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课件)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目标•1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4白描、反复的手法国学大师们的开场白•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是著名的《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词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还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上课一开头就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的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启功先生的开场白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贴切。•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中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果然有学问,名不虚传。•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很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儿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儿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梁实秋,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和小品著称,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情境导入:•大家学过历史,对本文的主人公梁启超有什么了解?•明确: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梁启超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室名为“饮冰室主人”。“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写作背景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大学做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即是对那次演讲所做的一篇评论性文章。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0岁中秀才,16岁中举,翌年结识康有为,被康宣讲的西学知识和变法之论所震慑,遂拜为师,告别旧学,走上经世致用、维新救国之途。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梁启超在徐志摩、陆小曼婚礼上的训词: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梁启超在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他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孙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使长大成人的9个儿女各有自己的成就,并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爱国心。他们从不依靠父亲梁启超的名声,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默默无闻地奉献。梁思顺,长女,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曾编有《艺蘅馆词选》。颇受读者欢迎。此书也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梁思成,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37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的夙愿,树起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忠,三子,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年患腹膜炎,因贻误治疗而去世,年仅25岁。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北大图书馆的几十万种西文图书的目录都经她亲自或指导编制而成。梁思达,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留校做研究生,1949年在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任职。梁思懿,三女,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后到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梁思宁,四女,1940年在五姨思懿影响下投奔新四军,她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梁思礼,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87年他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7年9月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结构分析•课文结构清晰,按事件发展•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潇洒自信)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梁任公演讲特点《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桃花扇》读到(桃花扇)这一段,先生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如此悲痛,他悲的不仅仅是崇祯帝、明朝的灭亡,先生悲的更是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失败,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先生读到此诗“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任公先生生活的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和杜甫生活的时代非常相似。战乱平定杜甫喜极而泣,任公先生也为之张口大笑,这也体现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希望国家富强、安定的爱国情怀。的一次演讲记梁任公先生梁先生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正面描写作者的感受评论侧面描写演讲时感情强烈梁启超先生的形象:撇开政坛上的梁启超不谈,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风趣幽默、谦逊自负、稳健潇洒、有热心肠的学者。•作者如同一个高明的画家,寥寥几笔就将梁任公先生的形貌神态勾勒出来,让人读来如同亲闻其声,亲见其人,如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写法特点:本文选材讲究,善用白描手法。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全文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白描写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而白描运用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手巧为之。范进“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灌了几口水,“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随后,往门外飞跑,掉在泥塘里,“挣起来”继续“拍着笑着”跑着。他发疯了。最后,他“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反复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而曲婉,活活勾画出了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这里,作者以白描的手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醉心科举的腐儒描画出来。鲁迅散文《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思想本质。细节描写(一)•“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箜篌”是一种弦乐器。据载:“《箜篌引》者,朝鲜子高妻丽玉所作。子高晨起划船,见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细节描写(二)《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高皇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他也自杀身死。•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细节描写(三)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正面的刻画,还运用到了侧面描写。①“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②“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③“我在听完先生这篇演讲后约二十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④“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⑤“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⑥“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整体感知﹠抓住细节﹠突出个性﹠运用抑扬﹠形成波澜规律总结——本文在写人方面的独特个性: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作于唐代宗春,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冬,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开封等州,叛军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其部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过着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