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态学答案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态03年82.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草原类型是: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寒草原解析:草甸草原处于草原与森林的过渡地带,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草原类型。选择A83.下列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温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热带雨林植被覆盖面积最大,植物枝也茂盛,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功能。选择D84.连接有机体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生产者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选择D85.下列能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是:A.人口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差为人口增长率,增长率决定了该国家或滴取未来人口增加还是减少。选择D86.下属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A.遗传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化C.丰盛的个体数量D.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选择C87.近年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A.频繁的地壳变动B.北方寒流入侵C.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D.自然灾害解析:过度放牧导致植被被破坏,防风固沙能量减弱,因而出现沙尘暴。选择C88.在这个食物链中:草→鼠→鹰,若将鹰杀绝,那么田鼠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原来状态解析:鹰被杀绝,田鼠大量繁殖,会超过环境容纳量,所以又会降下来,维持在一个平衡。选择C89.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A.农村与工矿区B.城市和农村C.城市和工矿区D.农村水源和土壤污染解析:城市和工矿区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方,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选择C90.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A.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选择D91.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A.老鼠食草籽B.青蛙食害虫C.蛇食青蛙D.鹰食蛇解析:老鼠是消费者,草籽是生产者。BCD都是消费者。选择A92.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B.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平衡和稳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数量不能简单地说相等,能量金字塔显示生产者总能量最多,不能说2是数量。选择D93.下列既属于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属于自养型生物的是:A.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B、分解者C、消费者D、生产者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的生物,而且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选择D94.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消费者B.草C.太阳光D.水解析:太阳能是最终的能量来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所以选择C95.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解析:自然种群是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群或自然组合,具有空间、数量、遗传三个基本特征。选C96.人类释放到自然界的DDT,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体内,浓度会扩大100,000倍,这在生态学上被称作:A.分解B.生物累积C.放大D.再循环解析:生物累积(即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随着营养级的级别增大浓度增大。选B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97.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环绕地球大气的CO2浓度上升B.地球表面的能量反射C.太阳辐射能量增加D.太阳黑子的作用解析: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导致温室效应。选择A98.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气层是:A.大气上层B.臭氧层C.大气下层D.温室效应解析: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防止地球上生物受到紫外线伤害。选择B99.在各森林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B.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C.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解析:此题要看分解者的分解速率,生物种类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率越大,所以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分解速率越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低。选择B生态04年12.地球上生命的能量始源于A.食物B.水C.太阳D.ATP解析:地球上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29.如果你从5平方米的面积中采集了167只蜗牛,计算这种蜗牛的生物量需要的值包括:①总数量②总重量③总面积④总体积A.①+②B.②C.②+③D.①+④解析:生物量指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通常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2)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热值(J/m2)来表示。31.湖水表面的冰层对生活在湖泊中鱼类的影响包括3①缺氧不利于鱼生活②降低水温下降的速度③增加了水中的氨④降低了水温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冰层一定程度上将湖水与外界空气相隔离,不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使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湖水与空气的热交换,使水温下降的速度减慢。45.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有明显影响,而寄生物对寄主种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A.寄生物不杀死寄主,而捕食者杀死猎物B.寄生物只分泌毒素,而捕食者杀死猎物C.寄生物杀死寄主,而捕食者只杀死老、弱、病、残猎物D.寄生物有利于寄主生长,而捕食者有利于种群发展解析: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寄生物从寄主身上获取养料,维持生存,一定程度上对寄主有害,单通常不致死,这是因为寄主一旦死亡,寄生物同时死亡,所以寄生物通常不杀死寄主,这才符合它的最大利益,也是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性。68.下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动物的的种群变化情况,哪种关系是正确的?①果蝇②猴③蛙解析:Ⅰ型存活曲线早年死亡率极低,晚年在达到生理年龄的最大值时,在很短的期限内一齐死亡。如人类和大型哺乳动物。Ⅱ型整个生命周期内死亡率基本稳定,如水螅、某些鸟类、小型哺乳类、昆虫。Ⅲ型幼龄阶段死亡率极高,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变得很低,而且稳定。许多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如青蛙、鱼虾。选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答案完全正确者得2分;不答或未完全答对且未选择错误答案者得0分:只要选择错误答案本小题得负0.5分。本大题满分40分,最低得分为0分。)109.下列哪些属于共生关系A.猪和蛔虫B.地衣C.寄居蟹和海葵D.满江红的红萍和鱼腥藻解析:猪和蛔虫是寄生;寄居蟹和海葵属于共栖。生态05年75.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l)粪堆计数法,(2)鸣叫计数法,(3标志重捕法,(4)毛皮收购记录法,(5)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中哪个(些)方法属相对密度测定法?A.以上皆属B.(l),(2)和(4)4C.(l),(2),(3)和(4)D.(l),(2),(4)和(5)解析:(5)的捕捞量和生物量都不是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所以不是种群密度。选择C7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解析:四个答案实际上都和温度有关系,A项涛动引起了温度变化,使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B项生活于寒带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突出部分趋于缩短,有利于保温,;而生活在较热地区的动物体突起部分部位相对较长,利于散热;阿伦定律C项,葛罗定律的实例,生活在干燥地区的动物体色较浅,生活于温暖地区的动物体色较深;D项企鹅集群孵卵为了保持足够温度。题意要求解答的是与“温度生态效应”有关的,换句话说就是动物对环境生态做出的反应。其中ABD都是生物对不同温度环境的反应,包括在存活率、形态以及行为方式上的适应。但C项则更像是一种温度差异在动物外观上的被动表现,作用的主体和方向与其他三项是不同的。故应该选C。78.以下关于种群分布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在自然界中种群均匀分布不是普遍现象B.种群密度的变化往往导致分布型的改变C.成群分布增加了对食物、领域及光线的竞争D.生境的多样性促进随机分布解析:生境的多样性使用导致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同,促进生物集群分布。选择D79.工业黑化现象(industrialmelanism)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蛾类(如华尺蠖)的灰色类型逐渐被黑色类型所取代的现象。这一过程是------的结果。A.遗传漂变B.稳定选择C.定向选择D.分裂选择解析:遗传漂变:由于个体偶然死亡或者没有交配,使某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自然选择分三类:稳定选择:选择中间类型而淘汰两极端类型;定向选择:选择种群中某一个极端类型;分裂选择:淘汰中间类型,保持两端类型。选择C81.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A.景观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个体多样性E.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教材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之后增加了景观多样性的内容,只有个体多样性不是主要研究内容。所以选择D83.检验种群的内分布型时,当方差与均值相等,即A2/m=l,该种群属于分布。A.均匀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随机型分布D.随机与均匀型分布解析:A2/m=0为均匀型分布;A2/m=l为随机型分布;A2/m1为成群型分布;0A2/m1为随机与均匀型分布。所以选择C84.下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上图中出现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A.A→B→C→EB.A→B→EC.A→DD.A→B→C解析:食物链环节数目越多,出现的营养级就越多,就会出现最高营养级。选择A85.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层片,它们可看作群落的结构单元。A.种类B.生活型C.生态环境D.生态型解析: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选择B86.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被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理论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变量来表5述岛屿的生物学特征,这个变量是:A.岛屿面积B.物种数量C.岛屿距大陆的距离D.物种的灭绝速率解析:迁入率将随岛屿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灭绝率将随岛屿面积大小的增加而减小。选择A25.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A.发展期的生态系统,P/R(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而在成熟稳定期P/R1.B.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矿质营养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C.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增加。D.发展期系统内部的熵值明显较成熟期为高解析:生态系统中当P/R1时,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期;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过程中,矿质元素自给自足更加明显,所以趋于更加封闭;熵值的越大表明改变较大。选择BCD26.从营养结构上分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A.非生物环境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解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但是非生物环境既不是营养结构,也不是生物成分。选择BD27.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己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阶段。A.繁殖体的传播B.植物地上部分郁闭C.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D.植物体的定居E.植物体之间的竞争解析:群落的演替从生物定居开始,生物必须先到达定居点,这要经过繁殖体的传播,经过繁殖体的传播与植物体的定居之后还要有植物体之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