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一、简答题(15*3)1.简述社交媒体下意见领袖的特征。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正式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相比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接触媒体的频率更高,他们通过向他人提供信息,传达观点,影响那些媒介接触度、知识水平和兴趣度比较低的受众。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络作用的日益凸显,社交媒体下的“意见领袖”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意见领袖”具备了以下特征:(1)意见领袖从媒介的早期使用者逐渐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他们以社交媒体为阵地,发表观点及看法。(2)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由单一型逐步向综合型过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碎片化、小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拥有相同价值理念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意见领袖在多个领域均有较大影响力。(3)意见领袖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不同于传统意见领袖较为单一的传播方式,今天的网络意见领袖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社交网络和通讯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迅速、及时地将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传达给受众。(4)有一定专长。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仍旧是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人来担当。在某一方面拥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遇到相关问题能够有深度思考,并得出独特见解的人才能成为意见领袖。(5)关注面广,有杰出的表达能力。积极的网络参与是网民成为意见领袖的重要前提,几乎所有的网络意见领袖都在网络上有积极的表现。他们关注面广,不仅仅局限于新闻时事,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6)显著的互动性。意见领袖可以和网民自由交流讨论,在受众反馈中不断调整传播策略。(7)较强的接近性。不同于传统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与受众的接近性大大增加;他们不再是被人们仰望的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可以和受众直接交流的普通人中的杰出代表。这种接近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意见领袖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使得他们的观念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凯程解读】“意见领袖”是一个万能的知识点,可以用在各类题目中,非常重要。这道题目问到“社交媒体下意见领袖的特征”,其实是在做一个新旧对比,所以在答题时,要先写清楚传统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的定义及特征,再写一个过渡句,自然而然谈到社交媒体下意见领袖的特征即可。在准备各种的知识点的时候,一定要将其在新媒体环境下考量思考一番,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学习“沉默的螺旋理论”时,就要考虑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特征、新发展。2.简述精准推送技术对互联网用户带来哪些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商业媒体也获取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媒体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媒体消费习惯和自身特点,以此建立相应的精准推送模式。这种精准推送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正面影响:(1)改变了用户传统信息行为模式。信息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信息行为主要分为信息搜寻、信息浏览和信息偶遇三种类型,其中信息搜寻是信息行为的主要环节,它贯穿着个体从意识到有信息需求到满足信息需求整个过程。然而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推送新闻应用改变了用户传统的信息行为模式,算法技术通过对用户阅读兴趣社交图谱的建构迅速实现对用户需求内容的个性化推荐。这个过程不仅是时间上的压缩,更是感知的重组。机器在用户潜意识的信息需求下,直接实现了信息需求与信息呈现之间的无缝对接。(2)实现了对用户的内容的精准分发。互联网带来的第四次传播革命,释放了个体的媒介接触、使用、传播的权利,使得信息环境由信息匮乏进入信息过载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一方面用户的信息对信息的搜寻和处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有用的信息被信息海洋稀释,用户与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区隔越发明显。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用户的需求不仅难以精准描述,而且千人一面的信息呈现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算法技术的进步力求让技术更懂人,比人工编辑更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3)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新闻生产规则。新闻的生产会受到来自外部的权力和资本的关系决定,同时也受到其生产实践过程中编辑部的价值、专业操守、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资讯客户端,实际上更多的是遵循着商业逻辑,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需求构成了信息整合与推送的关键力量。负面影响:(1)用户信息茧化,信息茧房效应凸显从算法新闻推出伊始,信息茧化的问题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算法技术可以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也客观上降低了用户信息偶遇的可能。当专属个性新闻信息主导人们的信息消费内容时,算法新闻也就在人与人之间建构了一座座孤岛。正如《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道门。(2)主流价值导向缺乏,误导用户算法新闻的个性化推荐,不仅强化了信息传播的闭环,而且缺乏对基本价值的守望和主流价值的引导。算法主导流量为王的移动阅读环境,加剧了标题党、低俗、虚假,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议题找到用户。传统媒体坚守的情怀、专业主义和对主流价值观建构,被算法推荐消解。当机器由着人深层处猎奇、低俗等需求的驱动时,个性推荐的新闻在价值导向和质量上就难以保证。(3)侵犯用户隐私权精准的推送是基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及行为数据,用户的隐私权无法受到保护。个性化推荐算法“记住”了用户看过的文章和相应的喜好,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种记住不一定是好事,用户也存在着让算法忘记他过去喜好的需求。【凯程解读】在问到影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辩证得看待这个问题,这样老师才会觉得你是个有想法的宝宝哦!新闻算法、个性化推荐,这些知识点在近几年都会持续热下去的,要好好准备,了解其定义、特征、正面负面影响、和未来的发展等。3.简述消除数字鸿沟的方式有哪些?数字鸿沟指处于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体、家庭、企业和地理区域之间,在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机会和许多活动中的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的隔阂。它有几个方面的表现:A(Access)指人们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方面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条件上的差异,经济地位优越者在这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B(Basicskills)指用互联网处理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差异,而这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C(Content)指互联网内容的特点、信息的服务对象、话语体系的取向等更适合于哪些群体使用和受益;D(Desire)指上网的意愿、动机、目的和信息寻求模式的差异。消除“数字鸿沟”,就要减少差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进行基础信息建设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增加信息资源的丰富度;实现信息资源在空间和内容上的均衡配置。虚拟配置方式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方式在地理区域上配置信息资源的困难,为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在空间上均衡配置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内容配置上,从宏观角度而言,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必须增加与知识的生产、普及、应用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比重。从微观角度而言,应该针对信息贫困群体的信息需求,提供相应内容的信息资源。(2)普及教育,提高用户能力及意识一方面,通过教育培养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满足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全体公众的信息素质。(3)学习借鉴,加强合作应该借鉴其他国家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将他国成功的经验使用到我国。【凯程解读】书上把“数字鸿沟”的概念和成因都写的非常清楚,但是却没有写应该怎么消除“数字鸿沟”。这个时候就要加大家一个小技巧了,我们知道造成这个现象的成因,再针对这些原因一个一个解决是不是就是解决方案呢?这是答题的常见思路,一定要掌握。二、论述题(30*2)1.试分析传播学在美国诞生的背景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它是在美国诞生的。传播学的形成有其基本的前提条件,之所以在美国出现,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政治背景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另外在战争时期,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美国传播学的产生与两次世界大战密不可分。美国一战后,即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专门负责美国的战时宣传。一战结束时,人们对宣传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宣传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有了相当的认识。二战间,美国军队空前广泛地利用电影和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客观上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研究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战争中传播的威力已有目共睹,和平时期,美国政治家利用传播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施政主张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家一个相对重要的标志。(2)经济背景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惟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了经济实力的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的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播学的兴起与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一方面,在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展,生产扩大,随之而来的市场拓展和营销行为就前所未有地增加了。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日益壮大,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大众传播业。大众传播业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3)社会背景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体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示出来。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出现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方面受众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媒介中的暴力、色情等内容对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美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纷纷关注和研究传播业提出的新问题,如媒介与受众和社会的关系;媒介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等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均为现实的传播实践。关注实践,研究实践才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4)学科背景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传播学具有许多学科综合而形成的特点,这种学科交叉性使传播学成为边缘学科。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这些学科都已经有了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新闻学源于19世纪的德国,到19世纪末,在美国兴盛起来。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传播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都是与美国当下的社会条件相符的。【凯程解读】大家观察最近几年的试卷会发现,中传对于传播学史和批判学派的考察越来越重视。就这道题而言,一提到背景,起码要想到政治、经济及社会三个方面。只要大家好好看书,这三个方面的作答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这里也想提醒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带着好奇心,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刚刚接触到传播学的时候,就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怎么诞生的?在初期就要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2.试分析传播的公共性的内涵及其对网络传播时代的启示。公共性是西方哲学与政治思想中的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其理论资源最早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政治的有关论述,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学科理论家的阐释,公共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传播的公共性主要指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公众了解沟通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为整个社会所共有的,不仅新闻工作者具有使用参与大众传播的权利,社会公众也具有使用大众传媒行使监督、批评、情愿等权利,即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同时又因为其强大的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像雨后村笋般的涌现,并受到社会公众喜爱。进而也不断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话语权。其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