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周1课时2018年月日制定题目白杨礼赞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3、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1、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2、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具多媒体教法探究法一、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3、生字:大毡子zhān外壳ké锤炼chuí主宰zǎi倦怠dài虬枝qiú婆娑pósuō楠木nán秀颀qí刹那chà参天cān晕圈yùn倔强juéjiàng诸如zhū初融róng旁逸斜出yì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二、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21、何为礼赞?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表示崇敬和赞美。因为白杨树不平凡。2、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第1段: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文章的线索。3、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段)直抒胸臆,点明题旨。第二部分(2--4段)展示背景,突出主体。第三部分(5--6段)具体描绘,倾情赞美。第四部分(7--8段)揭象征意,点明主题。第五部分(9段)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板书设计白杨礼赞茅盾第一部分(1段)直抒胸臆,点明题旨。第二部分(2--4段)展示背景,突出主体。第三部分(5--6段)具体描绘,倾情赞美。第四部分(7--8段)揭象征意,点明主题。第五部分(9段)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教学回顾作业批改小结领导审阅意见3第周2课时2018年月日制定题目白杨礼赞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3、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1、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2、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具多媒体教法探究法一、合作探究:1、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2、什么叫衬托?本文第一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第一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请见下表:2、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解释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做铺垫。4、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文章用“力争上游”来概括白杨的形象特征。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46、选文第一段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因为四个反问句是由树到人、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形及神)、层层深入的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所以不能调换。7、什么叫象征?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这种写法就叫象征。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8、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导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了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板书设计白杨礼赞茅盾教学回顾作业批改小结5领导审阅意见第周3课时2018年月日制定题目白杨礼赞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3、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1、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2、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具多媒体教法探究法一、合作探究:9、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不平凡外部形态总的形象力争上游正直干笔直,绝无旁枝枝向上,仅仅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屈不挠10、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11、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12、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6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矛盾。“极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质和精神风貌,也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3、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群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者相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代表的精神和品格。二、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的喷涌而出。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板书设计白杨礼赞茅盾教学回顾作业批改小结7领导审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