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庸》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主要句子。2.借助译文,了解《中庸》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3.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能背诵主要句子。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学具、教具准备】PPT、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听读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学生听录音。二、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4、指名学生诵读。5、学生评议。三、教师指导朗读1、教师领读。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6、全班齐读。四、检查朗读,感悟文意1、指名朗读。2、学生自由说理解。3、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3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6、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五、讨论交流,理解文意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全班交流。六、总结背诵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