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及辽宁省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之一。针对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模式、农艺方式、配套机具、推广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推广提供借鉴。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65-02保护性耕作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对农田实现免耕少耕播种,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先进技术,特别适用于我国北方旱区。到2014年底,辽宁已建立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区)26个。但在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值得重视并解决。1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1.1适宜的免耕播种机缺乏实施保护性耕作,要求免耕播种机必须适宜在有残茬覆盖且未经耕翻的土壤上作业,即免耕播种机必须具备良好的通过性和入土性,以保证施肥、播种位置的精确性。这些要求对于许多农机制造厂家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近年来,随着农民对免耕播种认识的逐步加深,市场对免耕播种机的需求逐渐增加,导致辽宁市场出现10余家免耕播种机生产厂家的产品。但在实际应用考验中,真正达到经济适应且可靠耐用条件的免耕播种机少之又少。总的来看,辽宁市场上的免耕播种机普遍存在开沟圆盘强度不足、国产指夹式排种器质量不过关、排种排肥口容易拥堵、拨草轮形同虚设等问题,而且单机价格高、配套动力大。1.2秸秆处理模式被质疑受传统耕作观念影响,农民一直沿用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要求耕整后的土地尽量干净,以易于机械化播种作业。而保护性耕作恰恰需要把大量秸秆覆盖于地表,给春天机械化播种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一些农民对保护性耕作能否带来增产效果心存疑虑,持犹豫和观望态度;还有一些农民先用旋耕机作业后再用免耕播种机播种,这样也算是保护性耕作,但失去了免耕的效果和意义。1.3播种质量不易保证由于保护性耕作不翻耕土壤,原有的沟垄加上秸秆的堆积,以及机具多次进地挤压,造成地表不平整。免耕播种机在这样的地表播种,难免会出现通过困难、播深不一致、种子分布不均匀等现象,有的种子甚至落入秸秆或虚土层中而无法萌发,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增加。1.4地表温度有所降低大量秸秆残茬覆盖于地表会降低地温2~3℃,致使保护性耕作地块出苗时间比传统旋耕地块晚4~6d,对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1.5杂草控制困难保护性耕作地块的杂草种类与其他农田没有明显差别,但与传统翻耕作业模式相比,缺少了翻埋杂草的环节,导致春季杂草发芽出苗比传统翻耕地出草早,且保护性耕作地块的良好土壤墒情导致杂草生长旺盛,给田间化学除草带来困难。同时,农田秸秆残茬的覆盖,使得化学除草的时机难以把握,除草效果变差。1.6农田病虫害易发保护性耕作保留了大量秸秆残茬,使地表土壤比传统翻耕条件下的土壤更加湿润、冷凉,这就为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地下害虫的越冬和积累提供了条件。随着保护性耕作的连续实施,部分病虫害有可能存在加重趋势,给综合防治工作带来难度。2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推广的对策2.1选择适宜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区域性和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农业条件都适合,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采用适合本地要求的技术模式,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实施与推广应用,增强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效果。覆盖方式有以下选择:1)作物秸秆残茬量大或有效积温低、秸秆太长不易腐烂的地区,宜采用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方式,以秸秆量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2)作物产量低、秸秆残茬少的地区,可以采用秸秆全覆盖方式。3)农作物秸秆用于养畜、作燃料、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地区,可以采用高留茬覆盖。在播种方式方面:1)免耕比少耕保水保土效果好、作业成本低,但免耕作业对机具本身的要求高,如果选择的机具不能满足根茬和秸秆覆盖量等条件,则免耕模式可能会导致减产。2)少耕模式用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地表土壤板结等地块时,要防止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匀、缺苗断垄等问题。2.2实行科学轮作方式每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的方法是结合作物轮作选用不同的技术模式。轮作的选择原则为:1)吸收营养不同、根系深浅不同的作物可相互轮作;2)不同科属互不传染病虫草害的作物可轮作;3)适当配合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4)注意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需要;5)考虑前茬作物,以便抑制杂草。2.3推出成熟配套机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工艺要求加大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发与引进力度,提高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模式的耕作要求,进行充分的适应性试验,并将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促其不断改进完善机具性能与质量。2.4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一是加强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多领域、多层面的技术培训,使其对整个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有所了解,提高其对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对农户的技术指导能力。二是技术推广人员要进村入户到地头,多加宣传,逐渐扭转农户的传统耕作观念,及时解决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引导,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机具推广措施,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利用好项目资金,引导建立有影响力的示范区,通过点面结合增强示范推广效果。2.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的最有效措施是采取种衣剂包衣处理。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播前种子处理,以减少全季使用农药的次数。出土幼苗感染病菌时,可喷洒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以缓解病害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除草剂的选择需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草龄而定,尽量使用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参考文献[1]董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70-71.[2]李洪文,高焕文.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经济效益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3):44-49.[3]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3(3):1-4.[4]张雯,侯立白,蒋文春,等.辽西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益评价[J].辽宁农业科学,2006(2):42-44.[5]赵国志.半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4):95-96,99.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