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诗歌专题教学要点1、掌握元白浅近派的创作特征和新乐府运动的诗歌主张。2、掌握韩孟险怪派的创作特点。3、掌握晚唐杜牧、李商隐的创作特点。难点:1、险怪派诗歌的理解和鉴赏。2、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美。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第一节元白诗派与新乐府运动《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同时登科授职文学主张、诗歌风格相近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一、白居易生平和思想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傅”,家庭“世敦儒业”《与元九书》“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分界:贬江州司马(44岁)前期:讽喻诗——“兼济之志也”后期:闲适诗——“独善之义也”1、前期:仕途一帆风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拜见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有才如此,居易不难。”29-35,三登科第,官至周至县尉。《观刈麦》《长恨歌》36岁,官翰林学士。37岁,任左拾遗。“有阙必规,有违必律,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锐气和自信“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政治上的天真《观刈麦》(190)“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知识分子的良知《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元和十年,京城谋杀案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宰相武元衡、刑部侍郎裴度“越职言事”——白身为太子谏官,“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不孝”——《看花》《新井》被贬为江州司马“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与元九书》2、后期(44-75)“不复谔谔直言”、“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不言”、“从容山水诗酒间”江州,《琵琶行》《与与元九书》47岁,忠州刺史,”天教抛掷在深山“49岁,召回,”牛李党争“,请放外任51岁,杭州刺史,亦官亦隐,流连诗酒,勤政54岁,苏州刺史,“耆老遮路,壶浆满筵”后20年,历文宗、武宗两朝,官太子少傅,刑部尚书。“栖心阐释”,闲居洛阳。“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适意二首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况余方且介,举动多忤累。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序洛诗“闲适有余,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句,忧叹无一声,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讨论你如何理解白居易后期的思想?消极避世,颓丧悲观?外圆内方,谦退不争,顺势而为?从诗风的平易近人、明朗圆润、自然流丽可见其思想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与刘十九同宿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放言五首“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王立群解读“隐”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二、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独特贡献:总结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建立了系统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现实主义宣言——《与元九书》主要主张: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真诚去伪的创作态度“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著诚去伪”3、讽喻美刺的创作要求:“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也。”4、“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诗教功能。5、强调诗歌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6、强调诗歌语言的通俗化:“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王安石:“世间好语,都被杜甫说尽;世间俗语,又被白居易说尽。”三、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内容唐代诗人中保存最多(近3000首),有意识地结集并藏之名山,纳于石室。《白氏文集》题记“不出院,不借官客,有好事者任就观之。”《与元九书》中作分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戒不掉“花非花的情调、雾非雾的线条”王菲《烟》《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讽喻诗的内容组诗《秦中吟》《新乐府》新乐府:即“新题乐府”,与汉魏时期的古题乐府相对而言,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创始于杜甫“即事名篇”“因事立题”,白居易最早提出新乐府之名,并大力创作《新乐府》组诗50首。1、反映民生疾苦。《观刈麦》189《卖炭翁》2、揭露贵族豪奢生活和弊政。《轻肥》191《买花》1923、反对侵略战争和穷兵黩武。《新丰折臂翁》4、反映妇女悲惨命运。《上阳白发人》193《母别子》199《井底引银瓶》200“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与元九书》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主”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葛清“白舍人行诗图”白居易的话反映了什么现象?当下是否存在类似的文化现象?叫好不叫座,功利与审美的矛盾,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分裂。四、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1、主题专一、明确。“一吟咏一事”“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讨论:小序、结尾的作用?利弊?与杜诗比较,有何特点?借助外加的说明,缺乏生动的形象,变成理念的图解、耳提面命的说教。规劝心切,过于“露”。千篇一律,过于“直”。语言一味通俗浅白,过于“浅”。2、运用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妇姑、童稚、丁壮、宫女不足?较少心理刻划3、通过鲜明的对比反映主题,往往将两种极端的生存状态和境遇组织在一起。贫富对比、织女与宫女的对比4、叙议结合,“卒章显志”,一语中的。《买花》的断语?《轻肥》的断语?5、语言通俗易懂。采用民歌赋比兴的传统,长于铺叙形容。上阳白发人的孤独缭绫的华美精细《井底引银瓶》开头的比兴。绳绝、簪折五、元稹及其创作1、创作:“元白”唱和,新乐府运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连昌宫词》与《长恨歌》并称悼亡名篇《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传奇《莺莺传》为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源头。(《会真记》)2、人品政治上:早期直言执法,几起几落后,改弦易辙,依附宦官。作品轻糜浮艳。“元轻白俗”。官位日隆、时誉日薄、诗格日卑感情上:始乱终弃的感情逃兵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莺莺传》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剧情张生-普救寺-崔莺莺《答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画影动,疑是玉人来。”赶考,鼓《霓裳羽衣曲》相送失利,赠玉环、乱丝、竹茶碾“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大团圆结局现实薄幸:抛弃永宁尉之女崔莺莺,另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韦丛卑劣:在文章中污蔑莺莺为“妖孽”,娶妻后仍以表兄名义求见莺莺。莺莺被侮辱与损害,反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尝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二刻拍案惊奇万里桥边薛校书,枇杷窗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总结元白诗派:指中唐时期以浅近通俗的语言、新乐府的形式,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创造了“以俗为美”的艺术境界的一批诗人,除元稹、白居易外,还有张籍、王建等人。总结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继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传统,倡导写作新乐府以反映民生疾苦、讽喻时政的诗歌运动。参加者除元、白外,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这一运动发展了我国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第二节韩孟诗派一、韩孟诗派活动时间:中唐,贞元、元和、长庆的三十多年中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人交往聚会、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共同追求。文学主张:强调“不平则鸣”|“笔补造化”诗歌风格: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意义价值: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由重视社会功能转向重视内心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不平则鸣——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笔补造化——强调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诗韩笔唐赵璘《因话录》:“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韩愈《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郊寒岛瘦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1、以“苦吟”的创作态度著称,只追求只言片语的精彩,有句无篇。如贾岛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句后自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孟郊自述“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夜感自遣》)2、寒:多写穷愁生活,充满凄凉的情调。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苏轼《读孟郊诗》“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3、瘦:内容狭窄,境界逼促。风格清峭瘦硬。“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孟郊《赠别崔纯亮》“推敲”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韩愈:嚣张狂野孟郊:枯索凄寒李贺:瑰丽神秘二、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