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题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2.教师准备、整合好相关课件。教学流程与评析:一、激趣引题1.播放歌曲《为了谁》。2.师: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就像歌词所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却知道你为了谁。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党员的高大形象。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播放纪念抗洪救灾的歌曲《为了谁》,既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调,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环节为引入学生文本对话打开了突破口,找准了切入点。】二、合作交流1.师: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导:在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了几个关键词,洪灾老汉人们,那本文的主人翁是谁?(老汉)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救出村民的?(洪水来临的时候)【评析: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三、品读感悟师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如其来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生汇报:生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生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生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生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生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师:(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句子)。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句子用心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你的体会。生:汇报,谈感受。生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洪水像魔鬼一样非常可怕。师:你用魔鬼这个词来形容洪水非常恰当。你体会的不错。谁还想说?生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雨下的很大。师: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倾盆大雨)生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我体会到水位在不断上升,形式非常危急。师:你很会思考,说出了你独特的感受。(指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词、句谈体会。)师小结:是的,同学们看,这些句子简洁、精炼,却字字千钧,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位不断上升,灾情不断加剧,形势不断严峻,下面我们让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进一步感受一下洪水的可怕。(观看视频,想象体验)播放视频,老师激情描述:洪水来了,它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它冲毁了道路,冲塌了房舍,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这时,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睡梦中。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假如你就是当时的村民,你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像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生1:我会吓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师:说出了你的真实感受。生2:我会不顾一切的跑出去逃命。师:你说的很实在,相信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赶紧逃命。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自读课文。师: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出人们表现的词语。生1:你拥我挤生2:跌跌撞撞生3:疯了似的师评价:同学们读书读的很仔细,找出了文中的关键词。师小结:同学们,我想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都会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现在让我们通过读,再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可怕吧。(指生配乐读)【评析: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借助画面,教师陈词,通过自读、自悟,谈感受。】过渡:师读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读到这你想到了什么?生:这座木桥是人们逃生的唯一出路。师(画窄窄的桥),描述:这座窄窄的木桥竟然是全村一百多号人逃生的唯一生路。桥的一边是死的危险,桥的另一边可能就是生的希望。(板书:死生)师:全村一百多人就这样疯了似的,你拥我挤的涌上木桥,你想可能会发生什么后果?生1:木桥会塌,人们会掉进水里被冲走。生2:会造成桥毁人亡的后果。师:同学们,面对灾难逃生时人的本能,就当人们失去理智疯了似的涌上木桥时,却有一位老汉泰然自若的站在木桥边,他在干什么呢?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评析:通过人们的反应和木桥的窄小,引导学生想象,突出老汉与村民们不同的表现,为下文理解老汉的品质和精神做好了铺垫。】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师随机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这两个句子,你会找哪些?生1:站着生2:不说话,盯着生3:像一座山师:(出示这几个词语)有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去读这个词,另一只眼睛要读透这个词,你能找一个词语去好好读一读吗?生1:“他像一座山”我体会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非常需要一个人出来指挥这乱哄哄的场面,此时的老支书就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师评价:你真正用心读书了,你读出了自己的思考,非常好!)生2:“不说话,盯着”从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老汉可能在想办法逃生。师追问:是想办法自己逃生吗?生2:不是,是想办法帮全村人逃生。生3:“站着”告诉我们老汉可能是第一个来到木桥前的。师追问:那他为什么不先自己逃生呢?生3:因为他想着要让群众先逃生。(师评价:你想的很对,说出了老汉心中的想法。)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了“像一座山”来理解老汉,现在就让我们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地读读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像大山一样站的稳稳地,想着办法救人们。再读这句话——(再次齐读)【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授之以鱼场更会让捕鱼者自主发现、自主行动,最后满载而归。】师:还有哪些描写老汉的句子?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出示句子)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老汉很着急,扯破嗓子喊话。通过“沙哑”一次可以体会到。师追问:老汉为什么要喊这么大声呢?生:因为当时洪水的声音很大,必须要大声喊人们才能听得见。(师评价:你能结合全文来理解,真不错。)生:因为当时的场面很混乱,所以要大声喊话。(师评价: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说的很对。)师:同学们仔细看这个句子,期中的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你都会有新的发现。生:老汉说的话很简洁。生:三个叹号说明老汉说话很有力。生:老汉心系群众,让群众先过去。生:老汉关心群众,为人民着想。师:再读一读老汉的话,你读出了什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引读:洪水逼近了,死亡逼近了,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的喊话:人们就这样疯了似的拥上木桥,后果不堪设想,老支书沙哑的喊话:作为一名党员,就应当把人们的利益放在首位,老支书沙哑的喊话:【评析:创设情景引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老汉心系群众的品质将学生潜移默化,震撼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共鸣。】师过渡:是不是所有人都听从了老汉的说法呢?生:有人不同意,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师:老汉是怎么回应的?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师指导学生有感读。读出冷冷的语气。师:接着发生了什么事?生:“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头豹子。’”师点拨:(1)句中表现老汉动作的词语有哪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个怎样的老汉?读出老支书的愤怒与无私。(2)哪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揪,我体会到老汉很生气。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汉为什么生气?生:因为小伙子不守纪律,他是党员,却没有排到后面去。师: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老汉不把小伙子揪出来,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又会有怎样的结果?生:人们会乱了秩序,还会出现你拥我挤的场面,桥还是会塌。师:正是因为老汉想到了这点,所以他把小伙子揪出来。让我们带着刚才交流的感受读读这个句子。师过渡:后文还有描写老汉和小伙子之间举动的句子吗?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师:在这个句子中也有一个醒目的动作,你找出来了吗?生:推。师:同学们,刚才老汉还生气地把小伙子揪出来,现在却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去,从这两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为什么推小伙子呢?生:老汉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小伙子。师:水渐渐窜上来了,让我们帮老汉一起推一把,引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容不得多想请你给老汉加点力气推,读------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地推,读-------【评析:老汉干脆利落的两个动作“揪、推”,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大义灭亲、父爱如山”的高大形象,读罢此文,身临其人。】师小结:然而洪水无情,突然“轰”地一声,木桥断了,人们站在对岸的高地上,再回头看,(边说边擦掉板书)没有了窄窄的木桥;没有了美丽的村庄;没有了健壮的小伙子;也没有了如山的老支书。一切都没有了……此刻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老汉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广袤的天地之间。同学们,谈歌的这篇小小说呀,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中的老支书再过不长时间就要退休了,故事写到这并没有结束。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的结尾。四、总结升华1.出示结局,师配乐朗读。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结尾,你突然明白了什么?生:原来老汉和小伙子竟然是一对父子。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老汉刚才的那两个动作,一揪和一推,是有情还是无情,对谁有情?对谁无情?生:揪是对小伙子无情,对群众有情。生:推是对小伙子有情,对自己无情。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动作,揪字,在儿子和群众之间,老汉选择了群众,这不正是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吗?推字,在老汉和儿子之间,他选择的是儿子,这又是一位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深的父爱。2.想想来祭奠老汉的还会有谁?他们会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师小结:(出示老汉画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老汉,一位农村老党员,为难关头,一瞬间的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无疆,父爱如山。木桥虽然冲塌了,但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我们党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桥梁,(板书:为人民服务。写成弧形象征桥梁。)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板书:舍己为人永垂不朽)老汉的高大形象将永远记在我们心间。这也是课文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五、课外延伸师过渡:同学们,这是课文中的一位无名英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同样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出示图片,师描述。这是在雪灾和地震时拍的照片。2008年1月26日,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巍巍铁塔不堪冰雪的重压,折断坍塌,三位队员上塔除冰,不幸因公殉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喊出这三位队员的名字:罗长明、罗海文、周景华。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捍卫了电网的安全,是何等的悲壮。这是08年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的爱人在给谭老师擦拭遗体上的灰尘,在地震发生的一刹那,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了四名学生,学生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同学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播放视频《为了谁》)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们以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了别人的生命,这是何等的悲壮。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老师有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