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31(课件、教学设计共2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5年。孔子故里曲阜隆重举行了纪念活动。来自海内外3000多名祭孔代表参加了盛大的仪式。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韩国大学生祭拜孔子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文化展”,每天参观人数多达4000人,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孔子文化热。一、孔子及儒家思想(一)孔子简介: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孔子年轻时在鲁国曾先后担任过管理粮仓和牛羊的下级官吏,有机会接触广大人民,后来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成为四方效法的榜样;直到五十多岁才相继担任鲁国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事务的官吏)、司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事务的官吏),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逝世后,唐玄宗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宋真宗改謚為至聖文宣王,清世祖再改定謚號為至聖先師孔子。歷朝對孔子的後裔皆有封號,宋仁宗時,其封號為衍聖公,沿用至清代。(二)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哲学思想:核心“仁”:爱人“礼”:周礼实施方法实施方法“忠恕”之道“克已复礼”“正名”《论语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知识联系“仁”的学说樊迟问仁.子日:“爱人”.《颜渊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篇》子日:……夫仁者,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忠”)《雍也篇》课外延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这两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在成就自已的同时,也要成就别人,而不是用别人的失败来换取自已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以求共同进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你理解了吗?“仁”的学说孔子[仁]的学说“仁”就是指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评价:民本思想,调整了人际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美德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知识联系“礼”的学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论语十则》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知识联系“礼”的学说《论语十则》子路日:“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先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评价: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由“礼”形成的一整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形成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问题探究:“仁”和“礼”是什么关系?仁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礼是社会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仁”是“礼”内在的基础和灵魂,即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和依托,是贯彻实施“仁爱”的手段和保障,“克已复礼”为“仁”,只有遵守“礼”制才能追求“仁”的境界。点评:“仁”和“礼”同为孔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这是孔子其他一切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出发点。由此创立了以“仁爱”、“礼治”、“德治”为精神内核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2、孔子的政治思想内容“为政以德”、改良政治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篇》《论语十则》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篇》问题探究:你是如何理解孔子的“德治”思想的呢?认识: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仁”和“礼”在政治领域里的具体表现,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孔子的“德治”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教育为先、利民富民、取信于民,举贤用贤、身正令行的主张以及反对暴政,反对苛政的思想。孔子的“德治”就是主张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和认识水平,实行自律化的管理,以达到社会的治理。“德治”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内容: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并主张把探讨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放到首位。思考:这一做法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天命思想: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论语十则》现实主义、实用主义问题探究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此的博大精深,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答案: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的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值观遭破坏。孔子作为一名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从而提出“仁爱”、“德治”等主张以缓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又提出“复礼”的主张,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把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在力图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建制正在构建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的。4、教育思想: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至理名言说一说“有教____。”《论语·卫灵公》无类“中人以上,_______;中人以下,_________。”《论语·雍也》可以语上也不可以语上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同上)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是__也。”《论语·为政》“______则罔,______则殆。”(同上)不知为不知知学而不思思而不学“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_________。”《论语·为政》“三人行,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论语·述而》可以为师矣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评说孔子的教育孔子开私人讲学之先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他提出“有教无类”,顺应了当时学术下移、庶人议政的历史趋势,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思想和学思结合、温帮知新、主动自觉、实事求是等学习方法,对于现代教学活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地位变迁:①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视;②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汉朝至清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对后世的影响:①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学习运用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应该是孔子思想中的()A、子帅以正,孰敢不正?B、性相近,习相远也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孔子拜谒老子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始祖,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倡导者,两位哲人的相遇可称得上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见证。尤其是一代宗师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才的老子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后世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一事实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二、老子及道家思想(一)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谥号聃,所以人称老聃,春秋时期楚国人(今河南鹿邑)曾任周朝皇家的国家的图书馆馆长.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二)老子的思想(1)哲学思想:“道”为核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老子》第十四章问题探究如何理解老子的“道”这一概念?“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规律,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它无行无迹,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问题探究老子的哲学思想中还包含了哪一思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第四十二章答案: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同时存在。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且可以相互转化。(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问题探究你是如何认识老子“无为”的思想?认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积极性:“无为”思想对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起到重要作用。消极性:认识不到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必要的条件,而且还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抱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绝对地强调“无为”,妨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老子名言欣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以柔克刚以德抱怨以弱胜强深藏若虚辩者不善善者不辩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大智若愚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无为而无不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三)老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