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学发展史(5-8)修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章管理发展史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的基本原理2本章内容框架管理理论早期思想古典理论行为理论现代理论新发展第一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一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三大主流学派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儒家提出人性善的人性假设,依此相应提出施仁政,德治礼制的管理方式,用礼制规范和道德感化的手段,实现治国的目的。法家——霸者之道,法制刑治。法家与儒家相反,提出人性恶的人性假设,因而力主推行法制,并以刑治为手段,通过严刑重罚推法护法,实现治国的目的。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道家提出人性自然的假设,认为“道法自然”,“无为而万物化”,主张以弱小胜刚强,以反求正,以实现至德之世的理想境界。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一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大致可以归纳为: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法治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一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外国国早期管理思想a.古埃及(1)著名的管理活动:金字塔、兴修水利(2)管理思想:A.分权:法老——神权、军权宰相——司法、行政、经济B.管理跨度的实践者——每一监督者大约管理10名奴仆b.古巴比伦(1)中央集权国王——司法、行政、军事官吏——贯彻国王政令(2)汉谟拉比法典:国家行为的准绳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一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外国国早期管理思想c.古希腊色诺芬的管理思想——《家庭管理》(《经济论》)(1)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的问题(2)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问题:财富是否得到增加,且认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得到更多的财富。(3)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4)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一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外国国早期管理思想d.古罗马(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发展了一些类似工厂的体制,且用建立公路体系的办法以保障军事调动和商品分配第一个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3)罗马人在长期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法律的品格,有具备了分工和权力为基础的管理职能设计的能力;(4)奴隶主思想家贾图、瓦罗等对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的论述,丰富了古代经济管理思想。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生平(1856——191559岁)18岁前学习阶段,精通法语和德语,考上哈佛大学法学院,因眼疾中途退学18——22岁在一家小型工厂当学徒22——34岁从普通的技工——工程师——总工程师(28岁)34——36岁出任一家制造纸板公司的总经理36——管理咨询1895年39岁《计件工资》1903年47岁《工厂管理》1912年56岁《科学管理原理》二、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2、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自己愿意努力干,工作对他又适合的工人)③标准化原理(使用标准的工具、机器;作业环境)④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奖与罚)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要来一次“心理革命”(成本-工资-效率)⑥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⑦实行职能工长制(管理职能分解)⑧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管理分权化)11泰罗的主要实验秒表测时铁锹实验主要思想12秒表测时秒表测时的原因资本家不知道工人能干多少工人偷懒秒表测时的方法标准作业方法秒表测时标准作业时间(工时定额)(标准时间的定义是: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适合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生产效率13铁锹实验实验前:干不同的活拿同样的锹铲不同的东西每锹重量不一样应当有一个效率最高的重量实验发现22P时效率最高铲不同的东西拿不同的锹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生产工具、生产设备改进14对泰勒制的评价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泰勒的实践精神令人感动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等主张一直沿用到今日。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是有效管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局限于基层管理。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于1907年8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创立,后总部迁至亚特兰大市。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速递和包裹承运商,快递运送业务遍及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时间,甚至上厕所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发动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案例——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科学管理当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1档上,为送货车的启动作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他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跑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完货后,他们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繁琐?也许是,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毫无疑问!生产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举例来说吧,联邦快运公司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积极的影响。案例——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科学管理总结: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为获得最佳效率所采用的程序并不是UPS创造的,他们实际上是科学管理的成果。1.法约尔生平(1841——192585岁比泰勒大16岁)19岁前学习阶段,毕业于一个矿业学院19——31岁工程师31——47岁总管——总工程师47——77岁总经理77——退休2.企业的六大类工作:法约尔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六种,即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二、古典管理理论(二)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3.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权与分权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二)一般管理理论——这些规则曾经给管理人员以巨大的帮助(三)、韦伯及其行政组织理论1、韦伯其人——组织理论之父2、理想行政组织的特点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2)明确的职权分工。为了达到目标,对组织内的每个职位的权力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3)按等级系列形成的组织。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以便各个职员行使职权,减少摩擦。4)职业管理人员都有固定薪金作为报酬。绝大多数有权享受养老金,管理作为职业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及严格的考核制度。5)人员的考评和培训。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挑选、考评和培训来实行。6)遵守规则和纪律。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成员都有遵守规则和纪律,而不能受个人感情的影响。7)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完全以理性为准则的关系。这种公正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适用于组织外部。古典管理理论的先驱泰罗、法约尔和韦伯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泰罗创建了企业现场的管理体系,侧重于解决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法约尔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侧重于企业整体的经营与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韦伯则从一般的社会行政组织的角度,考察组织结构的构成。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设法约尔组织管理企业组织效率效率最大化目标泰罗韦伯科学管理个体效率科层制社会组织效率行政组织理论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权力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设计与运作组织。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研究基层的作业管理,建立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改善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般管理理论则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从管理要素、原则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古典管理理论总结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美籍澳大利亚人,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1924-1932年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Hawthorne)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试验的初衷是想通过改变工作条件和环境,找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试验分照明、继电器装配小组、大规模访谈和接线板工作室四个阶段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并由此诞生了人际关系学说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一)霍桑实验1.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增加2.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4.个人计件工资能促进产量的增加5.改变监督与控制的方法能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产量的提高霍桑试验的五个假设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1931)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照明度与作业效率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否定假设1)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肯定假设5)发现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因某种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否定假设2、3、4)霍桑试验的发现: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微不足道生产小组的行为规范:不要干得太多否则就是“害人精”不要干得太少否则就是“懒惰鬼”不要告诉监工同伴的事否则就是“告密者”不要试图对别人保持距离或多管闲事不要过分喧哗、自以为是或热心领导原因:一怕定额提高,二怕失业,三要保护同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霍桑试验结论:“经济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企业投资者作为“经济人”追求最大利润。工人作为“经济人”则追求最大的工资收入。科学管理旨在寻找一种方法,使工人追求最大工资收入的同时实现企业投资者最大利润的要求。“社会人”,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社会人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要,但并不仅仅如此,他在工作生活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需要。因此,要调动积极性,还须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努力。“经济人”与“社会人”沙因的4种人性假设麦戈雷格X理论—Y理论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团体动力和信息交流组织行为理论—组织变革与领导理论人性的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与激励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二)、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内容行为科学理论局限:视组织为没有“组织”的人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是什么因素激励人们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代表性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提出基本要点: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如下图所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饥、渴、性、生育等基本生理机能安全需要——泛指广义的安全。如职业、劳动、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社交需要——包括友谊(友好交往、忠诚与爱等)与归属感尊重需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