制有几个相互关联的突出特征:(1)专业化。传统企业巨头虽然有主业,但都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多数涉及当时代的各种主流行业,诸如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房地产、金融保险等。温特制下的企业,包括微软和英特尔这样全球名列前茅的大公司,业务范围极其单一实际上整个电脑行业被分拆为软件开发、硬件生产、打印机、扫描仪、鼠标器等诸多独立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许多专业化的•企业在其中参与竞争。在这些分工领域中,涌现出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希捷、甲骨文等各自在某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2)协作。传统巨型公司采取内部分工的垂直结构,巨头之间相互开展集团性竞争。温特制的水平分工,单一企业不能完成电脑等完整的信息产品,因而逻辑上强调各个环节生产商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福特制垂直结构追求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温特制通过细化的产业分工,每个企业可以专注某一个部件或产品的一个部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不同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又可以获得范围经济。(2))温特制的协作,最顶端和代表性的是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联盟。(3)灵活。福特制巨型公司由于科层制的内在机理,相对保守和僵化。温特制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很强的灵活性。企业以网络化的方式协同作战,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信息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都很快,企业的丰厚利润多是来自成功的新产品投放的前期,过时产品没有市场和利润而言,因此整个产业讲究灵活应变。•3、温特制与生产模块化•温特制的出现,使美国企业制造流程出现了模块化生产的特点。模块化是指将产业链中的每个工序分别按照一定的“块”进行调整和分割。模块化现象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1)产品体系中或者产品设计的模块化;(2)生产的模块化;(3)组织形式的模块化或者说企业内部系统的模块化(大量面向外部•供应商的外包子系统)。在这种产品体系中,一种产品的功能通过不同的和相对独立的零部件来加以实现,这些部件之间的嵌合是根据一套接口标准进行设计的,从而确保零部件可替代性美国的个人电脑行业是新型模块化生产的先行者。个人电脑分别按照鼠标、硬盘、显示器等价值节点的“块”进行模块化生产,成型的模块经过组合以后,个人电脑的生产便告完成。模块化思路最早的出发点是通过简便的设计、生产和维修一个具有独立完整功能的模块,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一般而言,每个模块事先已经确定了设计规则和机能,并在此范围内做到优化。•同时,它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只要符合标准和规则,可以采用任何方法或零部件组合模块。此外,各个模块的工序既不受其他模块工序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其他模块工序。因此,实现模块化以后,无论是分割生产流程,向不同的企业采购相同部件,还是专业化生产特定模块,或进入水平结构中的某一个环节,变得比传统行业要容易得多。•模块化生产在个人电脑行业中高速发展的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到福特制的典型产业——汽车工业。1988年至1998年,专职汽车设计事务所诞生,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专业跨国公司,从零猛增到240家;另一方面,零部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工资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并与大型的零部件跨国公司(主要在欧、美)形成层级供应关系。这就打破了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方式下垂直一体化的结构,整车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专业化设计、零部件的竞争性采购,低成本组装。零部件企业和设计事务所接替了整车巨头转移出来的生产和研发任务,使分工关系更加紧密。设计事务所根据理念设计新车型,零部件厂商在整车的开发和生产中越来越深地介入全过程,同整车企业一道进行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关键零部件。越来越多的车型共用一个平台,其核心是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尽最大可能实现零部件共享。这项变革被称之为平台共享战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是最早实行平台战略公司之一。该公司将原有14种平台压缩到4个,即A级、A0级、B级、D∕C级,如A级平台可用于奥迪A3、高尔夫、帕萨特等车型。在垂直结构的时代,美国汽车制造商都倾向于关起门来进行零部件和系统产品的开发工作,而仅仅把个别零部件外包给供应商,让其按照具体规格进行低级生产加工,并不断压低价格。在美国,克莱斯勒首先供应商体系进行彻底改革,建立长期的关系,开发整套的合作分系统,并分享节约成本带来的好处,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新车开发和推向市场的总体时间和成本,使得克莱斯勒从破产的边缘,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举成为美国汽车三巨头中成本最低的公司。这一做法,也迅速推广到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并带来了20世纪90年代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大发展,这些公司发展的基础,便是模块化生产。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