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标准·方案·指南·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通信作者:秦炯,Email:qinjiong@263.net;刘智胜,Email:liuzsc@126.com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15.005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制定了《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1],近年来又有新的认识。为了提高儿科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TD的规范诊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制定此实用版,并更新了T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部分用药,增加了难治性TD的治疗、TD教育干预和预后评估等内容。1 临床表现 1.1 一般特征 TD的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2],10~12岁最严重[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1.2 抽动分类及特点1.2.1 抽动分类 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2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4]。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sensorytics),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5],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1.2.2 抽动特点 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6]。(1)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2)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3)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4)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5]。1.3 共患病 约半数患儿共患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7],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学习困难(learningdifficulties,LD)、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SD)、情绪障碍(emotionaldisorder,ED)、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behavior,SIB)、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CD)、暴怒发作等[34]。其中共患ADHD最常见,其次是OCD。TD共患病越多,病情越严重[5]。共患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7]。2 诊断 2.1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TD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和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3种类型。其诊断标准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8]、《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9]和《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0]。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DSM-5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短暂性TD:(1)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2)病程短于1年;(3)18岁以前起病;(4)排除某些药物或内科疾病所致;(5)不符合慢性TD或TS的诊断标准。慢性TD:(1)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病程中只有1种抽动形式出现;(2)首发抽动以来,抽动的频率可以增多或减少,病程在1年以上;(3)18岁以前起病;(4)排除某些药物或内科疾病所致;(5)不符合TS的诊断标准。TS:(1)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1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2)首发抽动后,抽动的频率可以增多或减少,病程在1年以上;(3)18岁以前起病;(4)排除某些药物或内科疾病所致。有些患儿不能归于上述任一类型诊断,属于尚未界定的其他类型TD,如成年期发病的TD(迟发性TD)。而难治性TD是近年来小儿神经/精神科临床逐渐形成的新概念,尚无明确定义,通常认为是指经过盐酸硫必利、阿立哌唑等抗TD药物足量规范治疗1年以上无效,病程迁延不愈的TD患者[2,11]。2.2 辅助检查 TD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共患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是正确·7311·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年8月第32卷第15期 ChinJApplClinPediatr,August2017,Vol.32,No.15诊断的前提,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检查;可选择的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影像、心理测验及实验室检查,目的在于评估共患病及排除其他疾病。TD的辅助检查结果一般无特征性异常,仅少数TD患儿可有非特异性改变;如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少数TD患儿背景慢化或不对称等,主要有助于鉴别癫痫发作;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在于排除基底核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12];心理测验有助于判别共患病。评估抽动严重程度可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13]等进行量化评定,其TD严重程度判定标准:YGTSS总分<25分属轻度,25~50分属中度,>50分属重度。2.3 诊断流程 临床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和相关辅助检查。应与患儿直接交流,观察抽动和一般行为表现,了解症状的主次、范围、演变规律及发生的先后过程,具体诊断流程见图1[5]。3 鉴别诊断肌张力障碍也是一种不自主运动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亦可在紧张、生气或疲劳时加重,易与TD相混淆,但肌张力障碍的肌肉收缩顶峰有短时间持续而呈特殊姿势或表情,异常运动的方向及模式较为恒定。诊断TD还需排除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癫痫、心因性抽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14]。多种器质性疾病及有关因素也可以引起TD,即继发性TD,临床应加以鉴别。继发性TD包括遗传因素(如21三体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等)、感染因素(如链球菌感染、脑炎、神经梅毒、克雅病等)、中毒因素(如一氧化碳、汞、蜂毒等中毒)、药物因素(如哌甲酯、匹莫林、安非他明、可卡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因、拉莫三嗪等)及其他因素(如脑卒中、头部外伤、发育障碍、神经变性病等)[15]。4 治疗方法TD的治疗应确定治疗的靶症状(targetsymptoms),即对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症状[16]。  注:TD:抽动障碍;TS:Tourette综合征 TD:ticdisorders;TS:Tourettesyndrome图1 TD诊断流程图Figure1 DiagnosticflowchartofTD抽动通常是治疗的靶症状,对于轻度TD患儿,主要是心理疏导,密切观察;中重度TD患儿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而有些患儿靶症状是多动、冲动、强迫观念等共患病症状时,需在精神科医师等多学科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4.1 药物治疗 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中重度TD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α受体激动剂及其他药物等[17]。药物治疗应有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换药或停药。4.1.1 常用药物 儿科临床医师常用治疗TD的5种药物见表1,表中标签外用药是指超病种和超年龄适应证范围用药,用药前应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亦有文献报道托吡酯(Topira表1 治疗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Table1 Commonlyuseddrugsforticdisorders药名作用机制起始剂量治疗剂量a常见不良作用备注硫必利D2受体阻滞50~100mg/d150~500mg/d头晕、乏力、嗜睡、胃肠道反应等,少而轻一线药物,有TD适应证舒必利D2受体阻滞50~100mg/d200~400mg/d镇静、嗜睡、体质量增加、轻度锥体外系反应一线药物,标签外用药阿立哌唑D2受体部分激动1.25~2.50mg/d2.5~15.0mg/d头痛、失眠、易激惹、焦虑、嗜睡、胃肠道反应一线药物,标签外用药可乐定bα2受体激动1mg/周 1~2mg/周镇静、头晕、头痛、乏力、口干、易激惹、嗜睡、 体位性低血压、PR间期延长一线药物(TD+ADHD),有TD适应证氟哌啶醇D2受体阻滞0.25~0.50mg/d 1~4mg/d嗜睡、锥体外系反应二线药物,同服等量盐酸苯海索,有TD适 应证  注:TD:抽动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治疗剂量建议根据年龄进行选择,≤7岁者,使用最小治疗剂量至大约1/2最大治疗剂量,如硫必利150~325mg/d;>7岁者,使用大约1/2最大治疗剂量至最大治疗剂量,如硫必利325~500mg/d;b透皮贴片 TD:ticdisorders;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thechoiceoftherapeuticdoseshouldbebasedonage,thedosagerangeundertheageof7isbetweenminimumtherapeuticdoseandabouthalfofmaximumdose,suchastherapeuticdoseofTiaprideis150-325mg/d;thedosagerangeabovetheageof7isbetweenabouthalfofmaximumdoseandmaximumdose,suchastherapeuticdoseofTiaprideis325-500mg/d;btransdermalpatch·8311·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年8月第32卷第15期 ChinJApplClinPediatr,August2017,Vol.32,No.15mate)[14]、丙戊酸钠(Sodiumvalproate)[18]等药物具有抗抽动作用。其中丙戊酸钠治疗剂量为15~30mg/(kg·d),2次/d或3次/d,注意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托吡酯治疗剂量为1~4mg/(kg·d),2次/d,应注意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泌汗障碍、认知损害等不良反应。4.1.2 治疗方案 (1)一线药物:可选用硫必利、舒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等[19]。从最低起始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1~2周增加1次剂量)至治疗剂量。(2)强化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后,需继续治疗剂量至少1~3个月,称为强化治疗。(3)维持治疗:强化治疗阶段后病情控制良好,仍需维持治疗6~12个月,维持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2~2/3。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4)停药:经过维持治疗阶段后,若病情完全控制,可考虑逐渐减停药物,减量期至少1~3个月。用药总疗程为1~2年。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应恢复用药或加大剂量。(5)联合用药:当使用单一药物仅能使部分抽动症状改善,难治性TD亦需要联合用药。(6)如共患ADHD、OCD或其他行为障碍时,可转诊至儿童精神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4.2 非药物治疗 4.2.1 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是改善抽动症状、干预共患病和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20]。轻症TD患儿多数采用单纯心理行为治疗即可奏效。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咨询,调适其心理状态,消除病耻感,采用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老师正确认识本病,淡化患儿的抽动症状。同时可给予行为治疗,包括习惯逆转训练、效应预防暴露、放松训练、阳性强化、自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