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怎样听课评课(修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袁虎磊2019/10/5一些书籍图片听课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A老师:“教务处通知:请教师本周四交听课记录。”B老师:“我还差两节呢,明天去听你的课啊。”A老师下星期要开公开课.B老师说:“啊,他的课我听过好几次,我去听什么呢?”C老师说:“去了再说吧。”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不听别人的课,上不好自己的课。”教育专家的成长经历余文森教授坦承:“就我个人来讲,在中小学听的课比在大学上的课还多,大量的文章都是听课听出来的,所以我从心底尊重教师、感谢教师,没有他们在实践探索上的创造性,就没我们在理论研究上的创造性。与教师合作使我受益匪浅。”教师的成熟是随“听课”的增加而递进的,名师的成长是随“课相”的丰富而促成的。一、听课准备•学识准备•心理准备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情况准备•物质准备新课程怎样听课二、听课的要领耳听、眼看、手记、心想新课程怎样听课听-----学会倾听,善于捕捉一听教师怎么讲二听教师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五听课后学生的反馈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新课程怎样听课此“数”与彼“树”•某教师为一年级的孩子上《认识8》这样一堂数学课。从认识1到认识7,教法大都类似。为突出新意,老师一开课便在柔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将双手交叉上举,做出数字8的象形。•师:你们看,这像什么数(树)?•生:像杨树•师:不对•生:李树•师:看我的双手弯弯曲曲,像什么数?生:榕树•师:(着急地)不是这个树,是那个数•生:(茫然地)……..•师:想想我们前几节课学过什么数?,猜猜今天要学什么数?•生:(哦),8案例1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看教师是否精神饱满仪态大方自然;•看教师的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现代教学手段应用是否熟练•看教法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实验安排和操作•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看整个课堂气氛•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是否理解知识,完成目标•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看---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驴唇真的对上了马嘴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察觉到自己的答案牛头不对马嘴,出了个笑话,落了个满脸通红。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而后下课铃声响了,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案例2•不久前,听了一节“重叠问题”的课。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案例1]•创设情境后教师引出:喜欢语文的有小明、小亮、小刚、小丽;喜欢数学的有小强、小兵、小红、小刚、小丽。••师: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生:喜欢语文的有4人,喜欢数学的有5人。•师:那么喜欢语文和数学的一共有9人对吧?•生:对。•生:不对。(迟疑)•(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争论,过了一会儿,教师着急了,走上讲台)•师:我们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把上面的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教师展示出下图)•然后教师就进入下一环节。•(同案例1一样,教师创设情境,制造认知冲突,教师继续引导)•师:同意对的举手(一部分学生举起手来)•师:不同意的请说明理由。•生:应该是7人。•生:不会吧,4+5=9•生:我们组没有9人,只有7人。•师:这是怎么回事儿?•生:因为有的同学语文、数学都喜欢。••师:这里出现了什么情况?•生:重复现象。•师:重复是什么意思?•生:重叠。•生:重复就是说有的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师:也就是说,这里出现了3种情况:喜欢语文的、喜欢数学的和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谁喜欢语文、谁喜欢数学、谁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生:画图。•师:对,画图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是一个好办法。下面我们就动手画一画吧。•此“数”与彼“树”•某教师为一年级的孩子上《认识8》这样一堂数学课。从认识1到认识7,教法大都类似。为突出新意,老师一开课便在柔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将双手交叉上举,做出数字8的象形。•师:你们看,这像什么数(树)?•生:像杨树•师:不对•生:李树•师:看我的双手弯弯曲曲,像什么数?生:榕树•师:(着急地)不是这个树,是那个数•生:(茫然地)……..•师:想想我们前几节课学过什么数?,猜猜今天要学什么数?•生:(哦),8•[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场景1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场景2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记-----“不动笔墨不听课”根据听课者的需要,有的要记得全面一些,细一些,但这样往往比较困难;更多的是记下主要环节,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突出记录某一方面。记录要抓重点,文字要简练,有时用自己明白的符号代替。有时来不及把自己所想的都记录下来,可以留空位,并尽快寻找机会补上。记-----“不动笔墨不听课”•一记教学实录①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③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④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⑤学生活动情况;⑥教学效果。•二记教学评点包括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实验等想-----思接千载通万里教师是否恰如其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是否问问答答,也不能简单地看举手的人数多少。主要看学生的动脑筋程度。一个问题提出来,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后,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地举起的手多了。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这可能的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不真实;二是提问的都是好学生;三是内容要求偏低了。想-----思接千载通万里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说不定就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这堂课的最大特色?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重点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是否先进?还有哪些值得改进?……这节课换我该怎样上?学生向我质疑怎么办?这环节我该如何处理?听课中获得哪些收益?……学生是否在积极思考为何学习兴趣这么浓主体地位落实得如何我的学生会如何回答……执教者自己学生想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一)案例一•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演示“小狗和小熊推车比赛”图,让学生猜一猜,谁的车子让人感到舒服?•生1:当然是小狗的,因为它的推车轮子是圆的。•生2:小熊的推车的轮子是方的,人坐上去会觉得很颠簸,不舒服。•产生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二)案例二•师:老师这件衣服漂亮吗?•生(齐说):漂亮!•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生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生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生3:这件衣服是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三)反思:•1、在案例A中,以“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来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不仅为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特征的积极性。•2、案例二老师浮浅的问题,使学生不用思考脱口而出就能回答,不能引起学生们积极思考。这样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虽然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3、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要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并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目前评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听后不评不痛不痒抓不住关键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清主次老好人语无伦次孔中观人追赶时髦新课程理念下评课具体内容评教学思想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教学程序4123评教学方法5新课程理念下评课具体内容评教学基本功评学法指导评能力培养评师生关系9678评教学效果10三、听课后,需做什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孔子)•整理---------我是靠总结吃饭的。(毛泽东)•经常回顾------温故而知新。(孔子)经常不看,这页历史就掀过去了,慢慢就淡忘了,记忆就没有了。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固定的笔记本很重要。•使自己的教育思考回归日常化、生活化、生命化。驴唇真的对上了马嘴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察觉到自己的答案牛头不对马嘴,出了个笑话,落了个满脸通红。接着,一个男孩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而后下课铃声响了,事情平平常常。一个女孩答错了题,一个男孩纠正过来,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案例2新课程理念下评课应遵循原则原则F心理零距离原则A实话实说原则E艺术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B突出重点原则D因人施评原则新课程理念下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