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简答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何理解免疫系统的双重性):双重性——正常情况下,维持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异常情况下,导致某些病理过程发生,基本功能如(1)免疫防御: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微生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即发生超敏反应;若应答过低或缺失,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2)免疫自稳:若该机制发生异常,可能是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物质的应答出现混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3)免疫监视:若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2.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差别:自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逐渐形成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T、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细胞作用时效即刻~96h内96h后作用特点非特异性;无需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无免疫记忆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暂作用时间长3.列举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巴斯德(提出病原菌概念,指出病原就是致病菌;人为处理降低病毒致病性人工减毒疫苗;研制出鸡霍乱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现在免疫学之父)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发现多种病原菌,创立科赫法则;提出病原菌致病概念;多种减毒疫苗,包括结核杆菌的疫苗——细菌学之父)Behring(血清疗法和体液免疫——开创被动免疫临床应用的先河)Paul埃尔李希(侧链学说;“六o六”抗菌化学药物——化学疗法之父)梅切尼科夫(发现胞吞作用的存在;阐述乳酸菌好处——乳酸菌之父)4.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1)抗原的理化性质(自身性质)【抗原种类】【分子大小】【化学组成】【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物理性质】(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进入机体的途径】【机体遗传因素】5.什么是佐剂及其作用机理:定义——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种类——生物性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机制——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6.如何理解抗原的特异性及其交叉反应:交叉抗原的存在和交叉反应的现象并非否定抗原的特异性,而是由于抗原的异质性和共同表位所致的特殊现象。7.抗原的分类按抗原的性质分类:完全抗原和半抗原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根据抗原是否由抗原呈递细胞合成: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8.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及相关的编码基因)9.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它们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主导作用;在一些情况下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场所;产生胸腺激素。)骨髓(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的分化发育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的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T细胞(75%)和B细胞(25%)定居的场所;淋巴结是针对淋巴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毒素。)脾脏(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应答的主要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补体、干扰素;滤过作用,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衰老死亡的自身血细胞、某些蜕变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使血液得到净化;脾脏是机体贮存红细胞的血库。)粘膜免疫系统(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分泌分泌型IgA;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10.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定义与意义?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意义——使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有利于动员效应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1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基本结构——“Y”字型的四肽链结构,两条完全相同H链(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L链(轻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Ig的基本结构又叫Ig的单体。生理学功能:V区: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免疫调节;超抗体活性。C区:激活补体;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1型超敏反应。12.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5)免疫球蛋白【IgG】▪血清和细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成分(约80%,最多)▪半寿期最长(20-23天)▪是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均属IgG类,有多种重要免疫学效应,是抗感染的“主力军”▪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具有调理作用、ADCC作用、引发I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抗体、引起II型、II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可促进肿瘤生长的封闭性抗体等均属于IgG【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占血清Ig的5~10%;半衰期5天▪单体以膜结合型(mIgM)表达于B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记忆B细胞mIgM消失。▪分泌型IgM为五聚体,含有10个Fab,具有很强的抗原结合能力,含有5个Fc段,比IgG更容易激活补体▪在个体发育和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血清IgM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可用于早期诊断▪天然血型抗体是IgM【IgA】▪占血清Ig的10-15%,但却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血清型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分泌型主要存在于外分泌液▪分泌型IgA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婴儿的自然被动免疫)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新生儿易患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可能与sIgA合成不足有关【IgD】▪血清含量很低(0.03mg/ml,血清Ig总量的0.2%)▪半寿期仅3天▪血清型IgD生物学功能不清楚▪膜型IgD见于成熟B细胞(为其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膜结合型IgD构成BCR)▪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和mIgD,称为初始B细胞(naiveBcell),活化B细胞或记忆B细胞mIgD逐渐消失【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是亲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13.抗体的异质性产生原因?即Ig分子的不均一性,指抗体由多种多样的Ig分子组成。具体体现——▪不同抗原表位诱导的不同类型的抗体,其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不同(V区不同)▪不同抗原表位诱导的同一类型的抗体,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不同▪同一抗原表位诱生的不同类型的抗体,其识别抗原的特异性相同,但恒定区可以不同(C区不同)——还是不同的抗体(多样性)14.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哺乳类细胞的DNA合成分为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前者可被氨基嘌呤(R)阻断,后者在HGPRT(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存在下利用H和T,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在PEG(聚乙二醇)作用下发生细胞融合,加入HAT选择培养基后,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其从头合成途径被阻断而又缺乏HGPRT,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因而死亡,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培养而死亡,融合细胞因从脾细胞中获得HGPRT,故可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和增值。15.简述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优缺点:多克隆抗体: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也不易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易于在体外大量制备和纯化,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无血清交叉反应,制备成本低。16.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受体、血浆及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等蛋白组成▪补体固有成分:又称补体成分—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构成补体基本组成的蛋白质*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MBL途径)*共同:C3、C5-C9▪补体调节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或细胞膜表面*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活性来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质;*包括血浆中的H因子、I因子等;*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DAF、MCP等;▪补体受体: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中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CR1-5、C3aR、C2aR、C4aR等。17.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细胞毒溶菌、溶解病毒的作用▪调理作用▪免疫粘附作用▪炎症介质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激肽样作用)18.列举补体激活途径及其差异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IgM,IgG1-3)复合物细菌脂多糖,凝聚的IgG4、IgA微生物表面的糖结构等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C3,C5-C9,B因子,D因子,P因子等C2-C9,MBL、MASPC3转化酶C4b2a-C3bBb-同经典途径C5转化酶C4b2a3b-C3bBb3b-同经典途径免疫学功能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同旁路途径19.简述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分类:按来源: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按功能: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生物学特性: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介导天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20.简述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作用多样性;作用高效性;作用局部性;作用短暂性;作用复杂性(多效、重叠、协同、拮抗、网络)21.细胞因子作用方式▪自分泌: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旁分泌:作用于比邻细胞,▪内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远距离作用。22.细胞因子的抑制性调节▪受体拮抗体▪可溶性受体▪假受体▪负向调节细胞因子23.粘附因子的分类和主要功能整合素家族:参与细胞活化、增值、分化、吞噬与炎症形成等多种功能选择素家族:参与炎症发生、淋巴细胞归巢、凝血以及肿瘤转移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介导T细胞-靶细胞、T细胞-B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与作用。黏蛋白样家族:参与早期造血的调控与淋巴细胞的归巢钙黏蛋白家族:介导相同分子的粘附,在调节细胞胚胎形态发育和实体组织形成与维持中有重要作用。24.比较HLA-I类II类抗原在结构、组织分布、功能方面有何特点?MHC-I类分子结构α链β链,组织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功能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MHC-II类分子结构α链β链,组织分布APC、活化的T细胞,功能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CD4结合,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25.简述MHC的遗传学特性:多基因性、高度多态性、单体型遗传、连锁不平衡26.T细胞分化发育*场所:胸腺*关键因素: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局部活性物质)*过程:祖T细胞→前T细胞→未成熟T→成熟T*表型:DN→DP→SP*重要事件:阳性选择、阴性选择*结果—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性以及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27.T细胞分为哪些亚群?1)根据活化状态:初始T、效应T、记忆T2)根据TCR双肽链构成不同:表达TCRαβT的T细胞、表达TCRγδT的T细胞3)根据αβT细胞的功能特点: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L、迟发性超敏反应T细胞TDTH。4)根据表达CD4/CD8:CD4+T细胞、CD8+T细胞28.试述B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表面受体】①B细胞抗原受体(BCR):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是B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