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31-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交通规划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1上海市国际旅游度假区交通规划研究黄臻谢辉朱洪【摘要】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具有客流规模波动大、个体交通比重高、进出高峰时间集中等特点。通过对其交通需求和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三横四纵一连线”道路系统、多层次体系的公共交通以及停车和应急交通管理的规划方案,并对运营规划实施以来的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为度假区交通规划研究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关键词】国际旅游度假区;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上海市1引言旅游度假区作为目的地在旅游业中承担着重任,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也规划建设了度假区,用来推动现代服务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旅游区在如果不是旅游景点的基础上,还包括主题公园、度假酒店、商业等,如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长隆旅游度假区等。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上海迪士尼项目。2010年底,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成立,并明确度假区应当以上海迪士尼项目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建成能级高、辐射强的国际化旅游度假区域和主题游乐、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业零售、体育休闲等产业的集聚区域。图1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区位示意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2上海国际度假区位于浦东新区中部,是上海借力迪士尼项目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现代服务产业高地的战略举措,对于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度假区用地总面积约24.7平方公里,核心区(即迪士尼项目园区)面积7平方公里,外围功能区面积17.7平方公里。随着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运营。如何结合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特点,构建相匹配的综合交通系统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度假区核心区的交通系统进行分析。2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客流规模分析根据核心区各个项目的吸引量、国内外已建成的主题公园运营状况、国内市场潜在的需求和市场运作等各方面因素,并结合分期建设目标,预测客流规模为:近期一个主题乐园及相关设施建成运营,度假区年客流总量2000-2300万人次;远期,全部三个主题乐园及相关设施建成运营,年客流总量5000-5200万人次。根据与国内外主题乐园度假区的客流规模对比分析,近期核心区的每平方公里用地日均客流规模在0.8~1.85万人次/平方公里。预测工作日客流约5.6万人次/日,周末、暑期客流9.2万人次/日,超高峰节假日客流约13万人次/日。表12015年国内外主题乐园客流对比用地(平方公里)年客流量(万人次)每平方公里用地日均客流规模(万人次/平方公里)佛罗里达迪士尼12420490.05加州迪士尼2.0718282.42东京迪士尼和迪士尼海洋2.01乐园:1660海洋:13604.12日本环球影城0.5413907.05长隆海洋王国1.327491.55香港海洋公园0.927392.20香港迪士尼1.266801.483交通出行特征分析3.1客流来源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客流组成较复杂。考虑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经济的发展、1-3小时交通圈的逐步形成。客流大致可分为上海市民、长江三角洲游客、长三角以外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研究报告,上海市民约占30%;长三角地区游客约占40%;长三角以外地区游客约占25%;境外游客约占5%。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33.2交通出行方式游客分为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出行方式选择如图2。注:外地住宿散客同本地游客出行方式。图2游客出行方式选择交通方式的选择上,在国外轨道交通可达的大型游乐设施、大型展会(博览会),占客流50%-60%的游客会考虑采用集约交通作为出行交通方式。近期个体交通约占4成比重,远期随着轨道21号线的建成,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集散方式。3.3交通出行趋势根据迪士尼一期的运营计划,结合过渡性开发区开发计划,核心区交通需求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客流量分布不均,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客流量波动较大。开园年核心区超高峰日的客流约为平日客流的2-3倍。鉴于旅游度假区的特点,交通受天气、气温等影响也较大。2.周末节假日离园高峰时间较迟,高峰小时集中且客流量大。客流进出园高峰与城市日常高峰错开,进园高峰集中在9点到11点。离园高峰在闭园时间,瞬间游客集聚,工作日为20:00—21:00,周末和超高峰日(节假日)为21:00—22:00。3.核心区客流小客车出行比重比预期高。预测核心区一期的小客车比重约为40%。考虑到核心区出游主要以家庭游客为主,小客车和出租车比重比预期较高。4.出行高峰时间对本市通勤高峰重叠较少。度假区运营时间根据不同特征日进行区分,工作日的入园高峰时间与通勤交通高峰时间基本不叠加,对本市正常交通运行影响较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44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提倡集约交通方式为主体,构建“便捷、快速、安全、绿色”的度假区综合交通体系目标,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出行需求。1)构建以集约交通方式为主体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对外及内部公交线路组织。2)完善度假区对外衔接骨干路网,分层进行道路引导。3)适当控制停车规模,节假日区域各地块之间实施泊位共享。4)制定常规及应急交通保障方案。5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交通规划研究要素5.1多层次构筑公共交通体系1)“两线一站”度假区核心区轨道交通11号线为开园年唯一一条直达线路,直接连接中心城通道。其运营需结合不同特征日的闭园时间,满足闭园后1.5个小时内的客流疏散需要。规划21号线南北串联浦东新区,与2号线在广兰路站进行换乘,与16号线、9号线、13号线和14号线等多条线路进行换乘,使度假区能便捷地接入全市轨道交通网络,分解11号线迪士尼站站点压力。图3规划轨道线路图2)地面常规公交服务周边游客、居民、工作人员为了弥补轨道服务空白区域,服务周边居民、游客和工作人员,常规公交线路需联系周边重点镇及轨道站点。利用现有周边公交线路资源,延伸或局部调整引入度假区。共设置3条线路,在南公交枢纽上下客,满足东部川沙新镇、南部惠南镇、西部周浦镇等方向居民及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5园区员工的公交出行。3)商旅快线提供直达、快速、点对点服务快线巴士提供快速、直达服务,主要为住在外围郊区、乘坐轨道不便或耗时较长、外省市的游客服务。重点覆盖市内主要旅游集散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以及上海周边300公里范围(当日往返)的长三角地级市。规划在旅游集散中心设置3条线路(上海体育馆、虹口足球场、南浦大桥枢纽),交通枢纽“3站2场”设置5条线路(浦东机场、虹桥枢纽、上海站、上海南站、白莲泾站)。4)出租车分区域设置出租车需区分市区(不限制服务区域,服务中心城和郊区)和郊区出租车(服务于外环以外的区域);两类车区分候车及蓄车区域,并提供专用上下客区及明显的指引标志。在3个公交枢纽分散布置上下客点,西公交枢纽以市区出租车为主。优化出租车营运方式,满足高峰时段离园需求。图4出租车上下车位及出入口5)三条内部接驳公交连接主要景点和设施核心区内公交枢纽、停车设施和主要景点布局较分散,为便于游客在核心区内出行,需设置园内公交环线。规划3条接驳线路连接3个公交枢纽、7个停车场、2个酒店、行政办公区域、香草园、奕欧来等主要客流集散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6图5度假区内部接驳巴士线路图5.2“三横四纵一连线”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满足度假区及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应具备适当的应急交通保障能力。度假区及周边区域形成“三横四纵一连线”的高、快速干线系统,“三横”为中环-机场北通道快速路、S1-S20高速公路、S32高速公路;“四纵”指S3高速公路、S2高速公路、华东路-南六公路、G1501高速公路;“一连”指申江路-秀浦路高架专用道路。图6核心区外围配套道路情况分层次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引导。江苏省、浙江省和崇明区方向主要通过G15沈海高速、S32申嘉湖和高速S2沪芦高速等高速公路进行引导。上海市域中心城主要通过中环线—申江路高架—西入口大道进入园区。根据车辆去往核心区的目的地,引导进入不同进出口,缓解西入口大道压力。5.3静态交通——提供1.95万个停车泊位原核心区控规在出入口处设置4处停车场,过渡性开发实施规划结合开发调整需求,新增2处停车场。考虑到近期个体交通的比重较大,实施方案在西北侧新增2处临时停车场。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7核心区共设置了7处停车场(5处配套停车场,2处临时停车场),核心区外部设置2处应急停车场(南片区停车场、东片区停车场),共计9处停车场,可供应小客车泊位约1.95万个。常规开放核心区内部停车场,可供应小汽车泊位1.07万个泊位、大巴车位528个;极端高峰开放外部2处应急停车场,可供应小客车泊位约5000-6000个。此外,希望通过停车费等管理手段来抑制小汽车出行。a)原规划及调整方案b)现实施方案图7核心区停车场分布图5.4交通应急管理1)细分各种应急事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对客流采取预警机制,并开展极端大客流、轨道交通故障及极端天气下等应急交通保障研究,联合相关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制定园区内应急措施、周边道路管理措施、地铁站点的应急疏散措施、公交和出租车等应急组织管理措施。2)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在应急事件中,明确区内外交通系统指挥的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6度假区交通规划实施分析6.1度假区交通设施情况度假区开园前,外围高快速路除S3外基本建成,西侧和南侧部分配套道路未实施。周边配套道路包括度假区高架、S2、六奉公路、唐黄路、航城路、南六公路等9项工程全部竣工。核心区内部道路“1环、2辅、3大道、1支”7条道路,总长10.8km,除环路东北段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内部设有的交通设施包括:11号线迪士尼站、3个公交枢纽、9处停车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8图8开园年核心区交通设施规划图6.2度假区交通存在的问题度假区正式运营以来,对规划方案的适应性进行了检阅,道路、轨道交通、停车等设施基本可以满足近期客流交通集散需求。但其中也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1)核心区内部交通指引标识不清或缺失,高峰时段易在重要节点产生拥堵。核心区内停车场及一些交通设施等信息较少在道路上提前进行诱导和指引,特别在迪士尼大道处会产生车辆缓行寻找目的地,造成节点的拥堵,而游客也会错过目的地或绕行到达。2)个体出行比重比预期大,公交、商旅快线等客流偏低。小客车由于轨道交通出行舒适度不高、接送客、网约车等原因,其出行比重比预测要大。公交线路、商旅快线因其服务范围有限,客流比预期略低。出租车在夜间离场高峰出租车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平均候车时间约1小时,通常要到23点后才能疏散完毕。6.3相关建议1)优化度假区内部交通组织,不断提高游客出行体验建议综合考虑客流和车流特征及交通组织流线,完善和优化内部交通指引标识。强化动、静交通联动管理,建议园区动态发布停车场车位余量、景区和外围道路车流信息等,方便游客合理选择路径,提前分散引导车流。根据交通设施布局,优化各类车辆到离度假区组织流线,合理设置社会车辆临时上下客处,强化内部环路及出入通道组织管理。2)加强客流高峰日交通保障力度动态掌握客流变化,强化公共交通出行引导或错峰出行,及时优化与启动大客流应急预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9案。通过外围电子诱导屏等动态信息,分方向引导道路交通流,避免进出车流过度集中在中外环高速南段和度假区高架等主要高快速路。根据停车场运行情况,合理引导车辆进场停车,适时启用外围2处应急备用停车场,并配套开通短驳公交及设置临时交通引导标志。离场晚高峰增加出租车供应量,增加出租车出口通道,尽快疏散客流。3)建立度假区交通跟踪评估机制建立交通跟踪评估机制,持续跟踪评估、制定与完善不同情况的交通保障预案。度假区即将面临冬季、春季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