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对策研究文-教育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东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对策研究文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尤其先进国家地区的共同选择,其发展模式最终都落在内涵发展上。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教育也逐步转入内涵发展的轨道。本文在厘清广东技工教育内涵发展提出过程的基础上,分析正视技工教育内涵发展面临的问题,从特色发展、强师工程、产教融合、合作交流、教学改革等五大方面研究探索推进广东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对策。“内涵”是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是相对于“外延”的哲学名词。外延式发展侧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大,主要表现为适应外部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则重点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本文立足广东实际,对如何加快广东技工教育内涵发展进行理论思考和对策研究。一、内涵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1.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尤其先进国家地区的共同选择欧盟于2011年3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主题为“未来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走向”的国际会议,指出“没有任何一个目标在没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可持续地实现”;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10月启动“为了美国未来的技能”的政策行动,强调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是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德国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国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战略;英国于2010年11月颁布了《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和《为可持续发展而对技能投入》两个国家战略性文件,提出要通过提高技能水平,使英国“具有世界级的技能基础”。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本身就与社会生产力,与国家价值导向和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要素紧密相连,更是培养大批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理论。职业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2.内涵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自引进“职业教育”概念以来,我国不断对教育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中专改为中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迫切需要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从国家、部委到省市各个层面,空前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将发展的重点落在“内涵建设”上。从国家层面上看,自2010年出台中长期人才规划和教育规划两项政策之后,2014年国务院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共同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随之问世。从省级层面,2011年就出台《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5年广东省政府更出台《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提出,2018年建成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形成具有广东特色、适应发展需要、基本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观政策文件精神,无非是要解决“职业教育体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相适应的问题,无非是要明确“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任务。这些文件所传达的精神,更具体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创新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强师名校工程,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推进多元办学,健全学校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学校办学规范高效。二、广东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提出在职业教育发展大潮中,产生于建国后工业化大生产需要的技工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起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进入21世纪后,面对“技工荒”现象,广东技工教育掀起规模发展热潮,出台了“双百万”、倍增计划等规模化、扩张型发展举措。近几年,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遵循技工教育办学规律,已逐步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1.“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内涵、特色发展”十六字方针的提出2013年12月24日,广东省人社厅召开厅属技工院校内涵发展专题工作座谈会,林应武厅长在会上提出广东省技工教育要“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内涵、特色发展”。短短十六字指明了广东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从“规模发展”逐步转为“内涵发展”,要作“特色”文章。随后,省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召开会议,组织省属技工院校对内涵建设进行研讨,征求业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探讨技工院校内涵发展对策。各院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内涵建设规划,制订内涵建设举措。2.《关于大力促进我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2014年11月,广东省人社厅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我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四个依托,将“十六字方针”写进文件成为总体要求,并明确提出要推动广东省技工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重大转变,全面提升广东省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同时,《意见》还具体提出广东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笔者认为,以这份文件为标志,广东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正努力推向“全面实施”阶段。三、技工教育内涵发展面临的问题广东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宏图绘就,前景开阔,很多政策举措也十分有力。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一体化师资建设的问题(1)认定缺乏权威性。2013年,人社部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明晰了“一体化教师”的定义、分级和标准,但是并没有明确由哪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相应的认定工作。与职称制度相比,明显缺乏权威性。目前,各技工院校只能根据国家标准,自行制订认定办法,自己认定“一体化”教师。在各个学校之间,“一体化”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要求也各不相同,也使得教师们对“一体化教师”认定评审缺乏认同感。(2)激励缺乏政策支持。《标准》中的一体化教师认定的条件和要求,高于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然而,在工资待遇、福利补贴、职务奖励等方面尚缺乏相应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导致教师们对“一体化教师”缺乏参评动力,一体化教学工作往往也难以有效落实。2.专业建设的问题(1)专业设置同质化。当前,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仍存在一窝蜂追求热门专业、一根筋固守传统专业等问题,导致从省属、到市属甚至县属学校,专业设置同质严重,雷同很多。于是每逢招生季,出现众校“各显神通”,立足同一专业抢夺生源的现象;而到了就业季,却出现不同院校、同一专业学生“各显神通”,瞄准同一岗位抢夺就业的情况。而一些新兴产业、地方一些特色产业的岗位却开出高薪也无人问津,出现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与此同时,院校之间在拼生源、拼资源、拼建设的过程,也导致内耗严重。这需要从全省的高度,进一步理顺学制,梳理各地专业,推动全省技工院校错位发展,实现中技、高技、技师学院各个学制的有效接驳。(2)省级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尚未建立。按照相关要求,省内各技工院校纷纷建立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但是省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却一直姗姗来迟,不但出现各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作用不一,使命、任务不明等情况,而且出现全省各地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从全省的层面进行统筹协调的问题。这也客观导致上述提出的“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的产生。所以应尽快建立省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导地方和技工院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开展重点产业需求和专业预警分析,定期发布专业调整指导目录,为全省技工院校提供专业设置的“风向标”。3.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定位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不是教育部门一家能承担的任务,必然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劳动就业、行业企业等多个部门和社会机构。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凡是符合《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并经过行业协会对办学资质认定的企业可以从事职业教育,被称之为“教育企业”。“教育企业”的出现,打破了教育机构只是学校的传统观念,使企业和学校真正成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共同体,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法中对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法律意义的界定,企业不具备办学主体的地位,它只是职业教育的参与者而非举办者。以校企合作为例,由于企业的定位不明确,技工院校学生前往企业顶岗实习时,就导致了企业与学校分别承担什么责任、实习期间管理职责如何区分、未满18周岁学生能否顶岗实习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四、广东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对策要提升广东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就要按照《关于大力促进我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地区、学校、专业的实际,树特色大旗,走合作道路,谋改革新篇。1.优化专业,让特色成为一面旗帜何为“特色”?简单而言,即技工院校专业要有特色,区别于其他类型院校;各个技工院校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避免千校一面,重复建设。像山东蓝翔、新东方、(英)诺兰德学院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发展成为它们的旗帜。人们一说到要学哪个专业,就应景浮现那个学校。所以,技工院校应面向市场需求,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成立省级专业建设指导机构。依托政校互动,第一时间感应所在省市的产业规划和政策;依托校企合作,第一时间感应行业企业的技能需求。经过多方互动、融合和提炼,技工院校各自打造一些紧贴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整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的特色专业。特色就是品牌,特色甚至是全国性、世界性的。一所技工院校的专业特色一旦抓得准,假以时日必然享誉一方,名满全省乃至全国。2.强师工程,打造一批专家型技能大师强师之“强”,在于技工院校也要有自己的专家,也要有自己的大师。《意见》提出“强师领航计划”,明确要建立师资培养培训网络,健全教师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一是培养理念。无理念,培养难以奏效。专家型技能大师培养与面上的师资全员培训不同,这种培养是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基础上的专家型培养,他们必须既能“把脉”,又能“开方”,还能升华成理论表述,并指导别人。二是培养标准。要借鉴职称制度,按照《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加快制定一体化教师、专家型技能大师等各类教师的培养标准、认定程序和奖励机制。三是培养载体。无载体,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要建立各个层次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传帮带。四是培养方式。培养,必须是按需进行,培养对象缺什么,需要提升什么,就培养什么;研修、顶岗、跟岗、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都可以根据需要选用或综合采用。3.产教融合,使校企成为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目前,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主阵地是院校,企业仅仅是配角而已,由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企业承担校企合作的动力和热情是不足的。实际上,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岗位,这要求培养出来技能人才最理想状态是“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要做到这一点,校企双方偏废一方或弱化一方,都难以实现。因此,在当前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应该乘势而上,充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将校企建成技能人才培养的共同体,才能真正做到产教融合,从化实现企业得人才、职工得技能、学生得就业、学校得发展的多赢局面。4.合作交流,让思维跟上世界的步伐在当今全球化的视野下,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如果没有标杆、没有对比、没有交流,就难以持续深入进行,也容易模糊目标、迷失方向。因此,技工院校的内涵发展,也不能闭门造车,偏安一隅。既要站在全省、全国的角度谋划发展,也要注意吸收消化世界上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创造条件与国外高水平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办学,建立稳定的校际关系,借鉴“一试三证”的成功经验,适应粤港澳台经济区域发展需求,组建区域职教联盟,共享“两岸四地”职教资源,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职教品牌。同时,要以参加世界技能竞赛为契机,加强与境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引进或共同开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及认证体系,引导广东省技工院校在思维上跟上世界的步伐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