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家长汝州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妙凤引语当今孩子的教育现状是:孩子很无辜、家长很无奈、老师很无法。面对孩子,很多家长很苦恼: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物质条件这么好,要啥给啥,爱他的人又那么多,可他们不领情,辍学、顶撞家长、早恋、追星、迷恋网络游戏、网络小说……那么,首先让我们从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开始吧。一、青春期心理特点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在11、12岁—17、18岁(一般是初二开始)。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复杂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一、青春期心理特点(一)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熟感与挫折感的交替。一、青春期心理特点1、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要平等,要自由)。一、青春期心理特点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不让家长管);事实上,在面对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一、青春期心理特点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原因是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所致,二是他们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不理家长的原因)。与此同时,他们的许多苦恼又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能理解的人关系特别亲密,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结交的朋友或早恋)一、青春期心理特点4、成熟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如获得成功或良好的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体验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这星期莫名其妙高兴,再星期又莫名其妙不高兴的原因)一、青春期心理特点(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一、青春期心理特点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相貌、体态,注意服装仪表风度,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因为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虑(这是初中生爱照镜子的原因,如果照着镜子笑,说明他能接纳自己,如果不照镜子,说明他不接纳自己)。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一、青春期心理特点(三)情绪变化特点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青春期的情绪表现,有时相当强烈、粗暴甚至失控,有人“疾风暴雨”来形容。很容易爆发突发式的情绪,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失控(和同性父母顶撞是完成社会化功能的过程,更有利于将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虽然在平静下来时也会感到后悔,但又常会复发。作为父母要善于体谅他们的情绪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一、青春期心理特点2、青春期躁动。随着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往往处于莫名的烦躁与不安之中。这是青春期的一个突出的困扰问题。他们要面临性骚动带来的欲望,又要面对压抑,还要在他人面前进行掩饰。如果在与异性的关系中某种行为受到指责和非议,他们还要经受压力。因此常常为此而经受烦恼和烦躁。在家庭中因为这类事情而发生矛盾,或严重冲突,乃至引发离家出走的事件等。(小心处理早恋问题、自己帮助的成功案例)一、青春期心理特点(四)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正常现象)1、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成因:生理: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矛盾。心理:心理能力滞后于想摆脱父母的自我意识而呈现的“危机感”。社会:长大成人的责任感,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一、青春期心理特点(五)人际关系的发展1、同伴关系: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以父母为榜样代之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3、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不在盲目接受任何一位老师,开始对老师品头论足。一、青春期心理特点(六)反抗期与父母矛盾的焦点父母应该正视的现实是,到这个时期父母不能再把子女作为支配的对象,子女也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成为独立的自我了。在于孩子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一、青春期心理特点(七)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应把握的几个要点1、调整与他们的关系和改善对待在反抗期到来之前要做好思想准备。注意他们的态度,为正确对待反抗期做好准备。2、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尊重他们需要的隐私权,遇事多同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3、以友相待。父母与少年儿童相处中,要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谊关系,能够交流思想,吐露心声,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朋友的关系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4、引导子女正确地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一、青春期心理特点(八)教给青春期孩子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变化强烈,带有冲动性,且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时,应教会他们积极地应对方法。如纠正非理智的观念,参加文体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理性面对情绪的周期性变化等。二、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心灵按摩师美国家庭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博士认为“青春期”是人生最危险的阶段,这个阶段带给年轻人最痛苦的问题就是“自卑”。而中考和高考的准备过程,恰恰是让这自卑的感觉一次又一次地加剧。“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啊”,“自卑感这个幽深的‘峡谷’毁了许多青少年。”二、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心灵按摩师初中和高中六年的时间里,家里的气氛是凝重的,有的家长甚至说家里的空气似乎到了随时都能爆炸的地步……家长和孩子在相互抗拒着,都在心里抱怨对方不理解自己。二、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心灵按摩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以为家长的作用就是给孩子进行“心理按摩”,做孩子心灵按摩师,按摩的方式各不相同,一个拥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一个信息、一封信……都能起到按摩的作用。“打”和“骂”孩子会痛上加痛,甚至会导致辍学或离家出走。(请家长朋友记住: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少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家庭三口人的关系是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二、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心灵按摩师按摩是有技巧的,而技巧是通过学习才会掌握的,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读一些教育类书籍以丰富自己的头脑,当你的语言蕴藏哲理的时候,你的孩子会用佩服的眼神看着你(或者在心里佩服),他会相信你的按摩技术,而当“按摩”达到无形时,你的技术就炉火纯青了。三、家长要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与其求助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提到家庭教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教育家长。童话大王郑渊洁:奋斗给孩子看。三、家长要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读一些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书籍,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方面的素养,要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悟”出一些培养教育子女的道理来,由家庭教育的外行逐步转变为内行。要培养子女,就要首先了解、认识自己的子女。举办国学读书班的目的1、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中,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学会合作,相互关爱,并从中体验到快乐;2、提升自信,让孩子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并能积极地从别人的长处中汲取经验;3、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培养良好习惯,以便提高做事和学习效率;4、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和感恩父母;5、指导家长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6、帮助家庭改善或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畅通有效。三、家长要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推荐书目《赏识教育》《写给世纪父母》《做最好的家长》《真的不是孩子的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父母手记》《你在为谁读书》《给男孩子看的羊皮卷》《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写给青少年的心理学》《面对成长烦恼的100封信》三、家长要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推荐书目《做最好自己》《正当青春期》《羊皮卷智慧全集》《走出成长困惑的18种智慧》《李开复写给青少年的11准则》《刘墉世说新语教育秘笈》《秘密全集》《陪孩子长大》《人性的弱点》《心理访谈-亲子关系》电视《心理访谈》DVD《赏识你的孩子》三、家长要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忙死了,哪有时间看书?不错,现在这个社会谁都忙,可是,家长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汶川地震时,当解放军救出一名母亲时,发现她身下有一个小孩,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三、家长要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正是这条短信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救援者,感动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家长更爱自己的孩子了,连生命都舍得给,难道不能稍稍停下自己的脚步,看看书,改变一下自己吗?只有家长成长才能带动孩子成长,提升自我才是对孩子的最大支持!四、要让孩子的精神营养跟上孩子是一块煤或一块炭,不会自己燃烧,需要借助火种和助燃剂,才能燃烧起来,而书籍就是最好的火种,是最好的助燃剂,家长朋友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助燃剂。未成年人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充足的、健康的精神营养来支撑,他们读的书应该以追求进步、蓬勃向上为主旋律。应该以中外名著、名人传记、励志类、心理学类、人文社科类为主(《新语文课标》规定的书都可以读),以奠定孩子的思想道德基础。《弟子规》中说: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因此,一定让孩子读好书!四、要让孩子的精神营养跟上所谓名著,都是一个时代文化金字塔的塔尖,所谓经典,是指经过历史文化长河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仍然闪烁着亘古智慧光芒的著作。人类的精神是依靠伟大的经典来延续的,不读经典就等于没有和大师对话,就不能算真正受过教育。(方文山说:一个大家用几年心血写成一部著作,我们花几十元、几天全部变为己有,太值得了!小时候看诗、词,对现在给周杰伦写歌词的帮助。)四、要让孩子的精神营养跟上家长应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每周一次,让孩子在书香中长大,这样,到青春期时抗拒诱惑的能力就很强,要么不出问题,要么出了问题也好解决。家长经常看书,并不是孩子不出问题,而是孩子出了问题,你不会束手无策,你会很快找到解决办法。我送给家长朋友们两句话:珠玉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五、做好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作用现在的老师教学任务很重,压力也很大,他们每天面对这么多的孩子,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别是住校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和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为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他也没有精力面对每一个孩子!在此提醒各位家长要弄清楚和老师沟通的作用是什么?有些只管送东西、请吃饭,反而好心害了孩子(我接触两个案例因家长和老师沟通不到位引起孩子出了问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老师沟通的内容都是有差别的,一定要因时而异).五、做好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作用当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时,首先是老师要用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因为他有不足才来接受教育呢。其次是家长也不要太过紧张,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老师是咱的再生父母,要尊重老师,老师也不容易,让孩子想想:老师不管他,老师工资一分也不少;无论学生成绩好坏,老师还是当他的老师,不可能因为某一个学生成绩好还是不好影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