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对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来源:江苏省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发表日期:2009-11-1115:34:57收藏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决定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1、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我校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毕业生流向主要为南京、苏州、常州、本县等电子产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近几年,随着国际制造业向沿江地带的转移,苏南地区已经成为电子制造业的龙头地带,对高素质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电子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既包括在产品研发上追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包括在加工技术上的高技能性、熟练性;要求能够严格按照产品设计进行高质量地加工。因此,它对人才需求呈现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中的比例一般超过70%。根据近几年技术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分析,要求中等职校毕业生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创业素质五个主要方面,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生存和从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对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控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五个主要方面。2、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近年来,我校以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切入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通过严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时反映市场要求;通过规范教学实施过程,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等落实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目标要求;通过分块管理、分层教学、多方合作、产教结合、紧贴市场、争创特色等途径强化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加强社会服务、创新就业模式来拓展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空间。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几年电子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技术更新,带动了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反映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新的培养目标与旧的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比较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急待提高,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等,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把工作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充实专业、苦练内功、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通过课程改革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科技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习者发展要求,构建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相衔接、与行业企业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相融合、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对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目标和任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特点和行业企业的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适应的岗位群应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创业素质,以及良好的生存和从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掌握电子电工技术工人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电子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的基本能力,并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高级操作维护人员,能够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与服务业从事电子整机装配、维修、销售与售后服务、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因此课程改革应定位于通过实验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职教特色明显,突出区域特点的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基于以上课改目标,本轮课程改革应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开发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国家和省对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文化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关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建立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3、完善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评价方式。以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智能类型和水平,并鼓励和促进其发展。4、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省有关课程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建立与课程新体系相适应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教师建构性实施课程的管理和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的管理等制度。5、形成课程实施能力的发展机制。组织开展以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研究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创设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学习环境。“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对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6、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架构1、课程开发: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主要是要做到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互整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嵌入、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相互衔接。改变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原有的学科知识理解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以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中心,促进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开发;课程模式由原有的“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项目化课程体系下,形成一系列学习模块,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2、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形成学生的综合知识及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改革传统的以单一“课堂式”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模块的需求灵活采用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改革传统的学科教学下的教学方法,按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教学法;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由“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入式教学向以“学生为导向”的双向互动式教学转变;要努力构建模拟任务、模拟车间、模拟企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尽量缩短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情境反差。3、评价机制改革: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使能力的组合。这种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下通过单一的考试或考核进行分数量化进行课程评价的弊端。因此,我们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彻底改革原有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重心以及单一的评价主体,研究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以能力评价为中心,形成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4、教学管理改革: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适应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项目“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对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课程的实施,必将带来原有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研体制等多方面管理的配套改革。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建立起项目课程开发制度、完善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制度、教师业绩评价和教师发展制度、课堂管理制度、实验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教学计划开发和管理制度等。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保障措施1、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为课程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立有关行业、企业的人员组成的课程改革实验专业指导小组,切实发挥行业企业对课程改革的指导、参与作用,使课程改革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市场、地方需求密切结合。2、加强对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将相关教学部门、教研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研组长吸纳进改革领导小组,充实课改科研力量。课改过程中,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进行课题目标细化,研究任务分解,确保一线骨干教师人人参与课改研究。强化对课改研究过程的控制,加强课改成果的实验论证和完善,保证研究成果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研究重点转向课程改革实验方面来,不断加强校本研究。3、制定详实的课改推进计划和相关制度,保障课改工作有序开展。按组织动员——课改培训——研究任务分解——课题统筹——实验论证——修订完善——成果推广落实的基本程序,由领导小组确定课改推进日程。建立教师课程开发专题培训制度和定期交流、检查、评比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展情况。4、设立专项资金,为课程改革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设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题调研、研究物资消耗、人员培训以及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工作。制定有效的专项经费管理机制,经费运作方式应起到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并不断取得新成效的作用。5、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脱产培训、考级;教学生产实习时,师生共同训练;利用假期举办教学业务和实践“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对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技能培训班;校企挂钩,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改善教师专业结构;以课程改革为主旨,有意识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及国外相关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一线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强调校本研究的基础性、主干性地位,强化教研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改小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