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根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71%,人口死亡率为0.66%,人口再生产类型接近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3.有关人口数量变化的错误叙述是A.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由50亿增长到60亿的变化,不必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B.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C.假设所研究地区是封闭的,可忽略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D.天津市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的统计,既依据自然增长的变动,又要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4.1995年天津的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死亡率是0.6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5.有关环境对人口数量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自然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对死亡率的影响B.环境污染是导致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C.伦敦烟雾事件完全是由天气状况造成的D.克山病、大脖子病、大骨节病的发生,均与环境中缺乏碘元素有关6.有关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地震往往使受灾地区的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居民健康水平下降B.土地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C.寒冷季节,人类呼吸系统发病率较高D.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饮水中含氟偏高,严重危害健康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人口的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的文化素质8.属于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的是A.臭氧空洞的出现,直接危害人类健康B.气旋过境,气流上升,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而使空气污染减轻C.一些地方环境中缺乏硒,引起了大骨节病D.食品生产中的化学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损害9.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A.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等自然因素2B.人类本身的遗传学因素已经影响不大C.社会经济因素D.良好的生态环境10.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当地A.对环境保护工作资金投入多少B.政府机构对环境的宣传程度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D.原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11.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非积极作用表现为A.可以促进人口、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B.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C.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D.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12.下列现象中,对我国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不利于促使人口向东部迁移的条件有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B.到东部大城市工作收入多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D.政府政策不妨碍农民跨省界务工经商13.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错误叙述是A.早期的人口迁移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耕地是影响农民迁移的主要因素C.自然环境因素在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中起决定作用D.政治因素在人口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14.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错误叙述是A.人口年龄与迁移有密切关系,青年人口具有较大的迁移需求B.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大为减少C.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移民迁入国D.人口迁移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迁移距离越远15.下列情况对人口迁移经常起主要作用的是A.良好的文化教育熏陶B.和睦的婚姻和家庭C.经济发展水平D.优美的生活环境16.下列人口的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家住天津,每天去北京上班B.北京——广州间的火车列车员,每周在北京、广州各住一天C.深圳高中毕业生考取广州中山大学,每周返回深圳看望父母D.科学家去南极参加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17.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A.战争或地区冲突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3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8.关于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A.“安史之乱”使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B.我国历史上每一次政治中心转移或朝代更迭,都曾引起人口的大规模迁移C.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D.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与以百年和千年为尺度的全球气候变迁有密切的相关性19.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错误叙述是A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C.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双项选择题:20.关于人口再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再生产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B.广义的人口再生产是指人口数量的时代更替C.人口再生产既是人类时代延续繁生的自然现象,又是人口发展的社会现象D.不同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1.下列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其地区分布的配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始型B.德国、芬兰——传统型C.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现代型D.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国家——过渡型22.生育率反映了一个地区单位数量育龄妇女一年内平均生育存活婴儿数量A.生育率高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也高B.死亡率高的地区,生育率往往很低C.生育率深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D.妇女受教育程度高低对生育率影响较大23.属于人口数量过度增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发生沙尘暴天气B.珍稀生物生存受威胁C.华北地区饮用水发生困难D.过度垦殖,土地退化24.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B.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结果4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影响D.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2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即地球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D.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前提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26.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正确的是A.任何时期,都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来B.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没有定量估计的可能C.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D.假设影响因素相对稳定,则可做相对定量的估计27.下列各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A.人口的消费水平B.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C.社会政治制度D.婚姻、生育观念28.下列属于协调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的基本国策是A.保护环境B.普及文化C.计划生育D.发展经济29.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我国目前人口只有12.95亿,人口与环境关系属于良性循环D.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30.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都是有限的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C.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参考依据31.下列现象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造成影响的是A.酸雨破坏农作物、森林和土壤B.噪声加剧人们听力、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C.某些地区环境中自然放射线较高,易造成胎儿畸形D.水果催熟剂中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癌作用32.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使资源得到深度开发B.环境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C.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可以降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5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33.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可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不合理地开垦土地,砍伐森林,引起水土资源的恶化B.过度捕捞,使渤海的对虾和带鱼产量减少C.地方性硒过剩,引起神经系统疾病D.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34.有关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正确叙述是A.总体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上游B.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C.位于东部的三大直辖市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较高D.广大城乡公民都已接受过初中程度的科学文化教育35.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家庭在本区内换房B.过节期间的旅游、观光等假日经济繁荣C.大学毕业后去西部地区求职就业D.高中毕业生考取外地高等院校报到上学36.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37.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有A.农业现代化使广大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B.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不再限制人口迁移C.巩固边防,建设边疆D.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收入相差悬殊38.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A.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多为非自发性迁移B.国际人口迁移也占很大比例C.东部沿海的大城市多为人口迁入地区D.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39.三峡工程因水库淹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影响三峡移民迁移到外省市的不利条件是A.移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B.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难大C.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条件不大适应6高二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答卷班级姓名学号三、读图能力训练题40.读下左图,说出各阶段人口再生产特征及其所属类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41.上右图是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图中A是1785~1790年,B是1825~1830年,C是1910~1915年,D是1970~1976年。请读图并判断A~D各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ABCD42.读天津市1995年和2000年部分人口数字统计表,回答: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率1995年20568282272833844112.01%约合14502000年36111114633961357016.72%约合870(1)天津市人口受教育程度变化特点有(2)初中以上文化的各学段人数上升的同时,文盲和小学文化的人数下降,各反映了我国什么国情?43下图为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读图回答问题:(1)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小于4%者,为年轻型人口,图中属年轻型国家的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大于7%者,为老年型人口,图中属老年型的国家是、。7(2)、菲律宾、墨西哥两国人口中,15岁以下人口比重接近20%左右,这反映了这两国率很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4%,这反映了两国人均寿命。(3)、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或人口过于老化,各会给社会带来什么问题?。44读“中国人口的增长图”,回答问题:(1)据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的著作,中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大约为7亿左右,从图中分析,这个时期大约在20世纪的年代。(2)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片面强调人是生产者,造成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于年人口达到10亿,2000年11月1日人口已达亿。(3)尽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在1%左右,每年出生人口达万左右。要实现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还有很长道路要走。(4)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动。这与当时环境因素有什么相关性?45读“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回答问题:8(1)1953年图中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15%左右,这与当时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2)在1995年图中,25周岁以下各年龄段的人数明显减少,这与当时已经实行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3)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高出生率(35%)、高死亡率(25%)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转变为“过渡型”,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目前正在向“现代型”类型接近,但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尽相同。请分析下表资料并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