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1.血清离体血液自然凝固后分离出的液体2.抗凝剂或抗凝物质能抑制血液凝固的物质3.碱性染料有色部分为阳离子,能与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DNA、RNA等结合,主要用于细胞核的染色4.红细胞计数(RBC)血液一般检验项目,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结合,常作为诊断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指标之一5.血红蛋白(Hb或HGB)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6.网织红细胞(RET)在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7.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8.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9.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10.核左移外周血液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11.核右移外周血液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12.异型淋巴细胞在病毒、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疾病、应激状态或过敏源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表现为胞体增大、胞浆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13.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核溶解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的细胞14.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核酸变性、聚集形成的颗粒,经碱性染料染色后,细胞内可见到深染的颗粒15.血型及血型系统血型:血液各种成分抗原的遗传性状,是血液主要特征之一血型系统:由单个基因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16.交叉配血试验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含有不相配的抗原和抗体成分的试验17.ABO血型鉴定盐水介质法ABO血型抗体以IgM为主,属于完全抗体。IgM抗体分子链较长,能克服红细胞表面的排斥力,同时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能在生理盐水中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18.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fl范围内,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概率19.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是一个偏态分布的单峰光滑曲线,通常在2~30fl范围内,主要集中在2~15fl20.激光散射法将稀释、染色、球形化的细胞悬液注入鞘液流中央,单个细胞沿着悬液和鞘液流两股液流整齐排列,以恒定流速定向通过石英毛细管,即流体动力学聚焦技术21.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22.乳糜尿由于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中,尿液呈乳白色浑浊23.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镜下红细胞3个/HP224.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25.组织性蛋白尿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26.尿比重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27.尿渗量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颗粒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蛋白质和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对其影响较小,可以确切反映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28.尿液离心染色显微镜检查法为了鉴别病理性有形成分和提高白细胞、闪光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和真菌的对比度,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尤其防止漏检透明管型,可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29.透明管型又称玻璃管型,主要由T-H蛋白构成,也含有白蛋白及氯化钠,呈无色透明状,在碱性尿液中可溶解消失30.草酸钙结晶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或信封样,有两条对角线互相交叉,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型或饼状31.尿液有形成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镜下检查到的成分32.代谢性糖尿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高血糖所致33.蜡样管型是由颗粒管型衍化而来,或因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逐渐形成的管型,也可能是透明管型在肾小管内停留时间较长演变而成的34.隐血试验(FOBT)检查粪便隐血的试验35.肠道菌群失调症粪便中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比例1:10,正常菌群减少甚至消失,而葡萄球菌或真菌等明显增多36.精子活动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活动精子所占精子总数的比例37.精子活动力精子前向运动的能力38.生精细胞即未成熟生殖细胞,指各阶段发育不全的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发育不全精子细胞39.精子计数一种指计数单位体积内的精子数量,即精子浓度。另一种是精子总数,即单次排出的精子的绝对数量(精子浓度×本次精液量)40.前列腺液由前列腺分泌的不透明的淡乳白色液体,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41.磷脂酰胆碱小体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呈圆形或卵圆形,折光性强,大小不均,形似血小板,但略大,故观察时应与血小板区分42.阴道分泌物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主要由阴道粘膜、宫颈腺体、前庭大腺及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俗称白带43.脑脊液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的无色透明液体44.黏蛋白定型试验是一种简易的黏蛋白筛检试验,可粗略区分炎性积液和非炎性积液45.血性渗出液一般呈红色、暗红色或果酱色,常见于创伤、恶性肿瘤、结核性积液及肺梗死46.漏出液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的体腔积液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积液47.渗出液炎症时渗出的液体局部组织发炎所致的炎性积液48.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链抗原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3解答题:1.血液标本常用抗凝剂和抗凝原理抗凝剂抗凝原理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与血液中的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中断枸橼酸钠与血液中的Ca2+结合肝素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草酸盐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2.皮肤采血法的采血方法轻轻按摩采血部位(左手无名指指腹内侧或耳垂),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消毒皮肤,待其干燥后,紧捏采血部位两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迅速刺入(深度以2-3mm为宜),血液自行流出或稍加挤压后流出。第一滴血液因混入组织液,一般将其弃之不用,或根据检验项目内容要求决定是否使用采血结束后,用无菌干棉签压住采血部位以止血3.皮肤采血法的注意事项采血时必须注意严格消毒和生物安全防范,采血针为一次性使用取血时可稍加挤压,但切忌用力过大,以免使过多组织液混入血液中采血要迅速,防止流出的血液发生凝固采用手工法进行多项常规检查时,血液标本采集顺序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的采血方法在穿刺点上端扎压脉带,并嘱受检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暴露拔除采血穿刺针的护套,左手固定血管,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刺入皮肤,再向前(针头与皮肤成5°角)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有回血后,将胶塞穿刺针(双向针的另一端用软橡皮乳胶套着)直接刺入负压采血管的胶头盖的中央,血液被自动吸入采血管内,同时松解压脉带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针拔出后再刺入另一采血管采血完毕,嘱受检者松开握紧的拳头,并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点,拔出穿刺针,继续按压穿刺点数分钟5.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缺氧,如新生儿(增高35%)、高山居民(增高14%)、登山运动员、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者雄激素增高,如成年男性高于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情绪波动(感情冲动、兴奋、恐惧)长期重度吸烟静脉压迫时间2分钟(增高10%)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10%~15%)日内差异,如同一天内上午7时的红细胞数量最高药物影响,如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药物46.简要说明引起红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增多原因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呕吐、高热、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增多1.组织缺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代偿性增高:异常血红蛋白病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非代偿性增高:肾癌、肝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瘤、肾积水、多囊肾和肾移植术后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评价疗效放疗和化疗的监测药物影响8.血涂片制备的质量保证项目和评价项目评价载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制备血涂片1.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应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两侧留有空隙,边缘整齐2.血膜厚度、长度与血清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速度及红细胞比容(HCT)有关。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吼;反之则血膜薄3.HCT增高时,血液粘度较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的血涂片;相反,HCT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应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获得满意的血涂片染色血涂片应在1小时内完成染色,或在1小时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9.病理性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疾病临床意义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心肌梗死后3~4天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迅速增多恶性肿瘤与肿瘤组织坏死、纤维蛋白原增高、感染和贫血有关炎症疾病急性细菌感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迅速增多)风湿病活动期(抗原抗体复合物增加)结核病活动期、风湿热活动期(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HIV感染(血清标志物阳性伴血沉增快是AIDS早期预测指标)自身免疫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沉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具有相似的灵敏度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慢性肾炎、免疫球蛋白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黏液性水肿、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其他退行性疾病、巨细胞性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瘤510.影响血沉测定的因素变化因素评价增快血浆因素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和异常克隆性免疫球蛋白,α、β球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红细胞因素大红细胞容易形成缗线状,使血沉加快;各种原因的贫血感染因素某些病毒、细菌、药物、代谢产物和异常抗体等中和了细胞表面的负电荷药物因素葡萄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白明胶、青霉胺、口服避孕药、甲基多巴、葡聚糖、普鲁卡因胺、茶碱、维生素A标本及物理条件标本溶血、血沉管倾斜、温度过高减慢血浆因素白蛋白、糖蛋白及磷脂酰胆碱等增高,抑制红细胞缗线状形成红细胞因素数量增加、大小不均或球形、镰形细胞增多,不利于缗线状形成物理条件血沉管不洁净或血柱含气泡、温度过低药物因素阿司匹林、可的松、奎宁1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反应性增多的原因类别原因急性感染细菌、某些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感染(最常见)炎症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支气管炎、肾炎、肾盂肾炎、结肠炎、胰腺炎、甲状腺炎、皮炎组织损伤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血细胞破坏严重血管内溶血急性失血消化道内出血、脾破裂、官外孕破裂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癌、胃癌)和肺癌急性中毒代谢性、化学物质、药物、生物毒素等中毒(与趋化因子增多有关)12.根据粒细胞的动力学特点,简述粒细胞分布、细胞池及细胞种类分布细胞池细胞种类动力学特点骨髓分裂池原粒~中幼粒具有分裂能力,1个原始粒细胞经过3~5次分裂,可增殖为16~32个晚幼粒细胞骨髓成熟池晚幼粒及杆状核不具分裂能力,经历3~5天,并逐渐发育成熟骨髓贮存池杆状核及分叶核停留3~5天,数量约为外周血液的5~20倍。中幼粒到分叶核粒细胞的成熟时间约5~7天,受到刺激时可缩短为2天血液循环池少量杆状核,分叶核为骨髓贮存池释放到血液的粒细胞的50%,随血液循环,约停留10~12小时,半衰期约6~7小时血液边缘池分叶核为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粒细胞的另外50%,粘附到血管壁上,与循环池的粒细胞随时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