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一节企业理论第二节生产理论第三节成本理论《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第一节企业理论《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般特征是:《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1、企业的职业特征——经济组织(生产或经营)2、企业的行为特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企业的目标特征——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二、企业的分类(一)按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分1、生产型企业。2、流通型企业。如,交通运输企业。3、服务型企业。如,金融、饮食等。《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二)按生产要素的结构的不同分类1、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以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因素的产业。2、资本密集型企业。是指以资本为主要劳动因素的产业。3、技术密集型企业。是指以技术为主要劳动因素的产业。《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三)按企业财产构成的不同分类按企业财产构成的不同,可以把企业分为业主制独资企业、业主制合伙企业和法人制公司企业。法人制公司企业的主要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1、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企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2、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企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四)企业的其他分类1、按所有制形式分类。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合营企业、外资企业等。2、按规模分类。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等。《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三、企业发展的历史归纳(P106)企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古代企业组织的萌芽阶段;二是,近代企业组织的产生与演化;三是,现代企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第二节生产理论《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一、生产函数与生产时期(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企业为生产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三要素”说: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四要素”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又增加了一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1、劳动:劳动者脑力、体力的消耗。《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2、土地: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地上、地下、太空、海洋等自然界一切可利用的物质资源。3、资本:主要是人类创造的用于生产的劳动工具,它包括建筑物、机器装备、运输工具等。4、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指生产经营者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以及所能承担风险的能力。《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二)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假设厂商的产出数量为Q,为了简便起见,对于投入只考虑劳动(L)和资本(K)两个要素。则厂商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K,L)《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三)生产时期1、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变动投入: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要素。固定投入: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要素。2、生产上的短期与长期(1)生产上的短期把握要点:◇至少有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是固定投入;《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企业只能在既定生产规模内通过调整变动投入调整产量。◇固定投入的数量不变,变动的只是使用强度。(2)生产上的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变动投入,生产规模在发生变化的生产状态。包括短期固定投入在内的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假定投入只考虑劳动L和资本K两个要素,而且K不变,变化的仅仅是L。生产函数表示为:以两种以上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来论述长期生产状态(L和K都在变)。生产函数表示为:Q(L)Q(K,L)《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二、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理论)基本假设:◇投入只考虑L和K两个要素。◇K不变,变化的仅仅是L。研究:◇产出变化与投入要素(即劳动L)变化之间的关系。(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假设某种产品的生产情况如表4—1所示。《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可变投入要素(L)劳动力(个)总产量(TP)百公斤平均产量(AP)百公斤/个劳力产量增加的幅度(MP)百公斤/个劳力00--110101022412143391315452131356112.296661157669.408648-2《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1、总产量总产量(TP)是指短期内在某特定生产规模下,利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如劳动L)所生产产品的全部数量。其表达式为:总产量通常先随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高点后即开始不断减少。如图4—1(a)所示。LTP(L)《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TPLAP/MPLA’B’ABCTPAPLMPLOOL1L2L3L1L3L2(a)(b)拐点《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2、平均产量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如劳动L)的产量,即总产量与要素投入量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LTPAPL《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平均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曲线。如表4—1或图4—1(b)所示。平均产量通常先也是先随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高点B′后即不断下降,《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3、边际产量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如劳动L)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表4—1中“产量增加的幅度”其实就是这里所说的边际产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LTPMPL或LdTPMPdL《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根据定义,边际产量应为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与总产量相对应的边际产量通常起先可能有短暂的上升,其后即不断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数,见表4—1中的第四栏及上图4—1(b)。《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因此,APL与MPL的关系可综合如下:◆当MPL>APL时,APL呈递增;◆当MPL<APL时,APL呈递减;◆当APL达到最高点时,APL=MPL。《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种商品生产过程中,连续地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一开始边际产量也许是递增的,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边际报酬递减法则”。《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三)生产的三个阶段及生产的合理区域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生产中应该如何安排要素投入才算经济合理呢?对此,我们可以借助对生产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来进行分析。如图4—2所示。《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TPLAP/MPLB’BCTPAPLMPLOOL2L3L3L2(a)(b)IⅡⅢ《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三、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理论)从长期来看,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本段讨论的是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一)等产量曲线的含义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能给生产者带来相同产量水平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轨迹。基本假设:◇只有两种生产要素L和K在变化;◇总产量Q保持不变;◇L和K具有一定程度的互相替代关系。即增加L的使用量,减少K的使用量,可以使总产量不变。如图4—3所示。《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图4—3等产量曲线KLOBEAFCDQ《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二)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把握要点:◇在斜率为负时;◇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了维持相同的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一种要素(L)的投入而需要相应减少的另一种要素(K)的投入数量,称为要素L对要素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2121LKKKKMRTSLLLLKdKMRTSdLLLKKMPKMRTSLMP《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图4—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KLOQA△L1△L2△L3△K2△K3△K1BCD《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三)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凸向原点(MRTSLK为负数);2、任意两条不可能相交;3、过某一点只能有一条通过;4、愈往右上方的,其产量愈大;5、等产量曲线切线的斜率并不总是为负。《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四)生产的经济区域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可以为负,也可以为正,还可以为零或无穷大。◇当斜率为负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一种要素增加,另一种要素就减少。◇当斜率为正时,表明两种要素必须同时增加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当斜率为零(如图4—3中的E点)或无穷大(如图4—3中的B点),表明两种要素之间已完全不能替代。《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图4—6脊线与生产经济区Q5LKK5K4K3K2K1L5L4L3L2L1A5B5B4B3B2B1A4A3A2A1ⅡOQ4Q3Q2Q1AB《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脊线0A与0B之间的区域即称为“生产经济区”。脊线是生产经济区与非经济区的分界线。《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五)等成本线(生产预算线)等成本线是指在特定时期,在现行市场价格下,厂商花费同样的总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对应的点的轨迹。LK等成本线O《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在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成本线的方程可表示为:或从上式看,等成本线与消费者的预算线非常类似,其斜率等于要素的相对价格之比(PL/PK)。LKPLPKCKLKPCKLPP《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六)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状态。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要么在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要么在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1、既定总成本下的最大产量如图4—10所示,最优要素组合点只能是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那一点,即图4—10中的E点。《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图4—10既定总成本下的最大产量LKOQ3Q2Q1ABCDEFGLKPMRTSPLKPMRTSPLKPMRTSP《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2、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的产量既定,并已知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厂商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情况可以利用图4—11来说明。《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图4—11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LKQEDABCOG1G2G3F3F2F1LKPMRTSPLKPMRTSPLKPMRTSP《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一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条件,与一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条件是一样的。即:LKLKMPMPPP《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七)生产扩展线生产扩展线: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与不同的总成本支出相对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点的轨迹。《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图4—12生产扩展线LKQ1E2EPOL1L2L3K3K2K1Q2Q3E3E1《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八)规模收益1、规模收益变化的三个阶段◇规模收益(规模报酬)和一定生产规模相对应的收益。◇规模收益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学原理》主编:刘笑诵、丁勇(1)规模收益递增(规模经济)是指企业收益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2)规模收益不变是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收益增长的幅度和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相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