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阶段性与年龄有关,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婴儿期(0-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初期(14.15-20)(2)定向性和顺序性(循序渐进)(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5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敏感期。(4)差异性(因材施教)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1)。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与成熟是前提和基础,环境和教育是决定因素P29页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a‘图式: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的适应并组织周围的环境,例如婴儿会以摇摆的物体来认识周边的事物,所以摇摆是婴儿探索世界最有用的图式之一。还有咬、吮吸、投扔等。b同化(量变过程):把新感知的材料纳入已有图式中理解新事物过程。c顺应(质变过程):改造已有的图式,发展出一种新图式。d平衡:协调同化与顺应。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感知运动阶段(0—2):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局限:自我中心性,中心化(只注意事物的一方面)、具体运算阶段(7—11)依赖实物和直观形象进行逻辑推理运算:去中心化,思维可逆转,守恒。如何对待这个时期儿童P37形式运算阶段(11—15):解决抽象问题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帮助。P45启示: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有效的学习。4.人格(埃里克森、弗洛伊德):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P48(1)信任对不信任(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2)自主对羞怯与怀疑(2—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父母一味的严厉限制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羞愧感,而过多的怀疑和羞愧感会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教育需要对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但不能在身体或语言上羞辱儿童P49.(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鼓励以树立榜样P50(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P51(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P545.品德发展的阶段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P61(对偶故事法过失行为和说谎行为):(1)儿童在10岁以前,对道德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2)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10岁是分水岭)划分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2—5岁)2.权威阶段(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性阶段(儿童形成概念,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可以改变的)(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4-10)第一阶段称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称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10-13)第一阶段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一阶段称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称为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基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达到自律)6.道德与品德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论述题):(或怎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与品德?)(1)有效的说服: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相待(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学生的认知差异一。智力理论P68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2.斯坦福-比奈量表:IQ=MA(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二.认知风格(方式)类型:1.a(威特金)场独立型: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依靠内部线索,学习较主动,开放自由环境。自然科学‘数学’艺术‘建筑,与他人保持距离。b场依存型:受外部环境影响,人文学科’社会学‘语言学’临床心理学,倾向人际有关的工作2.沉思型-冲动型。冲动型:迅速作出决定,易犯错。P85学习理论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的学习(4)奥苏贝尔:(是否独立)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是否理解)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狗)(替代说):,通过条件作用建立刺激—反应联结(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猫)(试误说)(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教育意义:1.鼓励学生尝试;2.遵循准备律:学习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同时可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3遵循练习律: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反复练习,同时给予积极反馈,帮助形成联结.;4效果律对希望学生保留的行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鼠)(强化说):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P111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程序教学(斯金纳)P115: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119树立榜样):观察学习(替代/模仿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3.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苛勒的黑猩猩实验)。观点:完形-顿悟,局限:否定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强调学生中心)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发现法教学P144(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内容上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概念学习):下位学习(抽象➡具体:知道鸟的抽象概念后学习新种类的鸟);上位学习(具体➡抽象:知道学多类型的鸟后学习鸟的概念);并列组合学习(知道燕子乌鸦是鸟,通过比较抽象得出鸽子也是鸟)。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促进有意义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2.然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于和谐友爱的氛围4.从做中学:角色扮演等。人本主义对新课改的启示: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持有一种动态的评价。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P169.建构教育启示:(1)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2)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学习:由命题和命题网络进行表征一个命题(陈中最基本单位)代表一个观念。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有意义学习新旧联系)、保持(主动复习)和提取(组织策略)三个阶段。知识获得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联系,出现新的意义构建;知识保持阶段,新构建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将随时间的延长而遗忘;知识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2.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动机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其对原有知识激活的程度及新意义建构的水平。(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注意规律的运用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上。(3)精加工策略’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有效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有意义的陈述性知识都需要进行充分的精加工处理才能获得好的理解和掌握。(4)组织策略‘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可能不会恰当利用认知结构中的某些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而导致意义理解的困难。这时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给学生补充一些过渡性的学习材料。(5)复习策略2程序性知识学习:通过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如果···那么··)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1)陈述性阶段。该阶段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是对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含义。(2)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行为完全由规则支配,技能也相对自动化。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大幅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学习心理1学习动机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成分)和学习期待(诱因)学习动机分类:(1)根据诱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2)根据动机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3)根据动机作用时间: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学习动机(4)根据作用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学习动机(5)根据学业成绩动机,奥苏贝尔分:认识内驱力(为了获得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和自尊心),附属内驱力(家长教师的赞许)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任务中,学习效率岁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3.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