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微观第四版)课后题第四单元 生产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生产理论一、单项选择1.当生产过程处于生产第一阶段时,关于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先递增然后递减到与平均产量相等D.平均产量始终大于边际产量2.以横轴表示劳动(L),纵轴表示资本(K),则等成本线的斜率是(A)。A.B.C.D.3.凡是齐次生产函数,都可以分辨其规模收益的类型。这句话(A)。A.正确B.不正确C.可能正确D.不一定正确4.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2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能够减少4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A)。A.,且B.,且C.,且D.,且5.如果确定了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D)。A.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B.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C.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D.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以确定总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二、多项选择1.当生产函数的为正且递减时,可以是(ABC)。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零D.递增且为正2.关于生产函数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AB)。A.开始于开始递减处(即的最高点),终止于为零处B.开始于曲线和曲线的相交处,终止于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C.开始于开始递增处,终止于递减处D.开始于开始递减处(即的最高点),终止于开始递增处3.对于生产函数Q=f(L,K)和成本方程来说,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BCD)。A.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B.C.D.上述说法都对4.等产量曲线被两条脊线划分成为有效替代和无效替代的区域,临界两个区域的脊线具有(ABCD)的性质。A.B.C.D.5.当生产函数为Q=f(L,K)时,规模报酬可以被描述为(ABCD)。A.B.C.D.Q=f(λL、λK)三、判断题1.等产量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的坐标点的轨迹。(√)2.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也达到最大。(×)3.厂商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最小成本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与在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是不相同的。(×)4.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5.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四、辩析题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产出将不断递增,边际产量在开始时递增然后趋于递减。答案:错。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产出将先递增,达到最大值以后,转为递减,边际产量在开始时递增然后趋于递减。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一定在边际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答案:对。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先下降,平均产量曲线上升到最高点以后下降,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所以,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一定在边际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3.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答案:对。正是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才造成了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4.厂商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最小成本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与在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是不相同的。答案:错。厂商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最小成本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与在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是相同的。5.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实现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是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成本,无论用于购买何种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相等。答案:对。因为厂商实现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是==λ五、简答题1.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Ⅱ阶段上生产?答:生产的三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TPL、平均产量曲线APL和边际产量曲线MPL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划分的,在第I阶段上,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零达到最大;该阶段的产量水平是从零到APL曲线、MPL曲线相交点的产量水平。第Ⅱ阶段是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该阶段上虽然平均产量处于递减状态,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说明总产量仍处于递增的变化趋势直至总产量达到最大,因此该阶段始于APL曲线与MP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水平,止于MPL曲线与横轴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水平。第Ⅲ阶段是总产量的递减阶段,在该阶段上,MPL小于零是导致TPL曲线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该阶段始于MPL小于零所对应的产量水平的部分。厂商选择第Ⅱ阶段进行生产,是因为这一阶段是生产的三个阶段中最具有效率的一个阶段。在第Ⅲ阶段上,由于MPL为负,意味着进一步增加可变投入非但不能引起产量增加,反而会导致产出水平下降,因此厂商不会选择在该阶段生产;在第I阶段上,由于APL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这意味着可变投入的增加使得会进一步生产效率提高,为追求更具有效率的生产,厂商会不断追加投入,直至生产效率达到最大。2.用图形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答: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的形状和性质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1)APL曲线上各点的值是从原点向TPL曲线上各点所引射线的斜率值,因此,当此射线与TPL曲线相切(B点)时斜率值最大,即APL在此点取得最大值(B1点)。(2)MPL曲线各点对应于TPL曲线上相应点切线的斜率值,在TPL曲线的拐点(A点)处其斜率达到最大(A1点)。(3)TPL曲线的最高点(C点)处切线的斜率为零,即MP=0(C1点),MP曲线与横轴相交。(4)当APL达到最大时,从原点向TPL曲线所引射线与该点的切线重合,表明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5)当APL处于上升阶段时,MPL曲线处于APL曲线上方,当APL处于下降阶段时,MPL曲线处于APL曲线下方。3.当一个企业规模扩大时,其产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在企业生产的开始阶段,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分工和生产经营管理达到最优状态,此时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模报酬不变以后,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降低了生产效率,从而出现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4.请区别边际收益、规模收益、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这四个概念。答:(1)边际收益是指总收益对产量的变化率,即多销售一单位产品时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是总收益曲线相应点的切线的斜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和平均收益,与需求曲线重合,是一条以市场价格为高度的水平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要增加一单位产出的销售,必须要降低全部产出的价格,因而价格大于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曲线向下倾斜并低于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MR)与需求的价格弹性(Ed)的关系为MR=P(1-1/∣Ed∣)。如果,∣Ed∣1,则MR0,说明总收益随着销售的增加而增加;如果∣Ed∣=1,则MR=0,这时总收益与销售量无关;如果,∣Ed∣1,则MR0,说明总收益随着销售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收益是厂商理论的核心概念。利润最大化均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与某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乘积所形成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就是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2)规模收益是指企业长期调整规模时,规模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规模收益分为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三种情况。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随着投入量成比例地增加,产出量也按同样的倍数上升,此种情况称为规模收益不变。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收益递增。发生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为:①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大的厂商能引进更多的、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机器设备和雇佣更多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劳动力。②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机器设备的不可分性意味着设备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内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规模大意味着更能充分地利用设备。③资金的节约。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可以用较低的价格来购买大批量的生产要素,从而使收益大幅度提高。④可以使非直接生产人员所占的比例减少,从而使成本降低。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收益递减。产生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为:①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随着厂商经营规模的扩大,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重要的生产资源不能满足厂商的需要。②管理的困难。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对于生产上的协调和监督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规模收益是不变,还是递增或递减,这是一个需要经验证实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在初创时期,因生产规模小而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当以上递增起因的好处都发挥以后,就会进入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这一阶段过后,企业再扩大规模,就会面临以上递减起因的困难,从而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3)规模经济指企业或行业产量扩大的倍数大于由此造成的成本扩大的倍数。如果产量的扩大是由所有投入同比例扩大而实现的,那么规模经济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在存在规模经济时,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要素的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从而促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某些生产要素,比如机器设备的不可分性也使得生产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规模经济。此外,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或行业扩大产量可能促使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从而也造成单位成本下降。(4)范围经济是指在成本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几种产品比几个厂商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所得到的产量更大,或者说,一个厂商同时生产一定数量的几种产品比几个厂商单独生产这些产品花费的成本更小的现象。经济中出现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产品之间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具有相互关联性。例如,农场既生产粮食又搞养殖,这样农场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土地资源。范围经济概念广泛地应用于分析产业结构及其效率问题。经济中存在范围经济的事实也被作为反对政府肢解跨行业经营的某些具有垄断倾向的大型企业的重要理由。5.单一生产要素和多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其间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答: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所选择的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范围。在短期内,如果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可以改变,则该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位于平均产量最大值点和边际产量等于0的点之间,如图4-2所示。图4—2TP、AP、MP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在L2与L3之间。在L2的左边,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意味着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大于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所以,理性的厂商不会将可变要素投入量停止在目前的水平上,还会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以进一步增加总产量。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相对于不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言,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对不足,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将会增加总产量。在L3的右边,边际产量小于零,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会使总产量下降,理性厂商不会在此阶段进行生产,自然会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因此在L2与L3之间的区域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在长期内,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以变动的。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K和L都是可变的,那么,两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是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的区域。如图4-3中OB和OA之间包含的区域。图4—3脊线及生产的经济区域以Q1等产量曲线为例,要素L的投入量超过a1和要素K的投入量超过b1,那么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同时减少L和K的投入量来实现。因此理性的厂商会把投入组合限定在要素L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