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理论实习报告——紫竹院公园园林艺术理论实习报告——紫竹院公园紫竹院,其名是根据园内庙宇而得名,不仅如此,此园以早园竹为主要植物进行造景,不仅是一个以竹为主题的专类园,更是一个区级的公共园林公园。游览紫竹院,了解其整体布局形式,不仅可以学习到专类园的设计方法,更可以了解到区级公园的功能区域划分方式及设计手法。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因园内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公园,始建于1953年。全园占地近4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6公顷,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长河与紫竹渠)的基本格局。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造景,以竹取胜,深富江南园林特色的自然园林公园。公园总体布局及景观分区作为区级的园林公园,公园在功能设计上必须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层次的人们的需求。因此,在公园的功能分区上较为合理,可以满足多数人群的各种需求。公园内设有安静休息区,健身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办公区等。整个公园分为三湖两岛一堤。公园中部有青莲岛、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报恩楼、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北部的筠石苑为近年所兴建,黛瓦、棕柱、白粉墙,飞檐、翼、花漏窗,小桥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独具江南特色,内有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净、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诸景,均以竹为主题。按照功能的分区,公园有办公区,在出入口附近环境比较优雅。儿童游乐区,在南门附近,这里环境宜人,比较安全,利用植物和道路,很自然的把这里同其他地方划分开来。还有一处健身区可供老年人健身活动。其余的便是观赏游览区了,这构成了紫竹院的主体,面积也是最大的。虎头山是全院的最高点,山是人工挖土堆成的,起到了障景的作用,用来隔声,同时也有划分空间的作用。澄碧山房是一个爬山廊,具有江南风格,这里依山傍水十分幽静,水边有点景建筑,同时与对面湖南北岸的亭子形成对景。云石园占地6公顷,以石、竹为主题,使孟兆祯以江南古典元素做成的园中园。里面有竹深荷净,还有一个竹叶地的小广场,往上有绿云轩,极具空间感,建筑色彩、造型协调,还有水杉、竹子、垂柳等植物与水面相呼应。清凉罨秀是一片清静之地,是一个造景园,但其使用功能较差并未与人相结合。沿着回廊式水榭来到全园最大体量的贤翠亭同样是全园的最高点。园林道路路的组织及形式在公园中园路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将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道路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为游客指明方向。在紫竹院中,园路基本都是自然式的,这也正体现了公园的自然特性。园路优美的曲线,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林、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而且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园中自然廊道围绕着湖水形成主路,把各景区联合起来,大量人流都要通过此路行走,必要时还会通过一些管理车辆,所以此路宽度有4、5米左右。主路中部有次路进行连接,加强了景点之间的联系,宽度在2米左右。这其中还有景中园路,主要就是使游人深入园中的各个角落,这种道路基更窄了1.5米左右,大都是自然曲折式布置,而且多是通往小山、树林、水边等安静的休息区,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由于人们喜欢走捷径的习惯,所以园中出现了许多被踩出的园路,山上、水边、林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道路,道路自然流畅、回环曲折,充满了自然情趣。路两旁,各种高大乔木,还有一片片竹林,形成了夹景。公园出入口设计手法作为一个区级公园,所占面积较大,因此,在公园的东南西北都为不同方向而来的游客设置了出入口。其出入口的设计与周围的建筑及道路都有关系,从体量大小到植物的配置都又不一样的特点。东门是紫竹院的正门,正对主路。公园主入口是城市空间向公园空间转换的首序空间,所以门里门外各做成了一个开敞的小空间,作为入口集散广场,方便游人在这里约会等候。门前有一组景观石,上面刻有金色的三个字“紫竹院”,与道路形成对景。石头前面还有一颗大槐树,也有对景的作用,树下是一个小花坛,人们可以坐在这里等朋友,方便游人。一进门就可以看见有竹子,也正突出了紫竹院的这个主题。进入门内也是一个小广场,正好为游人们在公园内集合提供了方便的场地。办公区就在大门附近,售票处和咨询处设在这里就更是不用说了。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卫生间,这样的设计方便了出来进去的游客们。小广场周围的点景石以及高大的植物自然式的排列,突出了公园自然上水情趣。与东门比起来,西南门从尺度上就小了很多。门外是一个小小的开敞空间。由于西南门周围都是一些高大的现代建筑,所以在此入口的设计上也增加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入口用几根高大的柱子做成门,柱子及周围建筑上由绿色的琉璃瓦片。与大门正对的地方有一片很小的低矮灌木,里面有小的石笋景观,与大门形成对景。这里是一个外敞内苑的形式,好似一个江南是小院落,有欲扬先抑的作用。转过来便进入了公园,是几节台阶,旁边有抱脚,使台阶更显自然。还有南门,同样是开敞空间的处理,内外有集散广场。旁边是一个儿童游乐区。门内有几个大树,树下围有一圈座椅,为人们休息等候提供便利,也正是动静结合的体现。植物种植设计特点在园林当中最缺不了的就是植物。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轻取幽逸。“石本顽,有树则灵。”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画面才有气韵。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每个公园在植物种植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最主要的是要突出公园的主题。紫竹院顾名思义就是以竹子为主。公园有计划地植竹造景。逐渐形成以竹造景的山水园林。1971年后引进紫竹、筠竹等品种,至今有竹类50余品种40余万株,遍布园内,形成70余处大小竹林。当年从南方引来各种各色竹种,有青竹、紫竹、斑竹、石竹、寿星竹、金镶玉竹。园内所种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银玉寿竹等珍品。园内还有各种行道树如:银杏、刺槐、白皮松、油松等等,自然式的种植凸现园中的幽逸气氛。从高到低,从低矮灌木到高大乔木,层次感十分鲜明,丁香之下种上一流鸢尾,显得很有意境。紫竹园内有3/4的湖水,所以园中水景植物的配置上很有特点。沿湖周围种植着许多的垂柳,使人们在湖边漫步时多了一份意境。园中小湖小池很多,虽然已是秋季,但一片片残荷景象也是令人神往。水旁芦苇、水杉等水生植物布置得也是井井有条。同时在植物的种植上还运用了造园手法,高大的树木障去了远方吵闹得道路和楼群,同时障景使得人们在山穷水尽之时看到了柳暗花明。竹子所制造出的夹景同样使人们有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在认识了解了紫竹院后,更为其设计的合理性所感叹。作为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的成功典范,更让我们学习到了设计的许多技巧,积累了不少经验。从功能区域的划分与组合,植物配置与园林的关系,到出入口的细节处理及空间形式的变化等等,这个公园有我们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当然,通过了解专类园的设计方法,以及区级公共园林公园的设计形式等等,为我们今后的设计积累经验,学习更多的设计技巧,将理论与知识运用到实践设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