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第36中学附小高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一、发展历程二、新兴的信息技术三、改进与完善一、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计算机课程”第二阶段,“信息技术”第一阶段,“计算机课程”1981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前苏联学者伊尔肖夫首次提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二文化”。1982年原教育部作出决定:在清华、北大和北师大等5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BASIC语言选修课,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教育的起源。第二阶段,“信息技术”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因特网文化”、“信息文化”的新提法,迅速取代原来的“计算机文化”的老提法。衡量“信息文化”或“网络文化”素质高低的依据,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这种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可称之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应的能力可以称之为“信息能力”。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第一层次:教学方式:讲授式学习方式:听讲信息技术:演示工具硬件要求:教师机+投影仪它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它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它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仍然广泛沿用的方式。第二层次:教学方式:个别辅导式教学学习方式:个体作业信息技术:简单的人机交互硬件要求:人手一台电脑它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它可以决定学生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它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1、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这些都是关系到个人和团队的成败重要因素。此层次,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年、月、日2、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该层次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该层次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该层次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例如:教学五年级《圆》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一中同长也”是什么含义?你知道太极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吗?你能用圆规画一个吗?3、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计算等。三、新兴的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一)交互式电子白板(二)微课(一)交互式电子白板近年来出现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以其出色的表现,正在逐步成为代替传统黑板,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有效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较好地适应了课堂上教师“边走、边说、边写”的行为习惯,真正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课堂成为教师、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是科技与人文兼顾的一个范例。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由电子感应屏幕、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组成。电子感应白板面积大小适中、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其作用不仅相当于投影幕,并能代替传统的黑板,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1、与传统形式相衔接实现课堂的信息化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平台引入课堂后,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建构了一个类似传统“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呈现多媒体资源的同时,可以直接在所呈现的图片和文字上进行“标注”“书写”和各种人机交互操作,教师不用改变“板书+讲解”的教学行为,弥补了播放PowerPoint的一些缺憾。基于交互电子白板平台的“PPT讲义+标注”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过程中的的主要模式在备课环节老师们的重点是“准备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改变以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先怎么讲,后怎么讲”的模式。教师不再仅仅用PowerPoint写讲义,而是根据教学活动准备各种教学资源,并将图片、照片、动画或课件等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课堂上调用。上课时,教师依旧可以写“板书”,而不是以“字幕”代替,教学进程随师生活动推进,课堂上资料的调用比使用传统的“挂图”还要方便。调用时,教师只需“点击”或“拖动”,从而摆脱了以往传统教学及使用PowerPoint的结构化束缚,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起到了支持作用。2.创新课堂生成架构拓展多种交流形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推拉、拖放、探照灯、隐藏、拉幕、涂色等功能,提高了视觉效果,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平台,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活动。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与其他同学共享,实现知识的建构。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3.倡导资源型教学应用拓宽备课的内涵及外延在“教师活动—媒体使用—学生活动”模式组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交互电子白板调用资源创设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或讨论,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协助并围绕学生提出的疑问参与讨论,学生在交互电子白板上呈现自己的发现或观点,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一切丝毫看不到为使用媒体而使用的做作,课堂上如行云流般自然流畅。微课”是最近几年出现,随着翻转课堂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授课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利用5-8分钟,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二)微课1、在制作微课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教师在所选题材上下大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典型例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本知识点。其次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搭配,字号搭配,颜色搭配,错落有致,使用的文字尽量少,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再次讲解时候心中要有学生,语言要用普通话,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最后就是对时间的把握,引入和结题要简洁明了。整个视频要控制在5-10分钟以内。2、微课在教与学中的使用及意义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构建“自主—互动—探究—发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本课题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1.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在中小学电教、电化教育研究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课题参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等在不同层次的杂志上发表或者在国家、地市区级比赛中获奖。不完全统计,相关论文各级各类获奖总数36篇左右。课题组遴选出36篇组成本课题的“优秀论文集”。2.优秀教学案例:课题研究过程中共积累了40余个教学案例,课题组筛选出了24篇优秀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均在不同级别的竞赛评比中获奖,组成本课题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集”。3.优秀课件: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课件,有的课件参加全市乃至全国不同形式的比赛,并获得各级各类奖项。遴选出的优秀课件总数在68个左右,刻录成4张“优秀课件集”。4.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相应策略。5.充分利用设备优势,对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工作。课题研究产生的影响1、以课改科研为契机,砺炼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我校所有45岁以下的教师都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的考核。40岁以下青年教师都至少掌握了一门以上制作课件的软件使用方法。青年教师徐建已在徐州市小有名气。多次在省、市课件、论文评比中获奖;还在徐州市县区特教系统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承担了命题和评委的工作,已经成长为一名教坛新星。所获奖项有:2015.12徐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小学数学组一等奖2014.12“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网络团队教研比赛小学数学组二等奖2015.10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全国小学数学教研员培训班上公开课2014.8“国培计划(2014)——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河南小学数学老师公开课2014.12徐州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微课一等奖2012.7徐州市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技能大赛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一等奖2、围绕课题研究,提倡有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深化课题研究,学校又确立了《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子课题,围绕“有效教学”的研究,扎根于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网络资源库题组训练的研究》又被立项为徐州市第十二五规划课题。3、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备的投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学校每个班改造成多媒体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台、音响系统、校园广播等设备,建成了千兆基础的校园网络。现在我校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比率呈逐渐上升的形势,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好处的同时,学校及时引导开展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