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电大《社会学概论》复习一、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中国)。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实证哲学教程》)。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5、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6、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8、“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9、“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归属与爱的)。10、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1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1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朋友谈心)。1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14、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16、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17、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18、“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1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20、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22、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2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24、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儿童游戏群体)。25、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家庭结构)。26、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27、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28、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29、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家长制)。30、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31、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32、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3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34、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35、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36、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37、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城市社区)。38、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农村社区)。39、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40、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产(韦伯)。41、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4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化的程度)。43、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44、阶级的本质是(剥削)。45、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阶级)。46、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私有制)。47、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阶级)。48、(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49、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哪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50、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51、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制度化逃避)。52、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曰(概念系统)。53、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54、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实用设备)。55、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叫做(制度化优先)。56、提出社会失范的是(迪尔凯姆)。57、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形式主义)。5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社会失范论)。59、通过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的控制)。6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反叛)。”61、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社会失范论)。62、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63、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经济学定义)。64、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社会关系)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65、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不充分就业)66、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就业)。67、一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68、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或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是属于(隐性失业)。69、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相对贫穷)。70、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长期贫穷)状态。71、由个别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个别贫穷)。72、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73、需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社会救助)。74、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残疾康复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属于(社会福利)。75、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76、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福利)。77、1948年,(英国)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熟阶段。78、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79、依社会工作的(方法)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80、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81、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82、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83、“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84、“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文化类型”说)。85、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86、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8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88、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阶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89、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学家(索罗金)。90、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性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垂直流动)。91、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92、《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93、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94、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95、“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96、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97、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98、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普雷毕什)。99、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增长的极限》)中的观点。100、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未来社会学》)的出版。二、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3、《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工作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4、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5、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6、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9、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10、角色冲突:是在角色份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11、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12、“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1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认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1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1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6、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17、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18、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19、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20、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21、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