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宗李清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界女性史概览------一代词宗李清照人物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之作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夺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世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2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生平事迹1、书香才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子文叔,是一个跑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性格刚正不阿,母亲王氏系出名门,善文学,精通文章。可见李清照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培养出了超出常人的文学素养与境界,此外,也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的一般女孩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在当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般的女孩子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供女工的生活。无疑李清照是幸运的,没有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从而使她的才、学、识能够达到一般古代女子难以达到的高度。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在她眼里是充满了色彩,愉快,生机和乐趣的。她的少女生活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词表现出李清照非常的活泼、生机、聪明灵动,而且非常的有性格,她不但能享受这样的快乐,还善于把这种快乐记录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当时她还不到二十岁,就能够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又盎然情趣的画面,可见李清照博学多闻和出类拔萃的文学天赋,才女的称号当之无愧。2、门当户对正值豆蔻年华的李清照,青春的脚步已经渐渐地把她变成了一位敏感的妙龄女子,有一颗对爱情的憧憬之心,她虽然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官宦世家,可是很多行为举止还是要束缚在封建礼法和伦理规范之中,才华出众的她,用一首浪漫温馨的《浣溪沙》①传达着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当时李清照对诸多优点集于一身的赵明诚熟识,赵明诚出身于高门官宦,父亲赵挺之,山东人,与李格非是同乡,任礼部侍郎,从三品。而他自己又是太学生,将来肯定会在政治上前途无量。他虽然出生在官宦之家,却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风气,反而品行端正,有着高雅的品位和情趣,从九岁的时候就喜欢收藏金石画和文字。而赵明诚也青睐于才华横溢的李清照,才子佳人互有耳闻,又相互倾慕对方的才华与为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两情相悦,正赶上当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双方的父亲由水火不容的政敌关系逐渐趋于缓和,化干戈为玉帛,更何况,两人同朝为官,都是京官,又都是山东人,同乡,正所谓门当户对。所以这对金童玉女成就秦晋之好。3、喜忧参半李清照对与赵明诚甜蜜,恩爱的婚后生活很满足,这基于他们志趣相投,特别是嫁给赵明诚之后很快的对他的金石字画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爱好相投,生活也很美满,通过她的作品《减字木兰花》②可以看出。①李清照《浣溪沙》“秀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②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李清照与赵明诚在充满闺房情调与学术氛围的爱情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一场突来的横祸打破了李清照的甜蜜生活,她一下子从幸福的巅峰跌入痛苦的深渊,在她们成亲时候相对缓和的政治局面变得动荡不安,父亲与公公由于政见不同,昔日的儿女亲家产生对立,致使父亲李格非离开了政治舞台远走他乡。因为“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相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张琰《洛阳名园记》)我们知李清照为了解救父亲她向自己的公公求援,可是赵挺之并没有应允儿媳妇的请求去解救亲家公,这让李清照无比的寒心,同时感觉到政治的残酷冷血。于是她用“炙手可热心可寒①”的直言不讳的讥讽赵挺之。这件事这对她无疑是当头棒喝,给她一记警醒,让她感觉除了温馨的生活还有很多严酷的环境,但是这对她本人的成熟、成长以及后来词的创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于是她用“炙手可热心可寒②”的直言不讳的讥讽赵挺之。但是在李清照最为难的时刻,赵明诚还依然故我的收藏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字画,这对于李清照在那不堪屈辱的日子里是唯一的精神支柱。4、风波再起他们的幸福生活又没过多久,赵挺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斗败了,回家不久后就去世了,赵家开始败落,他们只好离开汴京,回到了老家山东青州。面对父亲的去世,政治的失意,被驱逐回老家,此时在赵明诚心上留下很沉重的创伤,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因为先前公公赵挺之没有援救父亲而埋怨赵明诚,也没有因为赵家落败而反唇相讥,相反在他处于政治失意和人生低谷的时候,他依然得到了李清照的宽容,李清照的谅解,李清照的关爱,包括李清照对他的一如既往的爱恋,这对于一个身处逆境和困境当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支撑。在青州十年的隐居生活,使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更加恩爱,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继续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他们依然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青州这十年是他们生活最安逸、也最愉快的十年,也是李清照本人这一生当中生活得最愉快的十年。但世间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就在这十年当中,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就在赵明诚返回仕途期间,他们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状况,他们之间在情感上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就在这个期间,李清照表达离愁别绪的著名词出现了,例如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③就是在在思念远离她的赵明诚。比如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节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节选)①典故出自杜甫的《丽人行》中“炙手可热势绝伦”,是讽刺杨贵妃、杨国忠兄妹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手里的权力太多了,太重了,手握那么多权你门手不发烫吗?你们的势力没有人能比得上。李清照用“炙手可热心可寒”对她的公公说你手里的权力确实是太多也太重了,你的手心都发烫了吧?你的手心越发烫,我的心里越寒冷。②典故出自杜甫的《丽人行》中“炙手可热势绝伦”,是讽刺杨贵妃、杨国忠兄妹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手里的权力太多了,太重了,手握那么多权你门手不发烫吗?你们的势力没有人能比得上。李清照用“炙手可热心可寒”对她的公公说你手里的权力确实是太多也太重了,你的手心都发烫了吧?你的手心越发烫,我的心里越寒冷。③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4之后赵明诚把李清照接到莱州,结束了他们两地分居、异地相思的生活。这对于李清照来说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儿,可是却在李清照的《感怀》①诗感觉出她满怀惆怅,李清照感怀怨恨,也许是因为赵明诚在莱州畜养侍妾和歌妓。并且她意识到在她和赵明诚的感情和婚姻上出现了重大的危机感,她不但开始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对丈夫也开始失去信心了,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孩子。毕竟在古代很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5、国难当头其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感情裂痕渐渐地弥合了,但是北宋王朝面临灭顶之灾,“靖康之变”②的爆发,北宋灭亡,从此南宋朝代的开始。面临战争的爆发,政治的改变,李清照用“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金石录后序》)抒发自己当时的惆怅,而那些文物就成为他们当时的困扰,不能放弃多年的心血,以及他们的爱好,只能借着奔丧进行一次文物的大迁移,李清照用“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金石录后序》)写出他们面对众多文物的取舍法则。赵明诚向江宁(今南京)迁移的文物有“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金石录后序》)之多,而李清照留在青州照看剩余更多的文物,她记载到“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馀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可是时局动荡的青州突发兵变,剩余的文物都“凡所谓十馀屋者,已皆为煨烬矣。”(《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只有历经劫难去江宁与丈夫团聚,在“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周辉《清波杂志》)可以看出李清照在江宁的生活并不是很开心,只有一种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感觉。在作品《临江仙》③表达出来。6、雪上加霜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表达出的不平,展现一代女词人卓然不群的政治见识,可是在她奋笔疾书猛烈抨击当朝懦弱逃窜的时候,她挚爱的丈夫赵明诚却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做了贪生怕死的小人,为了自保抛弃了爱妻和热爱的文物,这令李清照对丈夫很失望,但是最后还是原谅了他,并决定从此解甲归田,隐居山林,可是事实却不随人愿,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故去,他们这对二十八年相知相伴的知音夫妻就此画上了一个悲痛欲绝的句号,之后李清照写自己孤独寂寞的作品颇多。7、颠沛流离在山河破碎、黎民涂炭的岁月里,四十六岁的李清照带着丈夫留下的金石文物在战乱中孤身一人,四处逃离。随着金兵大举压境,洪州失陷,李清照运往洪①李清照《感怀》“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②公元1127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j今河南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获,押往金国为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即位,成为宋高宗,从此,南宋时代开始。③《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5州的文物顷刻间在战火中化为乌有。文物的散失对于李清照来说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这正是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经过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饱尝战乱流离之苦,她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在那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一个男人都难以承受的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这个亡国丧夫、心力交瘁的李清照身上,是何等的残忍。不管怎么说,李清照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建炎四年四月将她和赵明诚爱情婚姻生活见证的文物进献给了朝廷。8、再嫁婚变李清照在逃亡生活中稳定下来,但是她在精神上感到很痛苦,很孤独,在情感与生活中都需要一个依靠,这时张汝州进入到她的视线,进入到她的生活,给了正处在虚弱和冷落中的她精神上的慰藉、体贴和关心,所以她接受了张汝舟,可是婚后并没有她想象的幸福,她发现张汝州道德品行败坏,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她也发现张汝州和她结婚的目的不外乎是看中了她手中尚且残存的、珍贵的字画和文物,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张汝舟在婚后,像得了志的中山狼,显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失去了原来温柔的一面,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施展家庭暴力。李清照的第二次婚姻,落入了张汝舟所设下的陷阱。仅仅结婚三个月,李清照便提出了石破天惊的离婚请求,而李清照清楚的知道张汝舟霸占的字画的目的还没达到是不会轻易地答应离婚的,也清楚的了解那个重视礼教的封建社会,所以她不惜冒着入狱的危险与张汝舟离了婚,前后的两次婚姻有着天壤之别,这次对李清照的身心造成了他不愿提起的伤心往事,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并没有这个时期的。9、夕阳岁月李清照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她的创作不但没有中断,反而她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例如《武陵春》①,晚年的喜欢回忆,晚年的她越是孤独寂寞,越是思念丈夫,思念和赵明诚幸福美好的点滴,她要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她和赵明诚的情感往事,她还继续着赵明诚和她所从事的文物收藏事业来证明他们的爱情一直在延续着。与此同时她对关注朝廷、国事。李清照有女人脆弱多情的一面,同时也有男人刚毅顽强的一面。在《永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