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压制中国制造2025依据“301调查”(“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一般而言,“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337条款”主要是用来反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特别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人的权益不受涉嫌侵权进口产品的侵害。)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这是美国继3月初提升钢铝关税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单边贸易保护行为,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温。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影响整个亚洲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亚洲各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有上下游的产业链,中国的出口当中可能包含大量的从亚洲其他各国的进口,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影响整个亚洲产业链,而不是单纯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因此,中美贸易摩擦更大的问题,是可能引起的亚洲经济波动风险。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内需稳步扩张,为应对中美贸易争端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由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带来的就业岗位净减少的规模有限,风险完全可控。美中贸易逆差是系统性的经济问题,是由中美双方的经济结构、国际分工所决定,由市场自发引致的结果。造成美中较大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统计口径差异直接导致美对华贸易逆差被高估。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且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中国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销售等环节,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方出口报关价格,从而推高中方顺差。如果从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的角度来计算,美中贸易逆差会降低很多。二是国际产业分工带来的“顺差转移”。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推进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顺差转变为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初加工件,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顺差部分转变成为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三是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安排”,美国对我国长期实行出口管制。严厉的出口管制扭曲了中美贸易,导致美中贸易逆差额未能真实反映双方的供求关系,很多有优势的美国公司丧失了潜在市场机会,中方不得不转从其他国家进口。四是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必然导致的结果。经济理论认为,储蓄缺口必然导致贸易逆差,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可以直接用美元换取实物资源,并通过资本回流弥补“储蓄缺口”,使其有条件通过发行美元长期维持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是美元霸权的副产品和必须承受的成本,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真正诱因在美国。《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短期来看,美方的诉求是平抑逆差,而从更广泛的经贸领域来看,还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中期来看,主要是压制“中国制造2025”,保持自身对技术的领先。从301调查报告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征税目标不仅局限于贸易。海外并购是301调查报告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占到几乎一半的篇幅。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战略性行业疯狂地并购,获取美国的技术,如集成电路、机器人、航空、生物技术等。报告指出这些企业大多数具有政府背景或是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中国的并购行为其实是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行的非市场行为的技术购买。301调查报告非常清楚、非常明显的表明,美国要改变的是影响美国战略发展的制度性因素。这一现象也正体现出中美冲突的长期性,“中国制造2025”向将中国的产业往高端发展,美国在强调制造业的回归,这两种变动方式会使中美的产业结构越来越趋同,利益的冲突也会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