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冷凉风沙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姓名:李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指导教师:李问盈20040301冷凉风沙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作者:李昱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昱.李问盈冷凉风沙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9(3)根据冷凉风沙区农业生产的特点,针对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试验研究了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提高产量、防治风沙等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北方冷凉风沙区实行免耕留茬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耕作层贮水量比传统对照高50%~67%,达到7680m3·hm-2,满足春小麦3000kg·hm-2产量的水分需求.机械化免耕留茬保护性耕作抗风蚀能力比传统对照高33.1%~48.3%.每hm2增效达1120元左右.实践证明:实行机械化收获留高茬→休闲→播前喷施除草剂或浅松机械除草→免耕施肥播种→机收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适合北方冷凉风沙地区.2.期刊论文曹向葵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索-当代农机2007,(12)结合运城市试验、示范和创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介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模式、耕种技术体系,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作了分析,介绍了机具调整的内容及改制情况.3.学位论文吴昭雄湖北省春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2004多年来,干旱缺水一直是湖北省乃至中国南方旱作农业低产高耗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在鄂北岗地区,由于季节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以及坡耕地地表倾斜度的存在,导致降雨后的岗丘地呈现严重的雨水径流损失,使耕层土壤严重侵蚀,土体结构逐渐破坏,土壤物理性状不断恶化,加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年复一年,使坡耕地土壤既不保水保土,又不耐旱,极大地影响着湖北省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湖北省特别是岗丘地区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该课题本着加速湖北省传统耕作体系的技术改造,从耕作技术体系改革着手,通过研发、组配适用的机械化技术及机器系统对秸秆深埋覆盖,均衡雨水拦蓄,有效改善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条件,探索一种高效、优质的新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指导思想,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研究思路是在开展小范围春玉米保护性种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耕作技术体系的春玉米生长状况,对保护性耕作保水保土及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编制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农艺技术规范并拟定其机械化生产工艺方案;参考湖北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和相关机械化技术试验的实际情况,设计机器系统方案;对春玉米保护性耕作适度经营规模及机具配备方案进行研究与论证.该课题对春玉米进行校内小范围样本种植试验研究后,得出免耕覆盖和埋秆覆盖体系的保水保土、改良土壤、使作物增产等方面较传统耕作有明显优势.结合春玉米生长特点,该课题提出了适合湖北省岗丘地区的以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埋秆覆盖为特征的3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及其机械化生产工艺方案,并对埋秆覆盖耕作体系机器系统的选型进行研究,运用线性规划法对在总收益最大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为50hm'2,以埋秆覆盖耕作为特征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进行春玉米生产的配套机器系统进行选型和配备计算,得出各项作业所需动力和农机具的数量:2台上海-50;3台铁牛-654;2台BQM-6A免耕播种机;1台3W-2000喷雾器;2台1SQ-250深松机;1台埋秆覆盖机;1台4Q-2.0秸秆粉碎还田机;对1065联合收获机采用作业量法确定其台数为3台.最后,该课题以沙洋监狱马良农场为案例,对其以免耕覆盖体系的保护性耕作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初步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湖北省推广以深松覆盖、免耕覆盖和埋秆覆盖为特征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展较大规模的生产试验研究.4.期刊论文李增宏.LiZenghong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4)阐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总结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价值,概括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论述了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措施.5.期刊论文王毓华.WangYuhua晋城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成功实践-农机推广与安全2005,(4)根据晋城市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8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通过分析研究、总结,提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6.期刊论文胡艳清.卢秉福.HuYanqing.LuBingfu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与应用效果-农机化研究2009,31(3)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以残茬覆盖和免耕、少耕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避免土壤流失,降低土壤风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地肥力及理化性状,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7.期刊论文张雯.侯立白.蒋文春.张斌.赵宏亮辽西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益评价-辽宁农业科学2006,(2)辽西北地区(含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以及康平、法库等市县)属于旱作农区,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着和其它旱作农区相似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匮乏,旱灾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辽西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表风速,减少农田土壤风蚀,抑制沙尘暴.据统计,辽宁省2001年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为450hm2,2002年推广5000hm2,2003年有7个县成为农业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分别为凌源、阜新、彰武、朝阳、绥中、义县、法库.为了进一步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面积,特针对其技术体系进行效益分析和评价,为其推广提供现实依据.8.期刊论文徐庆华二年三年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山西农机2003,(5)二年三作耕作模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适合北方丘陵山区自然条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一种耕作制度.高平市农机局针对当地杂粮生产的实际,结合机械化优势,为这种耕作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构建并实施了二年三作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取得了较的效果.该技术体系的工艺流程为:玉米硬茬播种→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人工或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小麦→复播大豆→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人工或机械收获大豆→休闲.同时,他们还采取了每2年1个循环,每2个循环深松1次的耕作方式.9.学位论文丁淑芳湖北省冬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2005借鉴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旱作农业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对湖北省旱作区耕作制度、种植模式和生产实际的考察与认知,该课题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内进行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针对干旱缺水,生产率低的状况,开展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的保护性耕作种植试验。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5种耕作模式下的小麦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并对保护性耕作保水保土进行分析以后,得出埋秆覆盖、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耕作3种方式在保水保土、改良土壤、作物增产方面较传统耕作方式有明显优势。通过对湖北省岗丘地区自然条件、种植实例和产出水平的综合比较分析,编制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工艺及其农艺技术规范。据此提出了适合湖北省岗丘地区以埋秆覆盖、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为特征的3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方式及其机械化生产工艺方案,重点针对机械化埋秆覆盖耕作方式的作业机具进行了选型研究,并运用线性规划法,以机械作业成本最低为目标,以冬小麦种植面积50hm2为单元,开展了配套机器系统的选型和配备计算,得出了所需动力和农机具的数量:上海-50型拖拉机1台;铁牛-654型拖拉机3台;2BMFS型免耕播种机1台;3W-2000型喷雾机1台;1SQ250型深松机2台;埋秆覆盖机2台;1065型联合收割机3台;4Q-2.0秸秆粉碎还田机1台。以湖北襄樊老河口市旱作农业示范项目为案例,对其深松覆盖耕作方式的保护性耕作进行了经济效益估算及评价,进而提出了老河口市冬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建议。研究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的方向,在湖北省推广以埋秆覆盖、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为特征的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值得进一步开展较大规模的生产试验研究。10.期刊论文闫明.谢春香.Yanming.Xiechunxiang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推广-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6)根据盐湖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多年实践经验,分析出实施中采用的技术体系、实施要点、具体做法、主要成果、注意问题及体会,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a2ee894-0a51-467d-be53-9dfd0146c50d下载时间:201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