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生产学(第六章 养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养鹿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鹿经济用途、发展历史、现状及其前景;2、通过学习,掌握鹿的生物学特性、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饲养管理、遗传特性与繁育技术、鹿茸及其生长发育规律、鹿茸采收、加工、品质鉴定、鹿肉生产可能性、场地规划与圈舍设计。二、教学重点1、鹿种类识别2、饲料种类及其利用3、遗传特性与繁育技术4、鹿茸及其生长发育规律、鹿茸采收、加工、品质鉴定、鹿肉生产可能性5、场地规划与圈舍设计三、教学难点1、遗传特性与育种2、生殖特性与配种3、鹿茸及其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四、计划学时6学时五、组织教学1、说明本课程学习方式及其有关要求;2、本章以讲为主,以自学为辅;一、养鹿的经济意义(一)养鹿取茸鹿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能;鹿角、血、皮、肉、筋、鞭、胎、尾等均能入药,其疗效显著,其药理作用已被现代医药学所证明。(二)养鹿食鹿肉鹿肉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上等佳肴。(三)养鹿取鹿皮鹿皮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皮。(四)养鹿用鹿血(五)养鹿用鹿筋(六)养鹿用鹿胎(七)养鹿用鹿鞭(八)养鹿用鹿角(九)养鹿用鹿尾(十)养鹿用鹿心(十一)养鹿观赏第一节生物学特性现存的鹿种有梅花鹿、马鹿、驯鹿、水鹿、驼鹿、白唇鹿、坡鹿、麋鹿、毛冠鹿、麂等。以取茸为主的鹿种有梅花鹿和马鹿。这些鹿中国梅花鹿分为六个亚种,即东北亚种、山西亚种、四川亚种、翼鲁亚种、华南亚种、台湾亚种。其中山西亚种、冀鲁亚种和台湾亚种几乎绝种。现在各地饲养的梅花鹿主要是东北亚种。它多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如黑龙江省的牡丹江、乌苏里、陵河、小绥劳河及兴茂湖畔;吉林省安图、东丰、长白山区;河北省兴隆;山西省太原、武宁、岢岚;江苏省太湖、镇江、南京;浙江省舟山、金山;江西省九江;广东省北部山区;广西龙津;台湾省;甘肃省甘南地区等。梅花鹿在东亚分布较为广泛,前苏联、朝鲜、日本和越南都有分布。新西兰、摩洛哥、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波兰等中国马鹿有三个亚种:东北亚种、甘肃亚种和藏南亚种。马鹿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西北和西藏等地。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分布的马鹿称为东北马鹿。西北分布的马鹿多以产地命名:产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及博斯腾湖流域的马鹿称为天山马鹿;产于甘肃、青海祁连山的马鹿,有黄色、青色之分,也叫甘肃青鹿或青海马鹿。目前东北、内蒙、青海、新疆、陕西、山西等地已有驯养马鹿。东北马鹿和天山马鹿是很有前途的药用动物。北美马鹿,早期分布于北美的沿海1.梅花鹿梅花鹿的公鹿体高约100厘米,体长约100厘米,体重为120千克;母鹿体高90厘米,体长不足100厘米,体重为70千克左右,尾长13~18厘米。梅花鹿头略呈方形或长方形,耳稍长、直立,颈毛发达,四肢匀称,主蹄狭尖,副蹄细小。梅花鹿毛色鲜艳,并随着季节和生活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尾毛稀短,无绒,呈棕色或红棕色。体色较浅,有明显的白色斑点,斑点大而稀少。从颈部到尾其部,沿脊椎有一条2~4厘米宽的棕色或黑褐色背线,该线是连续的,也有中断的,但中断不明显。臂端生长着扇形的白色长毛,腹下呈灰白色或近于白色。秋末冬初梅花鹿全身长出浓密的冬毛。冬毛厚密,呈栗棕色,被毛上的梅花斑点变得不明显,甚至消失。第二年春天梅花鹿脱掉冬毛后斑点再现。梅花鹿眼下有一对泪窝,呈裂缝状,是眶下腺,比较发达。母鹿无角,公鹿长角。公鹿出生后第二年长出椎形角,第三年分生杈角,发育完全的成角为四杈形,通常不超过五杈。其特点是眉枝不发达,不形成角冠。角的眉枝从茸根基部约5.5厘米处分生,与主杆成锐角状。主干自末端分生侧枝。4月初脱盘,6月份茸角长出2~32.马鹿马鹿属于大型茸用鹿,尤其东北马鹿体型更大。成年公鹿体重230~300千克,肩高130~140厘米;母鹿体重160~200千克,肩高120厘米左右。东北马鹿的夏毛为红棕色或栗色,冬毛厚密,多为灰褐色。臀部毛色与体躯毛色相反,夏深而冬浅,由棕色变为黄白色,形成界限分明,边缘整齐的臀斑。尾毛较短,颜色与臀斑相同,颈毛粗长色深。腹下、四肢内侧被毛软细色淡。有的马鹿有明显的背线。初生仔鹿躯干两侧有白色斑点,但随仔鹿生长逐渐消失,到5~6月龄时完全消失。东北马鹿的特点是肩高背直,体大粗壮,尾平粗短、钝圆、尾毛较短。有眶下腺,腺体发达,泪窝明显。公鹿有茸角,母鹿无角,成年马鹿成角呈六杈角。角的眉枝从角基部伸出,第二分枝紧接于眉枝之上生长。第三分枝与第二分枝的距离较长。主干末端有时分成2~3个小枝。3月末至4月初脱盘。天山马鹿体型较小,夏秋季节被毛色呈粟壳色,冬毛呈现灰黄色。臂斑不明显,冬季为白色。其主要特点头大而长,颇宽平,尾细毛长,副蹄发达。块茎块根、苔藓植物等为食。鹿几乎不能把整个植物完全吃掉。主要采食植物的叶、嫩芽、花序,对于粗糙的植物茎、秆却留下不动。采食过高植物时,先用嘴把直径不超过3.0厘米的幼嫩枝秆或灌木咬往,然后采食其尖端细嫩部分。鹿常舔食盐碱土渗出的盐分来满足机体对钠盐、钙盐的需要。1.季节不同,鹿的采食植物种类不同春季草木萌发时,鹿主要采食幼芽嫩叶、花蕾等,尤其是各种阔叶树的嫩叶、禾本科类或多汁的草类,如野苜蓿、草木樨等。夏季草木旺盛,鹿喜食各种多汁的草类,如芥菜、胡枝子、刺五加、野豌豆、野大豆、紫丁香等;秋天鹿喜食豆类、籽实、块茎类、地衣和苔藓等饲料;冬季采食落实落叶,如柞、椴、柳等干树叶和树皮。还有一些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食,如蒙古栎,糠、椴等全2.植物不同,鹿喜食的程度不同鹿最喜食的植物如有海韭菜、紫花针芽、紫羊茅草、短芝扼碱草、鹅冠草、小蒿草、矮蒿草、高蒿草、黑褐苔草、苔草、二柱头蔗草、兰花葱、唐古特、金莲花、高原莨、雅毛莨、细果角茴香、多花黄芪、独一味、马先蒿、平车前、蒲公英、猪毛蒿、蘑菇等373.鹿种不同,喜食植物不同梅花鹿喜食柞树、糠椴、忽木、胡枝子等枝叶植物,野生大豆、野豌豆、山黎豆、三叶草等豆科植物和大部分双子叶草木植物,乔灌木的叶和木质化的细枝条。不喜欢吃的植物主要有禾本科植物,莎草科植物、一部分杂草、某些豆科植物。梅花鹿只是在春季才喜欢吃一些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马鹿能很好的采食禾本科植物、分叶期和再生期鸭茅、猫尾草、早熟禾、矮冰草、看麦娘、羊茅,豆科植物中的野苜蓿、白三叶草、红三叶等、山黎豆和巢菜等,各种灌木、乔木的叶1.鹿野性强,性情勇猛又胆小易惊,行动谨慎,一旦有人或动物接近总想走开或力求躲开。2.鹿感觉敏锐、应激性强。鹿有良好的感觉器官,尤以听觉和嗅觉最为发达。耳壳大,立直头上能及时觉察和辨别各种音响;嗅觉器官是鹿在活动中辨别方向、觅食、追逐异性和逃避敌害的重要工具。鹿视觉特别发达,可以环视周围的各种情况和发现几百米以外的猛兽和人的活动。由于其感觉器官敏锐,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出反应,逃离险地。当遇到危险时跳越高度1.1米、长6米以上,会以最快速度逃去,且非常活跃,或跳跃或3.4.鹿营群居性生活。鹿成群生活,群体大小不一,多为10~25头,这是为5.鹿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对生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不论在亚热带、热带、寒带或森林、草原还是气候干燥、多雨、多雪地区都有鹿的分布。经多年来引种驯养,首先表现在鹿对食物、环境、气温、光照有很强的适应性,如鹿可以适应-20~-40℃以下气温,当温度过高时可以采用泥浴办法散热,同时还防蚊虻等侵袭。但在新的生态条件下将使其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第三节繁育1.性成熟、初配年龄与体成熟鹿的性成熟年龄与其种类、性别、生长环境和个体发育等因素有关。一般花母鹿生后15~18月龄,马母鹿生后18~20月龄,即生后第二年秋季性成熟,公鹿生后的第三年秋季才达到完全性成熟。性成熟后就可以参加配种。鹿的体成熟时间大致是3~4岁。花鹿较马鹿、母鹿较公鹿达体成熟要早一些。即就是说鹿参加初配时,已达性成熟,还未达体成熟。一般公鹿在3~4岁、母鹿在2.5~3岁,参加配种为宜。对于生长发育较好的母鹿可以提前到162.鹿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动物鹿每年只有一次发情交配季节。在每年秋季至初冬发情交配。到第二年夏初开始产仔。(1)公鹿的生殖季节性公鹿的睾丸和其他生殖器官随季节性的变化而变化。夏季睾丸萎缩,体积和重量显著缩小,且不产生精子;秋季从8月份左右开始,睾丸逐渐膨大,到配种期达到最大。实验表明,10头鹿生长期(5~7月份)睾丸重量平均为81.4克,变动范围为60~100克;配种期(8~10月份)睾丸平均重为136.2克,变动范围100.6~178.0克,配种期比生茸期要大68.1%,变动范围为67.7~78.0%。相应地公鹿的性激素分泌也在呈季节性变化。在配种期其雄性激素的(如睾酮)含量比较高,配种结束后的含量下降到最低,到生茸前期雄性激素含量略有上升(1.9毫克/毫升),待茸萌生后,雄性激素又下降到最低(0.09毫克/毫升)。茸开始成熟时,雄性激素的分泌量又开始增(2)母鹿生殖的季节性母鹿生殖器官和激素呈季节性变化。母鹿在繁殖季节(发情、妊娠、哺乳)(3)鹿被毛内色素的季节性鹿的阴囊、鼻、面颊和前额等部位被毛内色素沉淀进行着季节性变化,这与性活动和血浆睾酮的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前额色素5~9月间着色最浅,随后着色迅速加深,在12月达到最深,1~2月间着色缓慢变浅,随后在2~3月间急速变浅。据测定这个变化与血浆中睾酮变化相关。阴囊部皮肤色素9~12月间保持最深,5~6月间明显消退。鼻部和面部在发情后1个月达到最大着色强度。在这几个部位中,头部色素沉积较为明1.发情期梅花鹿发情期为9月末到11月中旬,旺期为10月中旬。其发情周期为每隔1~3周(平均为16天)发情一次,每次持续时间18~36小时;马鹿发情期在8月末至10月中旬,旺期是9月下旬,每隔2~4周(平均约为78天)发情一次,每次持续时间约为12~24小时。经试验发情后12小2.发情表现(1)发情前期卵巢内黄体萎缩,有新的滤泡发生,子宫颈口微张,分泌(2)发情期①发情初期:母鹿兴奋不安,摇臂翘尾,游走少食,有的低声鸣叫,喜与公鹿相互尾随。但公鹿爬胯时,又不愿意接受。外生殖器官表现为:阴唇充血、红肿,阴道分泌液不多,粘液稀薄,牵缕性差。此期花鹿大约可持续4~10小时,马鹿约4~9小时。②发情盛期:母鹿急骤走动,摆尾、排尿频繁,有时发出吼叫声,求偶明显,愿接受爬胯。当遇到公鹿追逐爬胯时,便站立不动。臀部向外抵、举尾等待交配。此时母鹿泪窝开张,分泌出一种难闻的特殊气味(情臭)。其外生殖器红肿强烈,分泌粘液量增加,呈黄色、透明状稀液,牵缕性增加。此时性欲强的经产母鹿,甚至追逐同性鹿。但初产母鹿发情不明显,交配欲望不强烈,得靠公鹿追配,必要时得截鹿助配。此期花鹿的持续8~16小时,马鹿大致持续5~9③发情末期:母鹿逐渐转为平静,不再接受爬胯,有的甚至回头扒咬公鹿。阴道分泌粘液量减少且变得粘稠、牵缕性变差,此期花鹿可持续6~10小时,马鹿可持续3~6④休情期:交配后的母鹿生殖生理相对处于静止期。其特点是黄体逐渐萎缩,滤泡逐渐发育。生殖机能由兴奋状态转入平静状态。卵巢、子宫、阴道等器官都恢复正常。3.母鹿的发情鉴定主要通过外生殖器官变化和外部表现性行为来判定。4.公鹿发情公鹿性活动从茸角生长发育后期即发育停滞或骨化脱皮后开始。首先表现粗暴、好斗,食欲明显减退,采食量显著减少,体质消瘦,颈部明显变粗,扒地或顶撞木桩和墙壁,并磨角,吼叫,同时频尿并抽动荫茎。到了发情旺期,公鹿的性冲动更激烈,采食量减少,甚至拒食,1.配种期花鹿的配种期在9月上旬到11月上旬,旺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马鹿的配种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旺期为92.配种方式(1)单公单母配种法(定时放对配种法)该方法是把发情的母鹿和经挑选的种公鹿自原圈拨到指定圈中,让其自然交配。应用时应注意要确切掌握母鹿发情情况。通过外生殖器官、行为等观察判定发情情况或在母鹿圈中放入一头专用试情公鹿(有性欲而无配种能力的公鹿如初角公鹿、幼龄公鹿或失去配种能力的公鹿)试情,若母鹿允许试情公鹿爬胯时即可配种;对于挑选出指定配种的公鹿要进行精液检(2)单公群母配种法(公鹿常驻法)配种前,先将母鹿依据生产性能、年龄、体质分成配种小群,每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