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浪潮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陈家琪什么是老龄化•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占14%为深度老龄化,占20%为超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趋势•2000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0.2%,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0.5%。人口峰值与老年人口峰值•按预测,2030年,人口总量达到峰值14.2亿,其中60岁以上人口约占人口比例为25%,约3.55亿。65岁老年人口17%,约2.4亿。•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60岁以上4.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31%以上。65岁老年人口约为3.3亿,占总人口比约25%。•35年前年轻人口是老年人口的6倍,人口转变带来丰沛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支撑我国经济惊人的崛起;35年后老年人口将是年轻人口的2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及占比总人口(亿)60岁以上人口占比/总数亿65岁以上人口占比/总数亿2000年12.9510.2%(1.33)6.96%(0.88)2015年13.7516.1%(2.22)10.5%(1.44)2030年14.2225%(3.35)17%(2.42)2050年13.5431%(4.20)25%(3.39)人口发展趋势江西省人口与老年人口•2000年全省总人口为4128.97万人•2015年全省总人口为4565.63万人,2016年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54.86万人,占总人口14.26%。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750多万人,占总人口16%左右。景德镇老龄化率最高。•老龄化速度比想像的要快,人口生育率比预计的要低。预期寿命比预计的要稍高。中国老龄化的特点•高龄化。从2015年到205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7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所占比重从88.5%持续缩减至76.8%,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则从11.5%持续扩大至23.2%(翟振武,2016);•空巢化。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空巢家庭占到老年家庭的22.8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3年,我国城乡空巢老人占老人的比重达到33.1%,且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曾岙,2016)。规模巨大•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0年达到最大值快速老龄化•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0%升至20%所需时间,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法国用了140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用了50年以上,而中国只需2年。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2016上海老龄化达到30.2%,预期寿命82.75。城乡倒置•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一般是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未富先老•六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8000元人民币。•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经过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生育意愿下降,如人口政策和不及时调整,中国人口可能面临断崖式下降。•2050年少儿人口比重为25%,而老年人口比重达34%高龄化•从2015年到205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7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所占比重从88.5%持续缩减至76.8%,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则从11.5%持续扩大至23.2%(翟振武,2016);空巢化。•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空巢家庭占到老年家庭的22.8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3年,我国城乡空巢老人占老人的比重达到33.1%,且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曾岙,2016)。养老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传统经济与社会结构决定了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和居住方式要求社会养老,所谓社会养老就是养老资源与服务提供的主体社会化,国家及相关社会力量成为养老资源的服务的提供者。养老空间从家庭变为家庭与机构。养老方式现代化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居住空间居家养老旅游养老、互助养老只是一般居家养老的变种机构养老智能养老是养老手段与平台,是提供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的技术手段养老机构类型居家养老老年日托中心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机构养老敬老院“三无”老人,五保户福利院老年人、孤儿、残疾人、荣誉军人老年公寓自理半自理养老院自理老年人和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老年护理院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老年人年龄与健康类型低年龄健康老年人生活自理患有慢性病及高龄老年人需要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患有特定老年疾病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D需要医护服务的老年人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预计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老年人生活能力与养老方式生命历程视角养老方式补充方式基本健康居家养老旅游养老失去基本生活能力(需要介助)居家养老(需要社区服务及照顾支持)或机构养老互助养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介护)机构养老(提供专业护理)养老院、护理院、康复院健康状况与养老方式关系图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照顾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内容失能(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第一个层次是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DL)第二个层次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L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LADL)•指老年人能够完成基本的社会性活动所需的能力,包括家务劳动(诸如洗衣、做饭)、购物、管理财物、打电话、乘坐交通工具、服药等活动,老年人完成该类活动的能力受损不会直接危及他们的生命,但是其对周围环境的参与和控制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需要借助外部的帮助维持其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交互和适应,但是通常这种需求是可控的、间断性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DL)•指吃饭、穿衣、入厕、室内移动、洗澡等旨在维持生命持续条件的基本日常活动,如果这部分能力受损,老年人独立生存的状态将无法维系,需要外界提供持续的、及时的服务支持。失能问题•失能一般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般为六个月以上),那些因衰老、疾病、伤残或身心功能障碍而导致生活不能完全或部分自理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关于失能老人的判定标准,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划分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ADL)和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I-ADL)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选取“吃饭、穿衣服、上下床、室内走动、上厕所和洗澡”6项指标,以“能够自理”、“部分依赖”和“完全依赖”进行评分。有1~2项ADL失能定为轻度失能;3~4项ADL失能定为中度失能;5项及以上ADL失能定为重度失能。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评估•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选取“是否能够独自外出买东西、是否能够独自做饭、是否能够独自洗衣服、是否能够独自打扫卫生、是否能够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项指标,以“不费力”、“有一些困难”和“做不了”进行评分,有2项及以上“做不了”定为轻度失能。认知性功能障碍•认知性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和血管性失智,简称VD,社会上也俗称为“失智”。失能与失智失能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选取“吃饭、穿衣服、上下床、室内走动、上厕所和洗澡”6项指标,以“能够自理”、“部分依赖”和“完全依赖”进行评分。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选取“是否能够独自外出买东西、是否能够独自做饭、是否能够独自洗衣服、是否能够独自打扫卫生、是否能够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项指标,以“不费力”、“有一些困难”和“做不了”进行评分失智阿尔茨海默病AD美国AD病已占老年人口的4%血管性失智VD失能程度与养老方式失能失去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推荐居家养老需要社区照顾服务推荐机构养老需要长期照顾长期照护•长期照护是指对因失能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的一项长期的生活照料服务,包括日常活动辅助、心理慰藉、经济支持等,而且一般是指6个月以上的服务。•长期照护是指为完全或部分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配合其功能或自我照顾能力,提供不同程度的照顾措施,使其保持自尊、自主及独立性或享有品质生活,既包括普通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包括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率在10.48%---13.31%之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统计预测长期照顾特点•一是长期照护具有专业性特点,在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的基础上,不同失能程度的老年人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居家照护人员的社会照护服务和医生、护士的医疗护理服务;•二是长期照护持续时间很长,一般半年、几年甚至是无期限的。长期照顾特点•三是长期照护服务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由于老年人失能程度和慢性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老年人需求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导致长期照护服务必须由一系列不同人员和机构所提供的不同服务构成,来满足有不同偏好和需求的个体。因此老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是连续不断的,意味着从家庭到医院,中间包括社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护理院等一系列适应各类需求的服务。•四是长期照护是集医疗照护和社会照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类型•按照长期照护的属性和服务发生的地点进行分类。•长期照护服务分为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居家照护•居家照护的老年人除了接受家庭成员的照护外,还能在家中享受来自家庭之外的照护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这些外部支持主要来自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社区层面的支持,服务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居家服务、居家照护、送餐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和住宅修缮等各个方面。社区照护服务•社区照护是指依托社区,组织官方或民间以及大量志愿者为生活在社区内的受照护者提供服务•主要内容包括:①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②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全设施、减免税收等);③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④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机构式照护•是指以全天候住院的方式提供老人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