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A,都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集合相等:若:,ABBA,则AB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B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B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CA5.集合12{,,,}naaa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奇函数=f(–x)=–f(x),偶函数=f(–x)=f(x)(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任意的x1,x2∈D,且x1x2①f(x1)f(x2)=f(x1)–f(x2)0=f(x)是增函数②f(x1)f(x2)=f(x1)–f(x2)0=f(x)是减函数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ax2+bx+c(0a)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abacab44,22,对称轴:abx2,最大(小)值:abac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xaxbxca;(2)顶点式2()()(0)fxaxhka;(3)两根式12()()()(0)fxaxxxxa.2四、指数与指数函数1、幂的运算法则:(1)am•an=am+n,(2)nmnmaaa,(3)(am)n=amn(4)(ab)n=an•bn(5)nnnbaba(6)a0=1(a≠0)(7)nnaa1(8)mnmnaa(9)mnmnaa12、根式的性质(1)()nnaa.(2)当n为奇数时,nnaa;当n为偶数时,,0||,0nnaaaaaa.4、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性质:(1)定义域:R;值域:(0,+∞)(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logbaNbaN(0,1,0)aaN.五、对数与对数函数1对数的运算法则:(1)ab=N=b=logaN(2)loga1=0(3)logaa=1(4)logaab=b(5)alogaN=N(6)loga(MN)=logaM+logaN(7)loga(NM)=logaM--logaN(8)logaNb=blogaN(9)换底公式:logaN=aNbbloglog(10)推论loglogmnaanbbm(0a,且1a,,0mn,且1m,1n,0N).(11)logaN=aNlog1(12)常用对数:lgN=log10N(13)自然对数:lnA=logeA(其中e=2.71828…)2、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性质:(1)定义域:(0,+∞);值域:R(2)图象过定点(1,0)Y0X1a10YX10a10YX1a1X0Y10a13六、幂函数y=xa的图象:(1)根据a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例如:y=x221xxy11xxy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fy的图象右移a、上移b个单位,得到函数baxfy)(的图象;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时间x的总产值y,有(1)xyNp.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fx,把使()0fx的X叫()yfx的零点。即()yfx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有()()0fafb,那么()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0fc,这个C就是零点。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给定精确度)(1)确定区间,ab,验证()()0fafb;(2)求,ab的中点12abx(3)计算1()fx①若1()0fx,则1x就是零点;②若1()()0fafx,则零点01,xax③若1()()0fxfb,则零点01,xxb;(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若ab,则零点为a或b或,ab内任一值。否则重复(2)到(4)a10a1a04必修2:一、直线与圆1、斜率的计算公式:k=tanα=1212xxyy(α≠90°,x1≠x2)2、直线的方程(1)斜截式y=kx+b,k存在;(2)点斜式y–y0=k(x–x0),k存在;(3)两点式121121xxxxyyyy(1212,xxyy);(4)截距式1byax(0,0ab)(5)一般式0(,0AxBycAB不同时为)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l1:y=k1x+b1l2:y=k2x+b2l1:A1x+B1y+C1=0l2:A2x+B2y+C2=0重合k1=k2且b1=b2212121CCBBAA平行k1=k2且b1≠b2212121CCBBAA垂直k1k2=–1A1A2+B1B2=0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1(x1,y1)、P2(x2,y2),则|P1P2|=221221yyxx5、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2200BACByAxd7、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圆心半径标准方程x2+y2=r2(0,0)r(x–a)2+(y–b)2=r2(a,b)r一般方程x2+y2+Dx+Ey+F=022E,DFED42122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xy与圆222)()(rbyax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2200()()daxby,则dr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直线0CByAx与圆222)()(rbyax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d;0相切rd;0相交rd.5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dOO21条公切线外离421rrd;条公切线外切321rrd;条公切线相交22121rrdrr;条公切线内切121rrd;无公切线内含210rrd.1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yDxEyF.①若已知切点00(,)xy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xxEyyxxyyF.当00(,)xy圆外时,0000()()022DxxEyyxxyyF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ykxx,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kxb,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yr.①过圆上的000(,)Pxy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xyyr;②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21ykxrk二、立体几何(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三)、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6(四)、线线垂直判定定理: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五)、线面垂直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七).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八).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九).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十).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十一).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十二).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三、空间几何体(一)、正三棱锥的性质1、底面是正三角形,若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有图形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面积正三角形aOA33aOD63243aS2、正三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作PO⊥底面ABC于O,则O为△ABC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取AB的中点D,连结PD、CD,则PD为三棱锥的斜高,CD为△ABC的AB边上的高,且点O在CD上。∴△POD和△POC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D=∠POC=90°(二)、正四棱锥的性质1、底面是正方形,若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有图形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面积正方形OB=a22OA=2aS=a2OABPDACBOEDOBACBAPDO72、正四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作PO⊥底面ABCD于O,则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取AB的中点E,连结PE、OE、OA,则PE为四棱锥的斜高,点O在AC上。∴△POE和△POA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E=∠POA=90(三)、长方体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平方和。特殊地,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这个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3a。(四)、正方体与球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外接球半径为R1,它的内切球半径为R2,则,231Ra22Ra(五)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圆柱:表面积:2π2R+2πRh体积:πR²h2、圆锥:表面积:πR²+πRL体积:πR²h/3(L为母线长)3、圆台:表面积:22()rRrRl体积:V=πh(R²+Rr+r²)/34、球:S球面=4πR2V球=34πR3(其中R为球的半径)5、正方体:a-边长,S=6a²,V=a³6、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7、棱柱:全面积=侧面积+2X底面积V=Sh8、棱锥: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V=Sh/39、棱台:全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11221()3Vssssh四、三视图1.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按照投射方向是否正对着投影面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