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好天气读后感》一口气读完了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二十岁的女孩知寿像极了青春里每一个庸人自扰的孩子,心中有许多纠结,时而聚集产生痛苦,时而又倔强地驱逐它们而感到迷茫。走在车站的樱花树下,白色的花瓣飘落身上,她会觉得烦躁,想起人家说樱花怎么怎么美就来气,想给他们一句有什么可显摆的,想着我才不会为这个东西瞎激动呢。知寿总想显出自己二十岁成年的独立来,但此刻的激动恰恰证实不了这点。对于独立的生活,知寿看似是有准备的,她说我想做一个像样的人,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成为一个能够经受任何磨难的人,每一个青春里的孩子心里都曾有过这样的宣言吧,在还没有经历什么之前,对自己的吃苦精神还是有所期待的。然而,知寿心里没有安全感却是真真切切的,比如会偷偷拿周围人掉在地上或放在一边的小玩意来丰富自己的收藏。想着只是一种回收来消除罪恶感,摆弄着这些东西时会感到安心,而后又陷入自我厌恶,再然后就自我宽慰说是要做自己。知寿五岁时父母离婚,一直和妈妈两个人过,觉得自己没有爸爸,很可怜,一度想成为不良少女,可不知道怎么当,只好放弃了。知寿感觉自己做不到将他人和自己紧紧连结在一起,认为自己的人生尽是离我而去的人(看似说男友,其实投射的是父亲)。焦躁不安的时候,想胡乱地谈一通钢琴,恨不得把衣橱里的衣服全烧了,想一次抽十支烟。知寿曾经做过一个梦,反映了她的人格内心:晚上做梦梦见和藤田去滑冰。我的手仍然离不开墙壁,他也不来帮我,我很不满,忍不住像小孩一样大叫他的名字,他还是不过来。不知为什么,冰场连着高尾山,我穿着冰鞋去爬山。冰场上的人都喊我下来,可是他们越喊叫,我越是赌气地爬着山上的小路。知寿的不安全感完全来自父爱的缺失,男友都是父亲的投射,她极度渴望父爱,却得不到,于是她用不合适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愤怒与痛苦。知寿和妈妈也有难以化解的不和谐。我从青春期开始,就对充满朝气和对我过分亲昵的妈妈样样看不惯。让我反感的不是不被她理解,而是被她理解。也许妈妈为了不使两个人的生活过于沉闷,想努力像朋友那样和我相处吧。然而疲惫和面子使得她又做不彻底,她的这种不彻底让我感到难为情。知寿的妈妈自身也很焦虑,既希望知寿按照社会的要求读大学,到公司工作,也不想伤害知寿,左右摇摆不定的态度不能给知寿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知寿的微妙变化一直贯穿全书。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导致她变化的人是七十岁的吟子老人。知寿一人来到东京借住在这个陌生的亲戚家,和老人每天生活在一起。吟子是一个知天命,能以恬静、达观的心态看待人生的老奶奶。吟子有时也很慵懒,院子会疏于打理,但会画上淡妆怡然地走进黄昏恋。知寿的苦恼,吟子心知肚明,但不极力劝导,因为她知道这是人生必经之路,所以用无为来面对。比如两人的对答:反正不行了。我就这命。一感觉没希望了,往往就真的变成那样了。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总爱那么想。嵌不进模子才是人之常情啊,嵌不进去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啊。又比如: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我这样的人会很快堕落吧?世界不分内外的呀。这世界只有一个。再如:我走了以后,你会挂上我的照片吗?不挂上的话,该把我忘了吧。回忆不在照片里呀。知寿势必要经历心灵的折磨,文章的最后并没有俗气地写知寿如何地脱胎换骨,因为根本不可能会有迅速的脱胎换骨的快乐,一点点侵蚀她内心的东西只能慢慢地,慢慢地消散。知寿在吟子老人的感染下,渐渐唤起了对生活的热爱,找到活在当下的感觉。好与坏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一切变化只有知寿自己知道。文章的结尾写电车载着我,飞速朝着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知寿要学会与内心缺失的父亲相处,才能真正走出青春的泥潭,有爱的能力,找到爱的人,像吟子那样安然地生活着。合上书,又看了一下译者,竺家荣。我百度了一下,是著名翻译家,竟然翻译了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太佩服译者,可以如此出神入化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有时间再看看竺家荣其他的翻译作品。无论这是因为他们卓尔不群,或是由于他们卑微无能。愈是完美的人愈受人尊敬。如果他人总是遥遥领先,而你只是步其后尘,如此,即使你赢来人们的尊敬,这种尊敬也不过是残羹剩汁。月亮独挂天庭时尚可与众星争辉,而骄阳一出,它便光彩顿失不再显赫,甚至干脆消失。因此,不要接近令你黯然失色的人,而要和那些能映衬你风采的人为伴。马歇尔诗中聪明的法布拉之所以在她其貌不扬又不修边幅的女仆当中显得美丽不凡、光彩照人,也正是出于这个缘故。不要自寻烦恼,也不要贬损自己徒增他人荣光。青少年时须多结俊友高明,成年后则当与凡人为伴。即使最完美的人也有缺陷。缺陷为什么与人形影不离呢?才智有其缺陷。智力非凡的人,缺陷最多——或最引人注目。不是他本人没有察觉这些缺陷,而是因为他喜欢它们。这是战胜自我的一种勇敢的方式。人们都善于看见他人的缺点。他们不会钦佩你的才华,只会注意你的缺陷,并利用它使你其它的资质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