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5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呼和浩特高三教学质量监测]直到1879年1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公爵们的共和国”才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起来。这反映出()A.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C.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D.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共和制解析:“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强调了法国民主政治之路是漫长的、艰难的,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故A项排除;仅仅是“共和派的共和国”确立还不能说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故C项排除;保皇派实际上反对建立共和制,故D项排除。答案:B2.[2019·临沂高三调研]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A.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是指1875年宪法以一票共和的方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A、B、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C项。答案:C3.[2019·山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也是政治的中心,但英国内阁稳定,政局稳定,这是因为法国()A.君主制更符合法国国情B.共和制是妥协的产物C.权力的制衡不健全D.议会是权力中心解析:法国虽然确立共和制,法国的总统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相对于英美,法国权力的制衡相对较弱,故C项正确。法国共和制更符合法国历史发展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比较的是英法权力制衡效果,不能说明共和制是妥协的产物,故B项错误。两国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济南高三联考]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需对两院负责,虽然有权在参议院的同意下解散众议院,但无权解散参议院,故B项表述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故A项表述正确;通过史实可知,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德国皇帝通过世袭进行继承,故C项表述正确;根据史实可知,法国实行共和制与德国实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顺应了这种大势的表现。由于实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两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表述正确。综合以上,答案为B,排除A、C、D三项。答案:B5.[2019·银川高三模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故A、B两项错;材料只是“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无法体现“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从“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D项正确。答案:D6.[2019·长沙高三联考]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A.结束了君主制政体B.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C.巩固了民主政治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解析:根据材料“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说明英国和法国的制度设计均是结合了本国国情,积极采取措施,以防封建专制主义的出现威胁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君主专制政体结束,A项错误;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民主,保障全体国民的自由、民主,B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C7.[2019·承德高三模拟]在德国联邦议会58个议席中,普鲁士17席,拥有否决权(14票否决权),但据宪法,其他各邦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确保自己权利,实施否决权。这能说明1871年宪法()A.专制色彩浓厚B.普鲁士地位显著C.联邦主义色彩D.有利于国家统一解析:1871年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联邦制,“其他各邦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确保自己权利,实施否决权”体现出各联邦的特点,说明该宪法体现出联邦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德意志宪法专制主义色彩,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该宪法具有联邦制特点,并不是突出普鲁士地位,故B项错误。此时德国已经完成统一任务,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黄冈高三模拟]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在政府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B.打击帝国议会议员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帝国议会的议员由普选产生,应该代表选民的利益诉求、慎重行使手中的权力;如果议员从国家领取薪俸和报酬,就容易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影响,从而破坏民主政治的正当性;这说明德意志帝国初步建立了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议员地位的问题,无法推断出议会议员地位低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打击帝国议会议员,而是强调德意志的民主政治建设状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志的民主政治建设状况,而不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排除D项。答案:C9.[2019·唐山高三统考]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B.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解析:材料“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反映了统一后的德国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故D项正确;“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说明外交事务上不是容克贵族垄断,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故B项错误;“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排除C项。答案:D10.[2019·芜湖高三调研]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史实推论甲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英王“统而不治”乙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政府首脑需要对议会负责丁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A.甲B.乙C.丙D.丁解析: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英王“统而不治”是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1875年以“一票”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9·成都高三摸底]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D.促进了工业化发展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促进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故D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点,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没有超越时代的要求,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D12.[2019·汕头高三模拟]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表明当时德国()A.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B.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C.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D.王权中立消除了阶级冲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为了巩固内部的和平,“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可知威权统治有合理性,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各阶层拥护”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材料无关;D项“消除”太绝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9·青岛高三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他已经接受了西方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的民族主义学说,“宣扬放弃个人权利,以国家至上的集体主义价值为本位,提倡民族国家主义”……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之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民族主义之发达之既极,其所以求增进本民族之幸福者,无有厌足。……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材料二德意志民族主义特殊的国情造就其必须经过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两步才能最终实现统一: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而拿破仑战争的爆发,促使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转变为政治民族主义,它促成了德意志民族反对异族统治和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后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最终实现了统一……而这种民族主义使统一后的民族国家难以建立民主政治,结果带上了军国主义色彩,从而使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特点。——《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影响。(1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梁启超民族主义相比,德意志民族主义中出现的新特点,及对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影响。(12分)解析:第(1)问,“背景”:根据“接受了西方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的民族主义学说”“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之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概括归纳。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启发民智、推动国家政治变革运动、促进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等角度分析总结。第(2)问,“新特点”:根据“经过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两步才能最终实现统一”得出经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