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页(共18页)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8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u—64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B.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C.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D.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2.近期,斯坦福大学公布了一项新的癌症治疗研究成果,他们发明的两种药物可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中,激活T细胞增强其杀伤能力,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B.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该项成果不能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C.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发挥了重要作用D.对肿瘤病理切片的显微镜观察和癌基因检测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依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页(共18页)3.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mRNA中碱基数量越多翻译形成的多肽链就越长B.胰岛素基因和RNA聚合酶基因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表达C.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tRNA可与多种氨基酸结合D.mRNA的密码子序列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4.独脚金内酯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在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为材料,设置四组试验(如图1),A组不做处理,B组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C组用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D组用GR24+NAA处理。四组均进行同样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B.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实验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5.下列对寒冷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B.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6.基因工程中导入的基因会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可传递给后代细胞。将抗虫基因B导入某二倍体植株,筛选出基因B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甲,植株甲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3/4。取植株甲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株甲的细胞内不含有基因B的等位基因B.若4个子细胞中有2个含基因B,则该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基因B,则该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D.植株甲自交后代的抗虫植株中,有1/3能稳定遗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页(共18页)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E(聚乙烯)材料因其无毒且易降解,广泛用于食品包装B.“投泥泼水愈光明”中蕴含的化学反应是炭与灼热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C.“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来自合成纤维,主要含C、H、O、N元素D.“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古人鉴别硝石(KNO3)与朴硝(NaNO3)的方法利用了二者化学性质不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OH含10NA个电子B.1molC2H518OH与足量CH3COOH充分反应可得NA个H2OC.标准状况下,11.2L丙烯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3NAD.常温下,将1mol铁加入到足量的浓硝酸中,生成NO2气体的体积大于67.2L9.下列有关实验的图示及分析均正确的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页(共18页)10.抗凝血药物华法林M,可由有机物F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B.M最多能与含4molNaOH的水溶液反应C.F的分子式为C10H10O,1molF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D.苯环上直接连有醛基且另一个取代基为链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11.下图为一定条件下采用多孔惰性电极的储氢电池充电装置(忽略其他有机物)。已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T1=75%,则参加反应的苯为0.8molB.过程中通过C—H键断裂实现氢的储存C.采用多孔电极增大了接触面积,可降低电池能量损失D.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e-+6H+═C6H1212.同一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1时溶液pH=13。四种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的半径最小。p和q分别是元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p为浅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甲乙丙丁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12+H2OH++C1-+HC1OC.m、n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反应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5页(共18页)13.ClO2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但因其易爆有毒,常用NaClO2替代。常温下,将NaOH固体加入到由0.1molC1O2溶于水配成的1L溶液中。溶液pH及部分组分含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已知:2C1O2+H2OHC1O2+H++C1O3-)A.Ka(HClO2)≈10-4.5B.不能用pH试纸测该溶液的pHC.酸性:HClO2HClO3,氧化性:HClO2HClO3D.该图像上任何一点,都有[C1O2-]+[HC1O2]+[C1O3-]=0.1mol·L-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6页(共1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7页(共1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8页(共1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9页(共1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0页(共18页)26.(14分)硫酰氯(SO2C12)常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等。通常情况下其熔点为-54.1℃,沸点69.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某实验小组拟用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其实验装置如下:(1)有关冷凝管的使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a.蒸气冷凝在内管的外壁上b.当蒸馏液体的沸点超过140℃,水冷易炸裂仪器,此时多采用空气冷凝管c.蛇形冷凝管多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适用于沸点较低的液体d.内外管所围出的空间为行水区,有吸收蒸气热量并将热量移走的功用(2)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丁中的KClO3可用_____________代替(填化学式)。(4)该小组向Cu(NO3)2·3H2O晶体中滴加SO2C12制备少量无水Cu(NO3)2。①请写出SO2C1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滴加SO2C12的作用除了吸水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测定无水Cu(NO3)2的纯度,可用分光光度法。现测得[Cu(NH3)4]2+的吸光度A与Cu2+标准浓度关系如图所示(已知4NH3·H2O+Cu2+═[Cu(NH3)4]2++4H2O)。称取0.3150g制得的无水Cu(NO3)2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并配制成100mL溶液,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准确量取10.00mL,加过量氨水,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测得其吸光度A=0.8。则此无水Cu(NO3)2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1页(共18页)27.(15分)碲(Te)是一种第VIA族分散稀有元素,主要伴生于铜、镍、铅等金属矿藏中。TeO2属于两性氧化物,难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工业上可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Cu2Te,还有少量的Ag、Au)中提取碲。其工艺流程如下:(1)“加压浸出”生成Te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压浸出”时控制pH为4.5~5.0,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盐酸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得到单质碲,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已知:KSP(Ag2SO4)=7.70×10-5,KSP(AgC1)=1.80×10-10。盐酸酸浸时,“浸出渣1”中Ag2SO4可充分转化为AgC1。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可以实现充分转化_______________。(4)NaOH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流程中,电解过程用石墨为电极得到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浸出法是工业提取金属常用的方法,某实验小组用1.0mol·L-1的草酸在75℃时浸出镍。随时间变化,不同固液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曲线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固液比与镍浸出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除固液比之外,你认为影响金属浸出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2页(共18页)28.(14分)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规律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汽车排气管内的催化转化器可实现尾气无毒处理。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12C(s)+O2(g)═2CO(g)△H=-221.0lkJ·mol-1CO2(g)═C(s)+O2(g)△H=+393.5KJ·mol-1则①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H=_________kJ·mol-1。②在600K时,将3.0molNO、3.6molCO通入固定容积3L的密闭容器中,20min后,反应达平衡,测得N2的浓度为0.2mol·L-1,则NO的转化率=__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若改变下列条件之一,达新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一定减小的是_______(填序号)。a.增加CO的量b.加入催化剂c.降低温度d.扩大容积体积(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已知四氯合钴(Ⅱ)离子(蓝色)与六水合钴(Ⅱ)离子(粉红色)之间存在如下平衡:[CoC14]2-+6H2O[Co(H2O)6]2++4C1-。甲同学向某已呈现紫色的氯化钴溶液中通入HC1,发现溶液变为________色;乙同学向溶液中加水,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将一收集满干燥NO2的注射器与色度计、电脑连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