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实用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晚年号震川,苏州昆山人。明代散文家。作者介绍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从小立志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8岁丧母,23岁娶妻,27岁时丧妻。主要经历•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沧浪亭记》等。•今有《震川先生集》。文学成就1、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2、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3、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一、文题解读(结合《教材全析》):文体知识1.归有光字熙甫,号,别号,称,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感情,细节。其散文对清代的派影响很大。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表达、的感慨以及对、和的深切怀念。震川项脊生震川先生震川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家庭琐事清淡朴素自然亲切真挚深沉生动传神桐城叙事抒情项脊轩家庭琐事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祖母母亲妻子•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二、细听朗读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一)读准字音•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楯:偃仰:•万籁:迨:异爨:•老妪:婢:先妣:•呱呱:阖门:象笏:•扃牖:长号:枇杷:二、朗读课文xuānlùqìyuánshǔnyǎnlàidàicuànyùbìbǐgūgūhéhùháojiōngyǒupípá(二)、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的用法。正音:垣墙周庭()婢女()姊妹()呱呱而泣()先妣()持笏()断句:顾视无可置者庭中通南北为一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yuánbìzǐgūbǐhù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判断句(古今异义)今义:寺院的住持名作状,向下每次,副词环视……的地方北,名作状,向北。得到过了已经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为,动词使(之)不(从)上面漏雨名作状名作动,筑墙围绕连词,“来”。表目的才……的样子状语后置句光彩,美景静默的样子独自端坐离开挡表转折不时省略句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助词,“的”然而,表转折值得错杂在状语后置句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可是我在这里居住,有很多值得喜悦的事,也有很多值得悲伤的事。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先前这里是一个整体名作状到处名作状,向西表修饰状语后置句开始修筑总共名作状不久修饰关系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开始修筑了篱笆,不久就又修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判断句介词,和,跟常常,往往通“尔”,你状语后置句名作动,喂奶状语后置句在这里状语后置句她这地方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连词,表修饰用偏指一方,“她”位于动词前,助词,不译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介词,从探望,看望你的怎么一整天介词,用名作动,有成效结构助词,“的”省“于”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等到离去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取得成效,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期待/等待了呀!”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不久”音节助词,不译连词,“来”,表目的应当代词,“它”泛指“看”,有“回忆”的意思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能控制自己”名作动,上朝判断句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在昨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控制自己啊!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以前曾经动词,“是”位于时间词之后,音节助词,不译“经过”连词,表修饰介词,“凭”“总共”“能够”“被烧毁”,被动句“大概”“……的原因”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已经写了经常向有时靠着写字,名作动转述什么叫古代指女子出嫁我已经写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代词,“那”代词,“那”才格局状语后置句可是结构助词,“的”“亲手”,名作状所字结构省略句,判断句(它是)那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那以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才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重点词语1.以当南日:挡。2.室始洞然:明亮。3.迨诸父异爨:及,等到。4.凡再变矣:共变了两次。5.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兹,这里。6.大母过余曰:看望,来访。7.久不见若影:你。8.何竟日默默在此:全部,整个。(三)、积累字词9.比去:比,及,等到;去,离开。10.瞻顾遗迹:看。11.轩凡四遭火:总共。12.殆有神护者:大概。13.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14.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三、内容解读项脊轩志主体补记(1-3)(4-5)围绕项脊轩的兴废,记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18岁33岁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追续和补充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句回答)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启下思考四、精读探究喜前后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项脊轩狭小破漏阴暗修缮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不漏明亮幽雅前后对比鲜明喜爱之情深厚喜项脊轩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不漏明亮幽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志趣高尚,心境恬淡这一节的景色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渲染项脊轩的清幽境界?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斑驳,小鸟时鸣;表现了作者的幽静、恬适、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质疑探究悲项脊轩轩之变迁——家庭败落,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轩之人物——回忆母亲,物存人亡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回忆祖母,辜负重望大母过余曰……持一象笏至……轩之地位扃牖而居,遭火不焚。——闭门苦读,历尽劫难补记:怀念亡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死后室坏不修。悲乐余久卧病。悲睹物思人,悲从中来。以轩贯穿,完整严谨。志修葺一新景色幽美自得其乐诸父分家母亲离世祖母去世四次遭火妻子亡故可喜可悲优美淡雅真挚动人项脊轩对比反衬,悲叹基调。(详)(略)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六、赏析艺术——扣扉问食母亲——慈爱祖母——至轩过余——怜爱期望亡妻——凭几学书归宁妹语——恩爱怀念往昔,思念亲人2、善于利用白描,细节描写。六、赏析艺术例: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2、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3、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情意真诚,嘱咐庄重。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